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为什么会选在承德建避暑山庄

 黄庭养元斋 2019-07-20

2013-4-12 05:22 PM| 发布者: 静心境阔

摘要: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样 ...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样庞大的一项工程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为什么当年康熙皇帝不选择在北京一处地方修建行宫,而要在偏远的关外修建这么一个规模宏大的避暑山庄呢?

细考,康熙帝当初为什么会选承德建避暑山庄,也是经过一番详细考察论证的,承德这一带,当时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叫热河上营。康熙第一次经过这里时,就被山庄现在所在地的秀水青山吸引住了,但只见“群山回合,清流萦绕,形势融结,蔚然深秀”。(见《康熙起居注特别是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初八,(1702年1月5日)康熙北巡从八沟、六沟等地返京再次经过这里,虽是隆冬,但热河上营一带“山林郁叠,河陬(zou)环抱,热泉涌流,水面无冰”,奇特的景观让康熙连连赞叹。当时康熙扈从的大臣有大学士吴琠、张玉书,吏部尚书陈廷敬,礼部尚书李光地,工部尚书王鸿绪,侍郎张英,副都御使励杜纳,起居注官揆(kui)叙、张廷玉、满保等,这些大臣个个博学多才,皆长于“勘舆相地”、“考校地理”,其中还有擅长测量计算和对生态地理颇有见识的西洋传教士闵明我、刘应二人,他们皆认为这里是一块难得的修建行宫的风水宝地

这块风水宝地兼备了以下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地理形胜。山庄所在地在燕山山脉东部,周围山峦起伏,山势多为西北东南走向,按风水学“寻龙望势”之说,是为龙脉。西靠半环状山峦,东为南北向的武烈河,真正是山环水抱之地,符合古代生存环境选择的传统理念。山水气脉“钟灵独秀”,“山体各具凝态”,“碧水蜿蜒,不辨首尾”,可视为“飞龙在天”的吉地。所处地势“高明爽垲,扶阴抱阳”,是《太玄经注中所说“天门开,佚荡荡”的“洞天福地”(清吴锡麒:《热河小记风水学认为:“水能载气纳气,大地的生气只有遇到水面才能被拽住流动的脚步”,武烈河由北、东西三个方向河水汇合经山庄所在地后转向东南与滦河相汇,在山庄北是“天门”,转向东南为“地户”,二者之间是载气纳气的吉祥地。另外,这里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按风水说是万象引领,众象朝揖皇帝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更有北国雄奇,江南清幽,南北美景,兼而有之,所以这个地势从风水上让康熙帝感到非常好。

第二个特点,气候适宜。满洲人进关后,非常不适合北京盛夏酷暑炎热的气候,特别是进京后,天花频发,康熙帝就几乎命丧天花,京都水土非常不养人,而承德地势很高,风清气爽四季分明,水甘土肥,温度适宜,树草茂密,风景秀丽,水土风物俱佳,是一个难得的避暑胜地,及其适宜帝王养心、养性、养身,淡泊颐神,避喧理政。其生态环境、气候水土务有益于皇帝的身心健康。“山爽朝来,水风微度,泠然善也”(《大清一统志)“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臣僚们称道:“热河清流素练,绿岫长枝,好鸟枝头,游鱼波际,无非天适。皇帝居此逾时,圣容丰裕,精神益健”《御制避暑山庄《“御制避暑山庄诗恭跋尤其是最令满人惧怕的天花,到了温度、湿度非常宜人的承德,难觅其踪迹。

第三个特点,位置重要。当时朝鲜驻大清朝陪臣柳得恭曾指出:“窃观热河形势,其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压蒙古,南制天下,此康熙皇帝之苦心。(〔朝鲜〕柳得恭:《滦阳录卷一)。后来乾隆帝也曾透露:“我皇祖建此山庄,所以诘戎绥远,意深远也”(《御制避暑山庄后序)。山庄建成以后,热河成为大清前期沟通东北与内外蒙古,用兵中俄边境,接连西北蒙、回各部,向南控制中原的政治策源地之一。
     个特点,交通便捷。这个地方左接辽沈,右连蒙古,南距京师,北到围场,离北京仅230公里,皇帝在驻跸,巡幸与理政两便。这里虽地处塞外,却“道近神京”,“章奏朝发夕至,往还无过两日”。因此,清帝北巡时“综理万几,与宫中无异”。(《御制避暑山庄揆叙、励廷仪等撰《“御制避暑山庄诗恭跋皇帝“驻营莅政接见臣下,一如宫中。”

特点民族之需。承德周边,不仅有满人,还有蒙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围拢四方,皇帝在此避暑理政,十分便于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入宫朝觐,那些未出痘的王公贵族,在避暑山庄更为合宜。

第六个特点,军政形势。康熙初年,北方叛乱战事不断,为抵御侵略和推行“绥怀蒙古,以构筑塞上藩屏”的政策,康熙急于在塞外接近蒙古的地方,营造一个清帝北巡视察基地,便于皇帝“理政视事”,有利于边疆各民族上层人物朝见清帝,实现清帝“察民瘼,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图大略。

第七个特点,骑射传统。避暑山庄南距京师230 公里,北达木兰围场200公里,木兰秋狝,骑射习武,野营拉练,是为佳胜。

第八个特点,居民稀少。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人烟稀少,不会侵占民田民居,省去搬迁,不至扰民。而且这个地方有河有山泉、有沼泽,有丘陵、有山地,有森林,优美的自然环境,使选景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 

,康熙帝修建避暑山庄不仅是建一座供皇家避暑休憩度假的园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军事外交上的功能,这座融多民族团结为一体的皇家园林,是康熙心中无形的长城。

值得注意的一点,避暑山庄建成后,史料记载康熙帝共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不算少年时随他爷爷康熙帝避暑山庄的次数,自他登基后共来避暑山庄54次,嘉庆皇帝在位时间短,登基后共19次,每次来避暑山庄他们都要在这里呆上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几位皇帝在这里处理,他们在位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曾让康熙大为赞叹,他在《御制避暑山庄中写道:“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康熙在其所题36景的“暖溜暄波”诗中写道:“水源暖溜辄蠲(juan)疴,涌出阴阳涤荡多。怀保分流无近远,穷檐尽颂自然歌。”乾隆在避暑山庄“勤政殿”楹联写道:“中外同风持盈长保泰,山川竞秀弥性并怡情。”乾隆帝比康熙还要钟爱避暑山庄,他在位时,来承德避暑山庄次数最多,在这里呆的时间最长,承德这块最适宜休闲养生的风水宝地滋养的他活到了89岁高龄,最后无疾而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因此说,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还是中国大地上一座难得的最适宜修身养性,休闲避暑的夏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