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延寿 | 《黄帝内经》: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温暖中医 2019-07-20

文:益延寿 · 主播:小益

喜马拉雅搜索:「益延寿健康课堂」

有用/有趣/有料的健康栏目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出自《黄帝内经》,即神宜静,而不宜燥。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黄帝内经》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防病的思想,如在其《素问》里说:“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恬憺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思想安静,神气内持,邪气不能侵害。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指出:“静为躁君。”其意是说,在动与静这一对矛盾中,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安静是躁动的主宰

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极力主张要“致虚极、安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欲望不要太多和太强,使心坚守清静,神气才能静而不躁。

基于此,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

真正做到精神安静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从思想高度认清了静神的意义,才能克服种种干扰,做到“静以神藏”以养身心。借古论今,对于现代人来说,健康养生方面饮除了要注意饮食、起居、运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静的心。

胸怀静气

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

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

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

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

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

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养一点静气,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我们行若无事,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