分享

诗词创作 | 诗的意境,应该这样炼

 海曲上人 2019-07-20

诗词创作 | 诗的意境,应该这样炼

上图是我一篇文章里的其中一张图。那篇文章是题画联,就是依画写对联。点这里浏览。在本文中,我先依画写一联诗,再将之扩展成一首完整的七律,文章有点长,可以先拉到本文末尾,看完成的整首诗。

这张图片本身很有诗意,一幅水墨山水,有淡淡的山,隐约的树和一叶扁舟,留白得当,朦胧淡雅,那么如何用一联诗来表达这幅画的意境呢?

开头总是很难的,因为往往不知从哪入手。

一.入境

入境,就是让自己的思绪融入到画境里。你最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静下心来,体会画面的感觉。有时候刚接触到画面,虽然心里已有感觉,但这个感觉并不深入,不丰富,所以需要多一点时间细细体会。心境与画境相符,那就差不多了。入境越深,对画面理解越多。别急于创作。

二.画境的提炼

画里的事物可能很多,通常不必都入诗,需要提取能表达意境的部分。分析一下这张画,发觉这张画每一部分都很有诗意,江水、小舟、人、树、岸、远山、天空都可入诗,这样就好了,选择的范围大了。但是怎样写呢?

估计多数人一开始想到的是写小舟和山,“山色入扁舟”“远山几点”“江上扁舟”之类吧,其实这并无不可,但是太“熟”了。写诗要避免“熟”的病。

立意要高,从深层次理解画面感觉

我思考着这画面的感觉,空灵朦胧,孤单的人独自乘舟远行,似乎有淡淡的漂泊的忧伤,但并不重,又看到江与山相接的地方白茫茫一片,我一霎间想到两个字:风烟。

风烟,既符合画境的绘写,又能体现画的情绪:有点忧伤,并不重,还有漂泊的感觉。写诗要有敏感的诗的触觉,善于将画面带入诗的意境中。

诗词创作 | 诗的意境,应该这样炼

风烟两个字带出意境了,怎样组句呢?

开始想到的还是山和江,“江上风烟”就很美,只是我又想,江不如和小舟结合,用在另一联,这幅画还有其它景物可以写的。山?山与风烟怎样结合写?一下子没想出来的时候,我又留意到树,树也可以写啊。叫什么树好呢?绿树?树色?春树?考虑到画的氛围,觉得还是秋树合适。秋天总是带一丝伤感的,这幅画萧条寥落,分明就秋冬景象啊。

现在有“风烟”“秋树”了,这两个意象已经很有诗意,接下来要写整句了。

“江上风烟笼秋树”怎样?先不论平仄不合,这一句还是直了点,“笼”字也有点多余,“风烟秋树”本身已经有“笼”的意思了。诗贵凝炼,能不用的字就不用。

我想让诗的情绪再加深点,想象到人物的心情和画的意象,于是加入一个“冷”字,这是一个感官,画面的冷,映衬情绪的冷。

现在是“风烟秋树冷”了,平仄合律,意境和情绪也深了。

相对于单纯的状景,带有情绪的画境更能感动人,所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江上风烟秋树冷”,其实已经是挺好的一句了,但因为我想在下一句将江与小舟结合写,所以还是取消了“江上”。所以写诗还是要联系上下文整体考虑。

从观者的视觉,树在江的另一边,所以我想到了“岸”。那么,“岸上风烟秋树冷”怎样?嗯,这个“上”字有点多余,“岸”本身已经含有“岸上”的意思了,例如“岸柳”,如果写作“岸上柳”,多笨。还是前面说的,诗贵凝炼。

为了让句子不那么直,我就写了“隔岸”。这个“隔”字,让句子多了一点曲折味道,避免了平直。例如,“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什么要写隔江?歌女就在江边,不能写江边吗?写江边,就直而无味了。

现在这一句已经完整:隔岸风烟秋树冷。境和情结合得不错,符合景物描绘,也能表达画面情绪。

诗词创作 | 诗的意境,应该这样炼

现在写下联。

还有小舟、江水和山还没入诗,大概就是“泛舟江上”、“扁舟一叶”、“江上青山”之类,但是,一定要避免这类熟词熟句,词句熟了,就平庸了。

考虑到对仗,我开始想:横舟X江X山青。

写什么江呢?秋江?前面已经有秋字了。如果不是修辞(如叠字、排比等)需要,诗里应避免出现重字。“大江”吧?豪放的大江和画面意境格格不入。而且,江字平声,这里需要的是仄声。难道只能不写江了?写“河”,也是平声,不行。格律的限制在这里表现出来了。

其实,不写江河,可以写水的。韦应物写“楚江微雨里”,刘禹锡写“巴山楚水凄凉地”,楚江变成楚水;毛主席写“湘江北去”,刘长卿写“湘水无情吊岂知”,湘江变湘水。转个字就合律了,是不是有点简单?这简单,来自脑子里诗的数量的积累,积累得多,诗思就开阔了。所以,要多读诗,还要背诵。

那么,这里写什么水?江水?水就包含了江。秋水?秋字重复了。流水?意象太窄,配不上江。前面不是有“楚水”“湘水”吗?所以我直接就用:湘水。

湘楚,包含了不少历史人文故事,也是诗词作品里常出现的地名,所以“湘水”为画中的人物设置了一个地域背景,为这句诗带来了一点故事感。虽然画里没有说是什么地方,但造景不为景所限,多发挥想象。

山又怎么写呢?

“千山、万山”这些,就不要了,也因为太“熟”了,青山,好像和画面又不搭,因为这是个寥落的秋天。我给画面设个时间:晓山。所以,这一句就出来了:横舟湘水晓山多。

暮山可以吗?暮山其实诗意也好,只是暮山就不能说“多”了,因为近夜时候山逐渐被夜色隐去,只会变“少”。晓山则从黑夜至天明,山逐渐显露出来,所以说“多”。

然后,我觉得“横”字有点硬,改成“移”字,“移”字轻灵多了。“移舟泊烟渚”嘛,古人也写移舟,借过来用就是。所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有点道理的。

这两句诗,现在成了:

隔岸风烟秋树冷,移舟湘水晓山多。

反复读几次,发觉有点问题。动词在前的“移舟”,令句子缺了主语,有点突兀,所以又改了一下:

岸隔风烟秋树冷,舟移湘水晓山多。

这样感觉通顺了。一首诗写完后,反复读几次,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再进行修改。

为什么“移舟泊烟渚”不会突兀?因为下一句“日暮客愁新”,“客”这个主语出来了,所以接得上。

但是我们平时写诗,并不是照着一幅画来写,怎么办呢?眼中无画,心中有画,先在心里将所要写的东西构想出来再进行创作。

最后,笔者将这一联扩展成一首七律:

残宵犹记唱离歌,北望长安路若何。

岸隔风烟秋树冷,舟移湘水晓山多。

古城华第生衰草,落日荒台埋断戈。

欲问前朝宫阙事,桃花开处剑轻磨。

诗词创作 | 诗的意境,应该这样炼

上图是也是一张意境不错的图片,还有点故事感,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依此图写联,扩展成一首完整的诗就更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