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通鉴】牟氏庄园:民间“小故宫”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7-20

牟氏庄园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烟台栖霞人,我第一次走进牟氏庄园,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在牟氏庄园的隔河对岸,别看十分近,但是当时5元钱的门票,还是将我拒在高大神秘的庄园大门外。一次课外活动,眼看一辆旅游大客车驶向庄园,我灵机一动:跟游客混进去瞧瞧,咋样?因为那批来自台湾的旅行团游客太多,加上当时的管理没有监控,呵呵,我也堂而皇之地蹭了一把门票关,迈进了北方头号大地主家高高的门槛儿。

  当时的我不懂得欣赏其中的建筑文化,只想赶快转遍大宅院的每个角落,看看那大地主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可是眼看课外活动30分钟的时间就要到点了,我还没有逛完庄园的一半,情急之下,我决定立即返回,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在这所房门重重叠叠,道路交错纵横的大院里,我迷路啦!一位从未见过大世面的女孩,第一次踏进豪宅大门又找不到出路的无奈,让我欲哭无泪。幸好一位收拾庭院卫生的老大爷帮忙,我才仓皇逃出。


  重游古老庄园惊奇胜似当年

  随着牟氏庄园知名度的扩大,古老庄园吸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我也因为工作的关系,多次陪同外地朋友走进庄园,有机会细细领略了其中蕴含的建筑文化,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和他们为一座稀世珍藏版“小故宫”付出的汗水。

  走近栖霞市城北,远远望去一大片古色老建筑就是牟氏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因牟墨林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皮肤黝黑,又称牟二黑子庄园。

  沿着高低不平的特色石板路,便来到古槐掩映下庄园的“西忠来”大门前,据说这是牟氏庄园六个大门中最为显赫的一个。门前一对有着80多年历史的石鼓上,6位工匠花了2年多时间雕刻出“福禄寿禧”“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栩栩如生的浮雕,精美多姿的图案,令人感叹。抬眼间,2米多高大门上“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的金色对联,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迈进60厘米高的大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踩钱踏福”石毯,栩栩如生的蝙蝠、错落有致的铜钱,石头寄予美妙的谐音寓意,让我忍不住亲自体验一番,提提运气,表表心愿。来到东忠来客厅,一幅身着官服正襟危坐的牟国珑的画像映入眼帘。原来,牟家原籍湖北公安县,牟国珑是牟墨林的高祖父。清康熙年间,53岁的牟国珑被选授为直隶省南宫县知县,他为官清正,刚正不阿,被罢官后,买下百余亩土地归隐栖霞。也许正是基于自己的官场遭遇,他才会留下“耕读世业”的家训,深刻影响了数代牟家后人,最终成就了北方首富的基业。

  接下来,是沿着石阶自东向西,自南向北,依次逛遍古老庄园。走进庄园,我终于明白当年我迷路,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太多了,原有房产5500多间,现保存厅堂楼厢480多间,占地2万余平方米。

  整个庄园面南背北,分三组,六个院,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吸引我的还有一面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砌有386块六边形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形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金鸡报晓、制钱莲花、早生贵子、长寿龟图等图案,细致精巧,形象直观。

  让人称奇的还有:牟氏庄园的石墙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大小均匀的石块因用豆浆浸泡过,所以经久风蚀不老化。

  庄园“三大怪”兴致盎然来

  逛庄园,当然忘不了看看庄园“三大怪”:“烟囱立在山墙外”,它看似一个小小楼阁,凌空耸立,别具特色;“烧炕洞子建在外”,工人每天按时烧炕取暖;“穿堂门一线开”,第三怪是六个大院中,正房除最后一排外,都是前后开门,一线相连。

  庄园的“三大怪”,除了有防潮保暖、安全防火、清洁卫生等作用,也是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的表现。每一次来这里,我都会感叹:当年没有大型建筑工具,没有现代化吊装设备,也没有专门设计策划专家,那些能工巧匠们,是如何建成这座建筑风格迥异、布局内涵合理的庄园的?

  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走进牟氏庄园,“看门道”的人,从特色建筑、治家理念、教书育人以及其九代创富的经历中,感叹封建大地主的奢华、劳动人民的智慧,收获建筑知识,积淀人生经验;“看热闹”的人,会从织花边、做饽饽、绣彩裙、唱大戏等民俗项目中,掌握制作的技巧,收获参与的快乐。


 (此文转载自:国家电网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