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泊木沐 2019-07-20

自古以来,人们都试图以机械力代替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但直到19世纪改良蒸汽机出现后,才使动力型农业机械的诞生成为可能。19 世纪30年代,已有人开始研究用蒸汽车辆牵引农机具进行田间作业。但当时所能造出的蒸汽机牵引车辆(即蒸汽拖拉机的前身)犹如一个小火车头,它即使不陷在田里,也会把土压得很实,根本无法耕种。

1832年,一位英国工种师设计出了一种在田野里使用的车子,车轮的外边套上了一条又扁又宽的履带,履带是用木头和能扭动的橡胶制成的。不过,这台机器没有能开到田里去。但是它的设计构思给许多发明家以极大启示。1851年,英国的法拉斯和史密斯首次用蒸汽机实现了农田机械耕作。有人把这看作是农业机械化的开端,但当时他们的办法是把蒸汽机安放在田头,用钢丝绳远远地牵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铧。后来随着蒸汽机制造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小型化的蒸汽发动机,把它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驱动车轮行驶,使它能够从地头开进田地里直接牵引农机具,这才诞生了拖拉机。当时的拖拉机与早期的蒸汽机汽车很相似,但马力更大,行驶速度较慢。

1889年,美国芝加哥的查达发动机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内燃机农用拖拉机——“巴加”号拖拉机。由于内燃机比较轻便,易于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现为拖拉机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1890年,本杰明制造出轮蒸汽机拖拉机,金属车轮,7.3米长,60匹马力,整车重22吨(含水2.56吨),可以用木材、煤炭或燃油做燃料。用霍尔特拖拉机牵引收割机,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收割相同亩数的谷物,成本只是马拉收割机(由美国发明家塞勒斯·迈克科米克1831年发明)的六分之一。后来,伐木工也用霍尔特拖拉机从森林里向外拖运被砍倒的树木。接着,本杰明着眼于履带式拖拉机的研制,以让拖拉机的应用范围更广。当时,世界上有100多项与履带式拖拉机相关的发明专利,但造出的样机都在试验中失败了。

1903年,本杰明去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英国调研履带式拖拉机的研制情况,但让他很失望,他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于是,他草草结束英国之行,返回美国自己的工厂继续研制履带式拖拉机。

1904年11月24日,“77”型蒸汽拖拉机进行了首次试验,后来又投入批量生产。1906年,霍尔特创办的拖拉机制造公司又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这种拖拉机翌年开始批量生产,是当时最成功的拖拉机,并成为数年后英国研制世界上第一种坦克时所参考的样车。

1908年至1913年期间,100辆“霍尔特-40型”履带式拖拉机在美国洛杉矶引水工程上立下汗马功劳。

1910年,本杰明把公司名字再次更名为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制造公司,并注册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商标。“caterpillar”这个英文词本意是“毛毛虫”的意思,之所以用“caterpillar”这个词,因为履带滚动时看上去像条爬着的毛毛虫。

最早的兰博基尼是做拖拉机的,它也是靠做拖拉机起家的,对于汽车历史不是很了解的人不一定知道这个秘密,但事实就是如此。兰博基尼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年轻时曾是意大利皇家空军的一名机械师,由于工作的原因,费鲁吉欧对机械原理非常熟悉。二战之后,大量的军用物资被遗弃,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开始使用这些剩余军用物资制造拖拉机,并成立了最初的兰博基尼公司,主营业务是制造拖拉机、燃油器和空调系统。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对机械原理和机械制造的精通,以及极佳的商业头脑,兰博基尼公司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农用机械制造商。

在轮式拖拉机的发展上,最初人们是将钢制的车轮加宽,加大着地面积,减少压强,但效果并不好,后来又想出了在钢轮外加一层橡胶保护层的办法,汽车轮胎诞生后,人们先后给拖拉机使用了实心和充气胎。但汽车轮胎并不完全适用于拖拉机,一是汽车轮胎的沟纹过于浅细。二是人们发现拖拉机在轮胎气不足时反而比气很足时的软地行驶性能更好。1932年,美国的菲尔斯当轮胎和橡胶公司生产出一种大尺寸的高花纹低压充气橡胶轮胎。这是第一种真正适用于农用拖拉机轮胎,它极大提高了轮式拖拉机的行驶和牵引性能。到本世纪40年代末,在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等地,拖拉机已取代了牲畜,成为农场的主要动力,此后,拖拉机又在东欧、亚洲、南美和非洲得到的推广使用。

中国拖拉机工业的起点以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为标志的。1954年,毛泽东主席将新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厂——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定在河南洛阳,1955年10月1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主厂房正式动工。1958年7月20日,工人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把这辆拖拉机像打扮新娘子一样,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的后面“隆隆隆……”地开出厂区大门。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谭震林副总理庄严向世人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