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齐家平国 2019-07-20

在《大明王朝》里,并没有谁更符合历史原型。大王王朝只是一部以嘉靖晚年为背景的历史架空剧,所有的事件都是艺术创作的。

剧中演化了一个合理模型,实际上更像如今很多的民营企业。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由于企业老板嘉靖“公私不分”,经常把企业当做自己的私产,所以自己的很多私人用度也奥秘企业账户里出,而导致了一个经营困境。

本身这个企业是做外贸出口生意的,有着广阔的外部业务市场。但是由于倭寇的断绝了“海路”,导致业务下滑。公司本身面临业务萎缩的状态之下。

还要抽点一部分资金用于疏通销售渠道,胡宗宪、戚继光就是干这活的;但是更多的资金竟然被花到了企业老板嘉靖的私人业务上;这就导致了公司面临财务状况比较严重。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于是公司的总经理严嵩提出了一个貌似合理的方案,“改稻为桑”。也就是假设海外有个巨大市场,大幅度增加企业生产产能。并把这个政策定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增长方向。

增加产能的本质实际上是需要扩大投入,但是公司根本没有钱来继续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于是总经理严嵩的嫡系人马,便想了一个损公肥私的方法。那就是“毁堤淹田”,也就是强行停掉所有在生产的基础业务产业部门,让他们都来做外贸产业。

就在停掉基础业务的同时,大量的基础业务设备和产能都可以落入总经理严嵩的嫡系手里。他们可以趁机发大财。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但这个结果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为基础业务停掉了,但外贸产业一时之间又缺乏资金投入,也做不起来。结果造成了大面积的停工和离职,公司开始出现局部动荡。

于是企业老板又安排副总经理负责的监理部门来彻查其中的贪腐问题。由于目前公司情况严峻,所以监理部门和总经理室也达成了妥协。暂时不要查得那么严,避免问责过多,引起高层动荡。

但是有个叫海瑞的员工,是个“律师”,他熟悉企业法,一切都按照企业法来问责。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这就立刻打破了整个私营企业的生态和谐了。也把贪腐分子逼到了墙角。眼看这个坎就要过不去了。结果严嵩的儿子投资部经理严世蕃提出来,只要处理那些监理部门的人,自己想办法会让公司渡过难关。

结果监理问责的事情被暂停了,严世蕃通过内部节流的方式(就是让贪污的吐出一些),很快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但是就在严世蕃准备向监理层动手的时候,嘉靖出尔反尔,一下子将严世蕃疯全部罢免问责了。

本来嘉靖以为事情到这里结束了,准备依然我行我素。但是海瑞却没有住手,他甚至揭露了企业乱象的根源在于公司老板嘉靖。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嘉靖一开始是非常不认同海瑞的,也非常震惊,因为这个企业算是他创办的,也曾经辉煌过。外怎么定责也定不到自己头上。

于是非常生气要开除海瑞,但是后来知道海瑞辞职报告都写好了来的。

嘉靖终于认真地看了海瑞的建议,而且看了一百遍,慢慢地意识到企业管理还得靠法制,自己错了,但是来不及了,因为快要退休了,所以把企业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接班人裕王身上。

在剧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符号,只代表实际历史人物留在史书中的其中一面形象。

嘉靖是个企业老板,就是一切的主宰,对任何事情不表态,让下属去猜,让下属去担责;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纵容贪腐,也可以随时拿清流去查贪腐;

裕王代表权力交接的下一代,代表着掺杂着自保的“正义”;

严嵩就是替嘉靖“背锅”的典型;他的儿子严世蕃就是贪腐的代表;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前半局的主角胡宗宪,他就是一个“心学传人”的代表。身处尴尬处境,却一心为企业为员工;

后半局的主角海瑞,就是一个执着的推广“企业法”的“律师”。

换个角度看《大明王朝1556》,它本质是很多私营企业的翻版

在剧中,海外是一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的;嘉靖公司的钱一定是从海外客商的手里挣来的;倭寇一定是日本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干扰大明对外销售渠道畅通;胡宗宪一定是在黑暗里求光明的;戚继光打倭寇是必定会赢的;裕王一定是正义的;嘉靖一定是会反悔的。

了解历史上大明海禁的原因以及倭寇的本质,就知道这只是电视剧而已,虽然非常经典,但是真的不是历史。

文/炒米视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