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访谈》谈安全,安全视角看访谈

 CBYQ 2019-07-20

“安全生产月”结束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一期关于安全生产的专题节目:防“危”须从防“微”始节目尽管并不长,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多,在安全圈里引起的反响也很大,更是被各媒体和公众号广泛转载。

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迫不及待看后,在感慨其中暴露和反映出的安全问题的同时,我节目中的部分细节以及背后隐藏着的问题稍感不解和困惑,特在此稍作分析。

看点一、检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问题

整个节目几乎是围绕着检查组在现场检查及其间发现问题的现场处理而录制的,应该也是希望借此反映各化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这些现场的影像中出现的关于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及其标准的不一致却让我们有些困惑:

如在以上影像中,在某化工企业的现场,检查组的专家戴了安全帽(也有未戴的),企业的人却没有戴。如果现场不需要佩戴,检查组的为什么戴了呢?如果现场需要戴,企业的为什么又都没有戴,并且检查组的还允许他们不戴呢?不解!

又如,在以上该企业的危化品仓库中,专家佩戴了专业的防毒面罩,而陪同检查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只是戴了普通的防护口罩。同一场所,不同的防护标准,到底谁的配备标准是合理的呢?是专家的标准过高,还是企业的标准过低呢?不同的标准在同一场所存在,又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再如,在节目结束前介绍各企业针对专家组检查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的跟踪中,以上这个场景未免让我们捏了一把汗。如果简易脚手架上的这个工人万一发生坠落,那系在脚手架上的“安全绳”能不能保护他暂且不说,单说这个简易的脚手架,会不会被他拽倒而引发更严重的砸伤事故呢?(当然,这种高处作业能有这种防护意识已属少数,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看点二、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检查中的问题是虚惊还是后怕?

对于危险化学品仓库,其中储存的化学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所以对其必须严格按照防爆的要求进行管理。但在节目中,企业的陪同检查人员不仅把手机带进了仓库,而且还打开手机的闪光灯为专家照明来查看气体泄漏探测器!这是一个什么神操作?!(面对这个让我瞠目结舌的画面,我连续回放看了四五遍,希望看看节目中有没有相关信息,以确认这个仓库里存放的到底是易燃易爆的化学品,还是只是有毒和窒息性的化学品。但遗憾的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希望只是后者吧

但看着以上场景中这三个人后面墙上的消火栓,又难以排除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可能性。还有,从几个人蹲下来查看气体泄漏探测器的情况,说明该库房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那么通风扇设置在墙上的高处又是一个什么思路呢?

看着库房中那数量众多的桶装化学品,和那亮的晃眼的手机闪光灯,我不知道是心惊肉跳还是虚惊一场!但愿是后者吧。。。

看点三、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储存和“老大难”的处理问题

节目中还提到一个企业的液体危废的处理问题,其存放时间超过一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实对于危废的处理不及时,主要在于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企业太少,这是一个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其实不用监管部门催,企业也希望能尽快处理,但在现实的问题面前却又无可奈何!不知安全监管部门在屡次提及和处理后,能否启动政府安委会的协调机制,从机制和体制上予以彻底解决,而非只是一味地向实属弱势群体的企业来施加压力!

同时,从该企业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其液体危废应属易燃或可燃的,如此大容积的易燃或可燃危险品储罐放置于紧邻车间的位置,其安全距离显然不符合要求!不知检查组在确认其属重大事故隐患的同时,对其整改期间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防护和应急措施是如何要求的?

看点四、检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的数量与现实的矛盾

在节目中,综合协调司的领导也承认,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明显,有些企业甚至连规章制度都没有,所以导致的问题就是现场的事故隐患非常多,危险程度非常大。但在之前的专家检查数据中,我们却发现是这样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此轮巡视和检查中,抽查了近1000家企事业单位,共发现问题2000多条!2000多个问题和隐患,看起来确实不少;但问题是这些隐患是存在于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中的。也就是说,在这轮高级别的大检查中,平均一家企事业单位才检查出了2个问题!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是稍有现场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到几乎任何一家企业中,能查出至少10个问题或隐患,都是很轻松的!我相信这应该是常识吧!所以,如果单从平均2个问题来看,只能说明两个问题:或者是我们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很高了,也就是能存在一两个问题(而这,又与我们上述司长的判断明显不一致!);另一个可能性自然就是我们的检查有问题了?!

其实,从天津港大爆炸事故后,我们化工行业依然是接连不断的事故发生;而从去年年底河北张家口盛华化工爆燃事故后,今年年初江苏响水工业园区的“3.21”大爆炸来看,我们这一轮轮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过程如何、效果怎样,其实应该是有答案的!安全生产的实现,企业的重视和主体责任落实固然重要,但相关行业和政府的监管力度和专业水平,相关专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程度也是需要认真反思的!

看点五、事故隐患的快速高效整改着实存疑

每次看到一些通报,说某某企业已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要求,全部完成了整改的说法后,我总是会心存疑虑!不是我不相信,而是我就是不相信!如果企业有如此的觉悟和意识,有如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何至于存在这么多事故隐患呢?但我们有些官员就敢这么说,也敢相信这种事!对此,我只想说的:我无语当然,我真的希望上述官员说的是真的!这是我们所有安全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看点六、安全生产如何才能逐步好转?

在检查组与地方政府的通报和沟通会上,危化司的领导提出,各级政府应该想方设法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在如何用好现行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方面,需要设计点招数。。。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想什么招数,做好职责内的事就足够了!平心而论,我们相关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要求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的同时,我们自己的监管责任又落实了多少呢?我们在要求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又怎么样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的相关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要远胜对企业的要求,毕竟,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平差一些,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而监管人员的水平有问题,影响是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影响的是一批企业!孰大孰小,一目了然!踏踏实实做好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基础性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做好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才能逐渐实现“让法规受到尊重,让安全成为习惯”,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才有可能逐渐好转。

节目看了好几遍,在最后也看到了《焦点访谈》主持人对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希望和祝福。客观来说,《焦点访谈》尽管天天播、天天谈,但谈我们安全生产的时候还真不多;并且几乎每一次谈都是伴随着问题和事故而来,这是让我们安全人尴尬又无奈的一个现象!但在现阶段,关注总比视而不见和漠不关心要好,只是希望这种关注和我们的尴尬会越来越少,更希望我们不再以这种负面的形象上《焦点访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