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笔记之:诗词的概念、起源与分类

 诗草苑 2019-07-20

学习诗词,就有必要弄清楚诗词的概念,诗词的发源及发展。知道什么是诗?什么是词?各自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诗词的发源、发展等等。本文重点探讨诗词的概念、起源及分类发展等。

一、   诗词的概念

1、 诗的概念,或者说什么是诗。

据文献记载,“诗”字最早见于《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对诗最早的定义,也是人们说到诗的定义时引用最多的。

《史记·滑稽列传》引孔子语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

《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这里所谓的“志”与“意”就是所谓的“情感”,所谓的“言”与“达”就是表达、表现、抒发。可见诗是用来表达、抒发感情的,这是对诗的作用比较一致的认识。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诗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表达感情,还有叙事、记物等功能。典型的如: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只是写物。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都是叙事、抒情兼备。国外的《荷马史诗》亦然。所以,诗词的作用不仅仅是表达、抒发感情。

二是表达感情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类型体裁的文章都可以用来表达感情,不只有诗能“言志”或表达感情。也就是说表达感情的文章不一定都是诗。

所以,诗词还有不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有的特点。综观古今诗词歌赋,诗词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符合一定韵律、节奏规范,便于诵读或吟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不同诗词种类,对诗的格律要求宽严相去甚远,有的近乎苛刻,有的十分宽松随意,但都有韵律的要求。即使是现代的白话诗,也有押韵的要求。这是诗词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显著特点。

另外,诗词还有语言精练、精准,高度概括,字字珠玑等特点。最短的词《十六字令》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将叙事、记物、抒发感情融为一体,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二十个字,已将诗情、画意、思想情感展现无遗。

综上所述,我们给诗一个简单定义:诗是人们用符合一定韵律和节奏等要求的精炼文字,来叙事、记物、表达感情的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诗一般具有便于诵读、吟唱和记忆等特点。

蒋伯潜、蒋祖怡在其《论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中曾给诗下了一个定义:“诗是依美学的原理,利用音乐的旋律,将作者的感情、思想、想象,用谐和的文字,主观地批评人生、解释人生而富有感染性的一种文艺形式。”

这一定义貌似玄奥,什么“美学原理、音乐旋律、批评人生、解释人生、有感染性”等等,说得玄之又玄,但除了文字臃肿之外,对诗的特点、作用、本质都没有表达清楚,本人实难苟同。这也是自己所见过的最复杂、晦涩、难理解的诗的定义。

2、    词的概念,或者说什么是词。

与通常所说的“词是在句子中能自由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不同”,诗词中的“词”是指满足一定格式和韵律要求的特定形式的诗。词根据字句数、格律规范的不同分为多种词牌,每种词牌都有严格的格式、韵律规范。常见的如:菩萨蛮、蝶恋花、沁园春、西江月、行香子、渔家傲等等。

二、诗词的起源

《虞书》对诗有清晰的论述,说明诗的起源则明显要早“虞”之前。

 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道:舜承于尧,明尧已用诗矣。故《六艺论》云“唐虞始造其初,至周分为六诗”,亦指尧典之文,谓之造初,谓造今诗之初,非讴歌之初;讴歌之初,则疑其起自大庭时矣。然讴歌自当久远,其名曰“诗”,未知何代,虽于舜世始见诗名,其名必不初起舜时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舜时有了诗的记载,舜承接尧,说明尧时已经有诗。尧典初始提到“诗”,但不是“讴歌”之初,“讴歌”可追溯到大庭氏时代甚至更往前,不知何时开始叫“诗”。“舜”时有诗的记载,“诗”名字不一定是舜时才有。

注1:《毛诗正义》是研究《诗经》的著作。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合称《毛诗注疏》。

注2:大庭氏是汉族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氏族首领名。相传大庭氏是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大庭氏执政的首任帝。姓风,名新印,女,号大庭氏。在位起讫:公元前7361——前7335年。生卒年:公元前7405——前7335年。年号:新印元年(辛巳,前7360)。

朱光潜在其所著《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中言道: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或是纯以艺术形象产生快感,它的起源都是以人类天性为基础。所以严格地说,诗的起源当与人类起源一样久远。

对诗的起源,我非常赞同朱光潜的观点。

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集当属《诗经》。《诗经》分为《》、《》、《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沿用至今。

诗发展至唐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词作为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发展至宋朝达到鼎盛期。这些都已是人们共识,在此不再赘言。

三、   诗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标准,诗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按形式和发展历史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

1、古体诗,也称为古风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的概念,古体诗包括唐以前的诗歌和唐代及以后的古风诗。泛指不符合近体诗格律规范的古诗或仿古诗。如: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等等。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近体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成熟。近体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符合严格格律规范的一种格律体诗,也叫格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对仗、句式排列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之间要求遵守粘或对的规则;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五七言律绝、五七言律诗、排律和词曲都属于近体诗。欧洲的“十四行诗”也属于近体诗范畴。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词是近体诗的一个分支。词的格律规范严格,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或上片,第二段叫下阙或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作为词的一个分支,格律要求较词宽松,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3、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的概念。现代诗类似于西方的“自由诗”,都是诗歌的一种。

现代诗形式自由,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现代诗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散文诗也应归入现代诗范畴。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田园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行旅诗和闺怨诗等等。

这里我们择其要介绍几种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如杜甫的《石壕吏》、《卖炭翁》等。

2、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因诗的主要作用在于表达感情,所以大部分诗都或多或少有抒情的成分。

3、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4、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王维的《画》,李峤的《风》等。

5、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王维的《鹿柴》等。

6、战争与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

7、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春望》、苏轼的《夏闺怨》等。

8、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

总之,诗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诗的种类也可以细分出多种。但大都可以归类在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三大类之中。就格律规范而言,现代诗对格律要求最为宽松,古体诗次之,近体诗最为严格。所以我们对诗词格律的研究还是重点放在近体诗上面。后续我们将分别对五七言格律诗和部分词牌的格律规范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诗论》,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2、《论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3、部分网络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