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筑墙、广积粮,就算不称王也不枉”,古代粮食真能保存几十年吗?

 老黄牛的书馆 2019-07-20

网友在阅读史书时提出问题:《三国志·董卓传》中提到:“(董卓)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古代的粮食能放置三十年以上吗?

《三国演义》董卓形象,图片来源网络。

汉代储粮罐,图片来源网络。

汉代储粮罐,图片来源网络。

汉代储粮罐,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经过讨论认为,这里说“积谷为三十年储”指的是够三十年吃的粮食,意思是本钱雄厚,可以积蓄大量物资以备战争,未必是事实。况且,古代的屯粮并不是指一批粮食一直保存下去,而是每年都有新粮替换陈粮。董卓这段话说的是:高筑墙、广积粮,就算不称王也不枉。如果放在今天的语境里,相当于是:炒楼,当你买的房子多到能和万科的楼盘媲美。存钱,当你存下的资金足够三十年的人吃马嚼;那么事成之时,你的一举一动能左右市场走向;就算失败,这份家底也足以后半生无忧无虑生活。《三国志》的这段话是用来描述董卓的野心,跟粮食能存30年能不能吃,跟失败之后能否保住眉坞,关系都不大。

当然,古代存粮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对粮食的质量标准要求比现代低得多。没有脱壳的稻谷如果处理得当,在干燥的环境下很耐储存。几年前的一则新闻报道,安徽一位老人将一坛小麦存了50年,定期晾晒,仍然没有变质。

古代的粮仓设计也很见匠心。网友引用隋朝粮仓考古发现:仓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个外直径16~17米、内直径10~12米,宽约3米、深1.5~2米的环形基槽,在基槽内进行夯打,形成坚实的仓窖口,这样可以防水、防坍塌。随后,将内层中土层挖去,挖一个深10米左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仓窖挖成后,需要用火烧烤仓窖壁面、涂抹一层青膏泥、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席,这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做存储粮食之用。专家表示:“隋朝仓窖制作水平很高,粮食保存得很好。根据史书记载,隋朝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

另一篇关于隋唐时大型粮仓“含嘉仓”的考古报道提到:当时的人们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烘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装粮食,离地面半米处同样用“席子夹糠”法覆盖,然后封土,才算完工。在被发现的粮窖中,除160号窖内保存着一窖完整的粮食外,其余全为空窖。而这一窖粮食足以令世人惊叹:被发掘时,窖里的粮食粒粒分明,有的呈棕色,有的发黄。考古工作者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碳化,52%是有机物。人们在粮窖的木板缝隙中发现的谷子样颗粒,竟在取出的第二天发芽。

“方孝廉说,含嘉仓设计的高明,首先在于选址在地势高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土质干燥,水位低,利于储粮。更重要的是,这些粮窖的结构十分科学,人们在冬季封存粮食时,用席子夹糠法使粮窖隔湿保温。如此储粮,粮食不易发热、发芽、腐烂,谷子可以存放9年以上不变质。此外,粮食被封存后,当时的人们还在封土上种小树作为监测手段:如果粮食发热、发芽,小树就会枯黄。”

洛阳出土的隋朝粮仓,图片来源网络。

含嘉仓160号窖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直到清朝,旗人仍然吃陈粮较多。米的质量官兵有别,官员的米质量好,细、白、长、大,而旗丁的米,黑乌、无光泽并有发霉的甜香味道。这是由于康雍乾盛世遗存下来的一种惯例:有米当年也不发,非得等新米储在仓内,陈米大量积压,颜色由白变红方可发米,给旗丁们一种国库充盈,米仓充实的一片升平祥和的景象,一说都是岁岁丰登,皇粮今年的新米都到了,可头两年的还没吃完,为了讲究所谓的吉利。

根据记载,“南方进贡之粮米极多,初入仓时,米为白色,待入仓后,过了伏天,则因地气侵蚀,米变得深黄,俗称老米。做饭时,米粒膨胀,显得颗粒大而饱满,且发奇香,所以,市人皆将老米称为上品。”旗营人领米称为领“季米”,因为每季发一次。旗营下层人家自出生时就享有官俸、禄米的特殊待遇,旗营人吃惯了这种老米,反觉得比一般的白米要好吃的多,所以,有的旗人应邀到汉人家去时,便用黄布缝个小口袋,装上一些老米,请主人与他一起共吃这些皇粮。连清朝皇宫里也常吃“老米饭”。

现代仓前粮仓旧址,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注:本文由汗青再续小班昭、wanghrobin、姜良、装甲企鹅、不动之戈、典狱长、宇文若尘在北朝、刘梦龙、tslq、ProjectCatalyst、穿靴子的猫、中行说、nukin、加斯科尼公爵、呕心沥血方从哲、caldari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