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在唐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昵称36536827 2019-07-20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衣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在临街的二楼上,坐着一位女子,手抱琵琶弹奏着,缓缓地伴着歌声。镜头从此处一闪而过,转向了楼下的大街,街上有着往来的行人,在街的两旁,还有许多挂着“上元”二字的灯笼。这是天佑三年,长安上元节西市的一幕,但更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处镜头。 《长安十二时辰》所要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在上元节这个热闹的日子里,满城通宵达旦,遍长安城的华灯大放,宵禁在这一晚也不再执行。无论来自何方何国的人,在这一天里只需要勘验一次身份,便可自由在坊间活动。 而在熙攘繁盛的长安城背后,却有着一股势力蠢蠢欲动。 一年前在西域突然失去踪迹的狼卫却在长安现身,他们口中宣称的“阙勒霍多”,到底又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元节这天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等待李必、张小敬,长安数万百姓的又将是什么呢,我同许多人一起期待着。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衣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在临街的二楼上,坐着一位女子,手抱琵琶弹奏着,缓缓地伴着歌声。镜头从此处一闪而过,转向了楼下的大街,街上有着往来的行人,在街的两旁,还有许多挂着“上元”二字的灯笼。这是天佑三年,长安上元节西市的一幕,但更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一处镜头。 《长安十二时辰》所要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在上元节这个热闹的日子里,满城通宵达旦,遍长安城的华灯大放,宵禁在这一晚也不再执行。无论来自何方何国的人,在这一天里只需要勘验一次身份,便可自由在坊间活动。 而在熙攘繁盛的长安城背后,却有着一股势力蠢蠢欲动。 一年前在西域突然失去踪迹的狼卫却在长安现身,他们口中宣称的“阙勒霍多”,到底又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元节这天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等待李必、张小敬,长安数万百姓的又将是什么呢,我同许多人一起期待着。

提起上元节,首先想到的就是灯了。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当时的统治者汉明帝十分推崇佛教,就规定在元宵之夜,无论是王宫贵胄还是贫民百姓都要同佛教教徒一样,要在家门前挂灯,以此来表示对于佛教的尊重和推崇,从此上元节就有了挂灯这一习俗。 到了唐代,随着上元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专门制作和售卖灯的灯市,灯市上有种类繁多,样式不同的灯。制作花灯的材料有纸张、玉石、皮革等,同时还能将花灯做成动物,花卉等不同的造型。将众多灯叠扎在一起,还能形成灯楼、灯山等组合。 这时的灯不再被局限于佛教之下,更多地加上了娱乐色彩。 而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被作为法律节日也被正式固定下来,全国放假三日。晚间不再执行宵禁政策,灯节连开三日,以便人们游玩观看。到那时全城的百姓出动观灯,就连统治者也参加到这场活动当中去,唐玄宗时期,就曾命人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灯楼,上面扎着五万多盏花灯,等到夜晚时,灯楼上的花灯全部亮起,宝光灿灿的,十分耀眼。这时的灯市灯火通明,彻夜欢呼,好不热闹。这其中更是以当时的都城长安以及东都洛阳最为典型。 同时,在这一天当中,还有各国前来朝拜的使臣,燃灯也作为一种仪式,以此来表达对于万国使臣不远千里,来朝朝拜的欢迎。 与上元灯节连在一起的就是持续三天的“放夜”夜游。 在唐代实行着严格的宵禁制度,夜晚鼓声落下之后,就不允许在外出了。除了要办理紧急公务的公职人员,以及遇到婚丧嫁娶等,剩下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宫贵胄都是一律不允许夜游的。所以这三天的“放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诱惑。 皇城之内,尽情歌舞,通宵宴酒,就连平日里久居宫中,服侍皇族的宫女们也是身着盛装,在通亮的灯下放声歌唱。在皇城外,无论贵贱,纷纷走出了家门,在街上纵情游览,来享受着这难得的夜晚欢愉时光。于是这场灯节更是变成了一场官民同乐,全民性的狂欢盛宴。 在这场盛宴当中,除了可以看到花灯之外。还有花样百出、纷繁复杂的百戏可以欣赏。百戏是从战国时期为了向别国炫耀武力,震慑别国,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的角抵戏发展而来的。包括有鱼龙蔓延即模仿动物的戏,以及优俳角抵等,随后又不断发展,融合吸收了多种杂技。 唐朝时,甚至还出现过有人向皇帝上书称百戏太过奢靡,因而向皇帝劝谏的记载。

