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家庭,输在没有仪式感

 夏季三伏天 2019-07-20

前段时间学妹毕业,她打电话让我过去帮忙拍照留念。

回到旧日的母校,除了身穿学士服的学妹,学妹的父母竟然也在。

她的眼底是疲惫的青色,眼里却是掩盖不住的欣慰。

我有些诧异,偷偷问学妹:

“你老家离学校也不近,叔叔阿姨干嘛要这么辛苦跑一趟?”

身旁手持鲜花的学妹爸爸听见了,笑着对我说:

“我闺女毕业的日子,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见证。”

从济南到重庆,超过12个小时的车程,请假3天,一路颠簸。

来到重庆以后,稍作休息就换上新衣,去花店为女儿订了一束花。

紫色鸢尾,粉色百合,美丽而纯洁,一如父母眼中的女儿。

学妹说:“从小到大,我所有的重要时刻爸妈都在。生日宴会、毕业典礼、传统节日,他们从未缺席过。”

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也是如此。

能够为孩子的毕业典礼请假,不顾路程遥远,也要亲手送上一捧鲜花,为子女的大学生涯增添最后一抹亮色。

珍惜每一段时间,重视每一个节日。

用耐心和爱装点岁月,在记忆的长河里留下不同于往日的回忆。

我很羡慕这样的家庭“仪式感”。

很多时候,人这一生,不知去向,不见归途。

有些事发生时毫无预兆,结束时无迹可寻,就像是在一条漫长而漆黑的河流里漂泊。

所谓的仪式感,不是告诉我们一件事如何开始如何结束。而是通过外在的仪式,告诉自己:

“我曾经参与其中,为之努力过,为之流泪过。

家庭最重要的仪式感,就是齐心协力将那些混沌和迷茫清零,让一颗再次被点燃的心坚定踏上征途。 

仪式感,能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与敬畏感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个博主提问:

“在生活中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家庭是怎样的?”

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说“孤独”,也有人说“日子还是照样过”。

更多的人表示真的很羡慕那些小孩子过生日,一大家子一起庆祝的家庭。

原以为仪式感,只不过是一种在细枝末节处的调剂,可有可无。

不想,却成了另一种生活。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教养。

不一定需要大量的金钱,太多的时间,仅仅在生活中给孩子增加一些仪式感就好:

起床的时候播放音乐,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随着节拍摇摆,做好早餐的时候,刚好播放到孩子最爱的那首歌曲;

出门前大大的拥抱,认真和孩子告别,说上一声“再见”;

孩子生日当天的荷包蛋、长寿面,裹着包装纸的礼物盒,还有那张记录了全家人笑容的相片。

仪式感给孩子带来秩序感,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以不变的形态和秩序存在的。

在这样有序的环境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敬畏规则。

“生活需要仪式感”并不是执拗于形式,没事穷讲究,而是教会孩子认真生活,敬畏时间的流逝,尊重生命的诞生。

在这个节奏极快的世界里,补习、上学、成绩……这些事占据了孩子生活的大多数。

效率至上功利主义,容易让孩子迷失其中,以至于忽略了生命里本来的重点。

其实,家庭的仪式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敬畏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尊严和喜悦。

仪式感是一种自我暗示,

有助于孩子达成目标

充满仪式感的家庭,不是麻烦,相反,它会让你发现生活更深的意义。

一直很欣赏董卿的气质,博学多才又温润如玉。

有些人以为读万卷书靠的是天赋,天生头脑聪明,还要过目不忘,才能体会知识带来的乐趣。

而董卿博学的背后,却写满了父母的“笨功夫”。

看过她的采访,其中提到董卿家庭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书房。

但是董卿的父母“有包书皮的习惯,这是一件挺严肃的事,也是一个很愉悦的事。”

小小的董卿就这样在父母的教导下为每一本书包上书皮,在大学以前就把各国经典读了一遍,中学时代的“自我教育就是在读书里完成的”。

当父母帮孩子把崭新的书本包上书皮的那一刻,就像是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仪式,并且告诉孩子:

“从这一刻开始,你就要开始新的学习、新的旅程,爸爸妈妈希望你能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感受知识的重量。”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小仪式,仔细地挑选书皮,小心地包裹课本。

拿到包好书皮的新书之后,孩子的心里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从这一刻起,新学期就开始了。

之后,每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书皮,都会回忆起最初的目标和决心。

仪式感的背后,藏着去做某件事的动机。

正是这种动机,激励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持续努力。

当孩子沉浸在仪式感的氛围内,就会不断强化这种动机。

小小的仪式背后,其实是殷切的期盼。

父母相信仪式可以帮助孩子实现目标,孩子相信自己在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孩子就在这一刻拥有了达成愿望的能力。

仪式感的背后,

是家庭的记忆和欢笑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TED演讲《父母情缘,一年一拍》,一位父亲分享了15张最珍爱的照片。

这些照片没有艺术指导,没有造型师,更没有灯光效果,全部都是随机找游客拍摄。

有一次,这位父亲获邀去纽约演讲,妻子抱着女儿拍了一张照片,那天恰巧是女儿1岁生日。

一年后,一家人回到纽约,在相同的地点再次合影。

从此,父亲决定每年都带孩子回纽约,开启一段父女之旅,在路上找游客帮他们拍照。

不仅如此,这些照片也不再是旅程的记录,而是成为了一种保存时间的方式。

他说:“这是我们亲子相处的时间,是一年里面我们最珍惜也最期待的时间。我突然明白,我们创造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我们的记忆。”

仪式感,不是华而不实,而是寻找一个契机,陪伴在孩子左右,用行动告诉他们自己的爱意。

父母子女一场,相处的时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

时间转瞬即逝,雏鸟高飞,再也栖不下那颗向往天高海阔的心时,能一直凝聚家庭的力量,便是往日的回忆,是不曾褪色的欢笑。

重要的不是仪式的形式、形式的繁简,而是能否用仪式感为家庭创造一些独家回忆。

看似不起眼的仪式,却是家庭记忆的养料,是内心幸福的源泉。

生活不是生命荒唐的编号

相声演员高晓攀在父亲节发微博表白父亲:

年纪越大,日子越久,越是发现仪式感很重要。

我们大概都要借助这样的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父亲是一个平凡又老实的人,没跟我说过他爱我。

没关系,以后的日子我慢慢说给他听:

“爸,我爱你。”

那些有仪式感的家庭总会为平淡的日子涂抹色彩,他们会想方设法为家庭成员制造惊喜。

或许不昂贵,或许不隆重,但一定足够用心。

每天早晨不重样的早餐;生日当天准时发送的祝福;定期送出的那支花;春游路上一同对着镜头拍下的笑颜。

其实,倒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用这些仪式,让家里的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时时刻刻被惦记、被深爱。

有人说这些仪式太俗套,其实,在俗世里相亲相爱,又有什么不好呢。

-作者-

七七晴歌,永远饥饿,永远无知。希望在一次次的学习里不断新生,野蛮成长。本文转自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