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印象笔记在京发布了全新的产品功能和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对产品未来形态的探索。印象笔记CEO唐毅,中美知识行为研究者、印象笔记董事Andrew Malcolm,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李涓子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去年6月至今,印象笔记度过了在中国独立重组的第一年。 这一年里,印象笔记不断提升产品迭代速度,陆续上线了一系列用户呼声极高的功能——Markdown编辑器、桌面便签、模板、密码锁、微信文档保存……在此基础上,印象笔记持续升级编辑体验,推出清单功能、思维导图功能,新增素材库以利于信息收集,连接外部平台以方便信息整理,提供空间以改善笔记共享与协作体验。 印象笔记CEO唐毅表示,印象笔记自去年宣布独立至今,是印象笔记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不仅产品迭代速度前所未有,同时更是实现了用户增长率、用户活跃度增速、营收增速均翻倍的亮眼表现。 印象笔记CEO唐毅现场分享印象笔记的发展战略和进步路径 据悉,独立重组后的印象笔记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印象笔记团队注意到,随着个人笔记内信息保存量的不断提升,用户更希望将这些信息和知识的价值最大化,把信息智能整理为知识、转化为行动,加强分享与协作,使印象笔记里的知识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出更大价值。 该公司还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挖与提炼,印象笔记对照“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 行动”的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A (ction)”知识管理模型展开业务布局和产品功能创新,不断优化核心功能体验,拓展支持更强大的企业效率场景,延展知识内容领域,搭建高价值信息的内容社区,助力用户、团队、企业的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李涓子指出,知识图谱将是未来AI发展的基础设施,知识智能服务的新业态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主任李涓子,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与印象笔记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也不谋而合。在七周年发布会之前,印象笔记开启了全新模块化编辑器公测。编辑器自从上世纪末在浏览器中呈现以来,其形态多年未产生明显变化,而新技术已经能够呈现出模块化的、编辑视图与内容分离、具备强大拓展能力的全新编辑器。 印象笔记此次推出的模块化编辑器将笔记内容存储的最小粒度从一篇篇笔记变为笔记内的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内容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可自由拖拽组合嵌套,突破笔记的使用边界。模块化编辑器作为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可以构建网状存储,为笔记的智能应用提供新一代基础设施支撑,也为知识图谱与增强智能的未来形态创造了无限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