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全林《家常话》290、一封探道传法的信

 oursuny 2019-07-20

 

丹明写信汇报了自己的修行心得,而我的答复,也包含着很多修行的窍诀。录之。

丹明来信说:

老师您好,我是丹明,现在向您汇报这段时间的修持状况。

性功方面

生活就是我的道场,生命是我的道具,在日常的时时处处关照警醒自己,勿放逸是我现在的状态,但并不纯熟,经常迷入现实,还好,自己能够经常回过神儿来,在这个过程中训练自己无所住的状态,再从这个状态中去体会那背后的本心。现在感到自己的习气之重不仅是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方面的事情,其实自己所处的世界,所拥有的身体意识,这些更是业习之果。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观念、情绪、人际关系层面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但不做这些调整也必然是不行的。也就理解您强调气脉修持的道理了!
    上次在群里看到揭露邪师的文章后,当时的感受不是气愤,而是一种悲悯,邪师害人更是害己。受害者与施害者都因迷昧导致无法自知,自拔,自救。何时是出期呀!我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状态的变化变得非常敏感,即使对方是个陌生人,说几句话,甚至打个照面,心里就能够感知到对方陷入哪一个层面,根源是什么?我也能理解对方为何如此,但又感到无力改变。当然这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所以导致自己与这个世界有了些许的抽离感,眼中尽是滚滚红尘。所谓悲悯,完全是于己而言,不是针对他人的,绝不是高高在上的恩赐感,自我感,那是我执!其实观人就是观己。见境即是见心。纷繁真实的世界即是本性的展示,境纷源于心繁,心执则境真
   命功方面
   性功修持,化于生活,无所谓记时。前一段时间,心里总是有各种理悟涌现并写成文章,经您的指点现在已经歇心,不再有这种状态了,也不再想动笔写了。默默参悟,默默行持是我现在的状态。命功修持就是我平时专修的时间,每天保持3到4个小时,只要有条件就做下来。走路,坐车,开车时也都在秘密行持,但论每日打坐的时候的感受,现在的状态是一种无感,过去见光,见气,见境界,这些现在也都没有了,连清醒的觉照感好像也没有了,就只是在做功夫,很无趣,似乎退步了很大一截。不问结果,只求耕耘,我相信水到渠成,功夫自然成。
    穷理方面
    最近对于修持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背后的基本逻辑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对修法一直困惑,这是对其背后的原理不明。对于练习方法是出于信任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与选择,其实是无知的。修持方法的类别,大概有观心,守窍,服气,持诵,炼气,导引,观想,持咒,祈请,善行等等,这些类别之下,演化出无数种具体的方法。我现在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两条:一整体模拟、二系统转化。模拟与转化是所有方法的基本逻辑,有了这样的认识,现在再去理解所有的方法,它的原理,适用范围,优劣势,目标达成所在,就很清楚了。所以我现在会依据自己的身心状态,所处环境自由的选择一种方法修持,甚至可以临时起意创建一个方法。并知道用这个方法在此时的原因,原理,现阶段的目标和结果。方法于我而言最终是为了实现修行目标而服务的。我不再受方法的束缚了。现实中我还是以气脉手诀,导引,闭息鼓腹,金光咒为主,只是我心里现在很明确,为什么会用这些方法,他们的优劣势和目标所在了。心明了了,心也就安了。具体修持依据:炼气调神,调神炼气,神气互用而修。

《西游原旨》、《西游真诠》,两本书都已经读完了,感叹《西游记》实在是太伟大了,作者的功德无量啊,两位仙真的注解,让我有了深入宝山之感。于修行而言,我依然是个门外汉,没有实修实证,书中所言不能尽明,真的希望自己有所修证,日后再注《西游》。《西游记》是修道与世间的契合点,契世而注,据此而宣,世人易于接受,理路端正,弘道于自然,可能也是我的善缘所在吧。
   最后说个现象,我不能理解,请老师指点,比如在一条商业街上,有许多商户在经营,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总是去逛人少的商户,于是我就发现,只要我进入这个冷清的商家之后,用不了多久,人流就开始往他家聚集,我一般就会选择离开,去另外一家冷清的商户,但是这个现象还会发生,开始我并不相信,后来有意识的去观察,反复多次,大概是如此的,请教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
   以上是我近期修持的状态,向老师汇报,学生丹明敬呈。

 

我说:

的确,仅仅是简单的观心、自省、调整人际关系,于修道而言,远远是不够的。这些修持,虽然要贯穿一生,但本质而言,还是筑基的范畴。唯有如此,方使身心能进入玄妙之境,所谓“微妙玄通”,才可以谈真正的悟道、悟证。所以,大家都要努力。

至于著述等,不是不可以著述,而是不急于拿出来让人看。筑基有了沉淀、有了相当的体悟,回头看,则得失一目了然。因著述事关他人慧命故,不可不慎。写了可以放一放,既不浪费灵感,又不误人慧命。我还没有公布的著作有很多,就是还想沉淀一下。

有大菩提心,自然还有圣真们冥冥中的引导、眷顾、加持。所以,发心很重要,发了大愿,努力去做,就会自他皆利。很多时候,在这个社会上,悲悯成了一种心境,很难化为真实的行动。一是我们本身的修真不够,还很难说真正悲悯谁,常常是一时的情绪,而不是持久的相续的功行。二是,即便我们要悲悯他人,人家未必接受你的悲悯。但作为修道的人,悲悯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修证。

《西游原旨》要多读几遍,我曾读过五遍,此书论明心见性之于丹道的重要,深刻而广泛,散在各回里,自己慢慢看,才能看出端倪。

修道中的事情,如果没有达到道家所谓“神入虚空”、佛教所谓“透脱法身”之境界、证量,则所悟所证,常常还在后天,就很难说有本质的体悟。即便如此,还不能说就能直达究竟了,只是相对普通学人,已是见道的境界了,所言不差。这时谈论道谈著述,有些许相应。

这是我等修道者发心著述的一个基本法则,否则,只能做些文字整理、经典诠释的文字工作,而于道本,如禅家所言,“犹未梦见在”。更难以做到法泉流自本心,妙语自然天成,日用平常,横说竖说,于第一义毫不动摇。

一个人有了能量场,就有了吸引力。人心能瞒,灵知难瞒。当一个人的灵气、元气很足的时候,能量很强大的时候,别人会很自然地被这灵气、能量“同气相求”地吸引、凝聚。所谓“人气很强大”、“聚人气”、“气场很强”,则不是比喻,而是境界。用于事业,其用玄妙。

善悟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