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中医人就不该错过的“国宝”古方!(下)

 lswswk 2019-07-20

中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期间流传下来的古医名方,基本都延续着中医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解失眠…详尽到制法的十大名方药剂,小编将分两期为您一一总结!非常实用,赶紧转发收藏哦~

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医圣张仲景所出酸枣仁汤,用来调理失眠收效甚好。有歌诀道: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风如睡梦香甜。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可活血又能行气,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

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

【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功效】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帮助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符合 “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 的中医理论。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制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同水煎服。

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可制半夏之毒性;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与甘草酸甘化阴,以防止半夏、橘红、茯苓三物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落枕第一方:葛根汤

中医治落枕疗效显著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其中,“太阳病”即指外感风寒,“项背强几几”即落枕症状,依其结论——葛根汤可治疗风寒所致落枕。轻者一剂即愈,重者三剂便可缓解。

【组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6g,大枣(掰开)3个,生姜3片。

【功效】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方解】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制法】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后,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驱寒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医圣张仲景《金匮略》中提到:“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已沿用千年,驱寒补血,效、味俱佳

【组方】当归20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

【功效】驱寒温中,补气血。

【方解】当归,可补血;生姜,可温胃散寒,恢复脾胃功能;羊肉,温中补虚,老少皆宜。

【制法】

1. 羊肉洗净入锅急火烧开后,立即捞出,洗清血沫,切块备用。

2. 生姜切薄片,当归洗净后用纱布捆好,一同放入砂锅中。

3. 加水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左右,直至羊肉熟烂为止。

4. 取出当归和姜片,适当加一点盐及其他调料,即可。

以上五大名方从安神养胃、清肺润燥的角度展开,我们在汲取古今中医智慧的同时,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现代医学中,为中医事业添砖加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