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在长安当翰林的三年-人在选择时还是得顺从内心的感觉

 江山携手 2019-07-20

742年,李白奉召来到长安。

在世俗人的眼中,此时的李白应该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因为,玄宗不仅召见他,而且亲自下辇车来迎他。绝对是无上殊荣。

后世认为唐玄宗这般礼遇“李白”,除了确实欣赏李白的才华之外,也多少有些做秀的成分。因为李白虽是当时名士,但毕竟还是一个没有一官半职的普通老百姓,玄宗要做出“亲民”和“爱才”的姿态。

无论唐玄宗是出于什么目的高规格接待李白。在李白自己看来,皇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国求才。皇上是要我李白来辅佐他治理国家的。

召见的那一天,唐玄宗也确实问了一些当朝的军国大事,李白也确实凭借着半生饱学以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奏对如流。

然而这次召见,李白得了一个“供奉翰林”的官职。从此,玄宗每次有宴请或郊游, 一定会命令李白随侍左右,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在一般人眼里,李白也是皇上眼中的红人了。

不过,这时的李白心里却在想:皇上为何只是让我陪着吟词弄句,做些风雅文章,却并不委我以重任呢?

他不知道,在玄宗的眼里,你李白就是一个更高级一点的侍从罢了。

渐渐的,李白也明白了:此时的玄宗已不复早年的励精图治,他最需要的是能够陪他享受现世繁华的人。

李白还发现:朝中重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净是一些党同伐异、争名夺利之辈。

“我李白谪仙人一般的人物岂能和他们同流合污。”想到这里,李白又动了归隐的心思,又想做回那只无拘无束的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

于是,他开始在长安城里乐得做一个“酒中仙”。

忘年好友杜甫写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李白度过了他离政治理想最近的一段岁月。

有一年春天,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花园里欣赏牡丹。随行的乐工们表演歌舞助兴。玄宗一听,这唱的都是老歌词了,就说道:“快请李白来,让他写新词”。

于是,喝得迷迷糊糊,一身酒气的李白被叫来了。李白大笔一挥就是《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博得包括唐玄宗在内的一众人击节叹赏。杨玉环也十分喜爱,并在后来也经常吟哦。

只是这一刻,李白心中的大鹏越来越迫不及待的要展翅高飞了。

李白又走到了人生的选择关口:是继续在长安过这种御用文人的无聊生活,还是回归辽阔的江湖,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大鹏?

最后,他请旨离开长安。

三年的长安岁月是李白离政治理想最近的一段时光,却也是他最难捱的一段时光。

人啊,还是得跟着感觉走!

李白离开长安宫廷,恢复自由之身后又会如何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看我继续推出【李白名诗背后的故事】后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