除了灯节之外,民间还有迎紫姑的传统。 据记载,紫姑本来是别人家中的一个小妾,被夫人嫉妒,在厕中将她杀害。所以被称为厕神,同时又因为古代的厕所同猪圈都在一处,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猪神。传说中紫姑能够卜问凶疾,保佑人们的平安。而迎紫姑的这一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只是信奉的主要都是下层民众,所以这一祭祀活动主要都集中在乡下地区。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有走桥的习俗。人们成群的在河桥处游玩,以此来期望能够驱逐百病。除了这些娱乐性的活动,在唐朝的上元节,与道教、佛教相关的宗教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在这一天里,人们将动物放生,放归自然。道教和佛教声称这样的活动能够为人们带来福泽,免除灾祸,保佑人们的安宁。除此之外,道教的祭祀同修行的法事即斋蘸也是在这一天进行的,洁净身心,虔心念诵《道德经》,向神明祷告,来为自己消除厄运,祈福。 同时,正月十五原本作为佛教燃灯节的这一传统在唐朝依然存在。在这一满月之夜,佛教教徒们纷纷燃灯来表示庆祝。 唐代在上元节这一天中还有固定的食物。 食物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某个节日当中将某种或者某几种食物固定下来,成为节日的一部分,也成为节日的一种象征。

油饭,上元节的一种主要食物。根据对它的记载和描述来看,在形状和制作流程上同后世的元宵是极为接近的了。 面茧,上元节当中的一种重要的蒸制食物,主要是由糯米制成,因为形状像蚕茧而得名。人们每到上元节之时,都会制作这种面茧,并在馅里面夹着带有官名的小纸条,等到面茧煮熟了之后,每个人都自己捞取,来占卜自己官位将会如何,称之为“探官茧”,以此为娱。这与前代将这种食物用来祭祀蚕神的传统以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之为“丝笼”的为上元节特制的食物。根据当时的记载虽然不能推断出到底是一种什么食物,但是大致可以判断出“丝笼”是一种麦面制成的饼状的食物。 糕糜,每逢正月十五除了正常的食物之外都要在额外的添加的。所以在上元节自然也不例外,也成为上元节的常备食物。 唐代的上元节与前代相比如此的不同,进行了许多的创新,如此的热闹繁华,都是依托于大唐这片沃土。唐高祖结束了隋末的混乱局面,统一天下,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使得朝堂之上办事有效,官员之间职责划分妥当,这使得唐朝的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再加上皇帝的励精图治,使得政治开明。而科举制度也是更多人有了入朝为官的可能性,这就使得更多的人去研习经书,诗歌。

唐朝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催生出了许多民俗性的诗歌,来供人们娱乐,消遣。 同时,在经济上。盛世的稳定给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加持下,唐朝经济不断发展,商业贸易繁荣,甚至是出现了像都城长安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这些经济上的发展,使得各样的花灯,多种食物以及百戏娱乐活动的出现成为可能。 同时,大唐王朝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不但让万国来朝,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口居住在大唐的领土之上,这些外来的人口,也使得上元节这样的民俗节日融入新的内容。 还有唐代对于宗教相对温和的政策,使得佛道两教在唐朝有了发展,宗教的发展,对于上元节也是有不小的影响。在我们了解的不少关于上元节的习俗当中,有不少就是佛道两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朝相对比较完善的城市建设,以及治安到位,防卫得当使得城市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为人们夜游寻欢提供了保障。这些都是我们在上元节这一民俗节日之下能够看到的。 城市表面的喧嚣繁花,背后是无数人为之付出的努力。就像在《长安十二时辰》当中,长安城的人们满城出动,到街上去游玩欢乐。看着长安城里的杂技百戏,吃着长安城里的沿街美食。在东市、西市里挑选自己喜欢的物件。 上元节的繁华,大唐的光耀。那些被后世膜拜的荣耀,是多少人拿一身热血换来的,可是他们的牺牲却没有人记得。但他们的灵魂永远同大唐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