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建欣——治痛点,塑亮点 ——以空间供给侧改革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案例

 中南城建君 2019-07-20

导读

本文章由2019空间与未来上海国际研讨会专家发言梳理而成,经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孙建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规划师

从2019年的18号文件可以看到,中央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发挥的重大使命、重大意义之一就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而空间供给侧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重要手段,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解决城市病,也就是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城市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系列痛点问题。

第二,塑造新亮点,来满足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需求。

案例1: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2018年主城区范围人口和用地规模虽然仅不到320万人、250平方公里,但实际发展中缺产生了一系列与规模不匹配的城市病,包括核心区人口密度过高,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公园绿地、停车设施等严重不足等等。究其原因,造成一系列“城市病”的关键是上一轮城市快速拓展中功能结构调整的滞后,包括手机信令早高峰OD反映出的“单中心”的就业结构,以及宜居性单元评价反映出的“单中心”的公共服务结构这两个方面。这也直接造成了外围地区住宅新增供给规模虽然很大,但实际居住人口却较少的尴尬。

图:职住空间组织示意图(基于手机信令早高峰时段数据)

图:现状主城区宜居性综合评价

针对上述“城市病”,重点围绕三方面进行空间供给侧的优化:

优化主城区外围的“就业”空间供给。在现状职住通勤半径4-5公里的基础上,以“多中心 轴线”的方式构建外围反磁力就业节点,构建若干职住均衡单元,引导城市新增人群的就业空间向外围转移,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和人口密度,促进职住关系的“内-外”双向均衡。

面向外围新增就业人群供给差异化的“公共服务”空间。结合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对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水平人群的对居住、公共服务方面的偏好做了统计分析,结合外围新增组团的人群分类(例如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群等),差异化供给各类居住和城市服务,形成对城市存量住宅的有效补充。

表:不同职业人群购房差异分析

表: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购房差异分析

围绕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来织补和优化。划定满覆盖的主城区宜居性评价单元,针对于居住累单元、就业类分别开展单因素和综合评价。梳理城市可更新空间,进行更新用地规模分级,结合服务的“短板”识别,提出存量空间的用地更新策略,改善宜居性。

图:居住、就业宜居性单元评价体系和各单元评价结果

图:现状存量用地分析

案例2:浙江省桐庐县

桐庐县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是杭州市的下辖县,隐逸文化代表人物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就在桐庐和富阳所在的富春江所绘制。桐庐作为浙江省旅游示范县,传统上一直是以景区旅游、民宿旅游为特色的。但随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人群“5 2”生活圈的快速扩大,旅游消费结合也在逐步转变,区域正逐步从早期的观光、休闲向体验经济、文化消费快速转型,表现出“多主题 复合性”的特征,例如,国际慢城桠溪镇就形成了“慢”为主题的产业链拓展,慢游-慢食-慢居-慢购-慢娱,其村落旅游也进一步整合了苗圃、菜园、景区提供多种体验活动。

针对区域消费的新兴变化趋势,桐庐强调了“空间价值的转换”,来谋划新时期的空间格局:梳理了县域183个行政村的六大方面的资源要素,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宿发展基础、村容村貌、特色农业发展、河湖景观、景区景点,通过要素的空间叠合和综合评价,整体出了全域功能最有复合性价值的七大片区(三处区域级、四处地区级),作为桐庐融入杭州和长三角区域功能体系的重要空间平台。

图:县域分村要素评价示意图

图:桐庐县域分村要素综合评价结果

在这一视角下,将桐庐传统等级化的“一主、一副、四极”的城镇空间结构,转变为网络化、板块化视角下“一核、三廊、九片”的县域空间总格局,突出“非建设空间”对整体空间价值提升的作用,实现全域各类空间的再整合、再组织。以“九片”中的百江片为例,其片区的政策内涵不仅包括了民宿等建设类空间,还包括了对农林、文化、景区等空间的控制与整合。

图:桐庐县域发展总格局图

图:百江镇文化魅力片区功能示意图

此外,“富春山居图”文化内涵中,“山-滩-村邑-江”的相互关系体现出的辽阔意境,是桐庐在空间营造时要维持并彰显的。在富春江所穿过的县城临近地区,明确提出了具有文化景观价值、并具有控制条件的四大乡村发展群落,并在中心城空间结构层面予以整体控制,维持整个山、滩、江之间的景观关系,保留村落机理和形态,结合区位,资源条件适度活化功能。

图:体现富春山居文化内涵的乡村发展群落

图:桐庐县城空间结构图

小结:

空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调整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的变化,通过促进供需关系的匹配,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如何精准识别需求?需要主要到同一个群体需求也有所分级,从低到高、从硬需求到软需求,同时不同群体间偏好也存在差异,而高收入人群的需求会逐步上移,从最下边的“解决城市病”到最上边面的“优质空间供给”。

图:需求分类示意图

第二,如何高效,高质的供给?第一是“量”,体现为规模和效率、增量和存量,以更少的土地创造更大的效益。第二是“质”,尤其是空间位置上所附加的特殊属性,像桐庐案例中提到的富含文化内涵、人居感受的空间等。

新时期国土空间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一种供需关系的再匹配,需要通过更精准的识别需求、更高效地配置供给,最终实现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项目组商静、张强、谭杪萌及石家庄市规划院相关人员,以及《桐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项目组王慈、谭杪萌及杭州市院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