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云观察】海河产业基金交两周年“考卷” 千亿规模谁是下一个独角兽?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9-07-21

津云新闻记者 李泽亚

即便是遇到了“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成立两年的海河基金已经有35支母基金设立方案获得管委会核准,核准规模达到2591亿,共引入项目48个,在津计划投资规模1170亿元。不仅如此,储备项目达百余个,总规模也超过千亿元,交上了成立两年以来的成绩单。2019年“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也被更加明确地提升到重点日程上来。

不是在谈项目,就是在谈项目的路上。“为了将一个好项目引入天津,即便是前期沟通他们都会飞上十几趟。”IDG资本合伙人俞信华谈到这两年的合作时,这样描述了海河基金团队的工作状态。

其实,这样的奔波已经持续了两年多。2017年4月8日,天津海河产业基金正式成立,“海河基金团队”也便由此踏上了“奔波霸”的道路上。

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服务天津市实体经济,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落地的重要工具,成立伊始便备受瞩目。而天津对于海河产业基金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并直指其产业转型极为需要的方向,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变轻、由低到高,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又交上了怎样一份答卷?数字背后更深的略目标是否按计划实现?则让外界更为关注。

优质“朋友圈”阵容强大  核准规模超两千亿


众所周知,海河产业基金将通过2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形成约1000亿元规模的母基金群,力争撬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成立两年来,已经有35支母基金设立方案获得管委会核准,核准规模2591亿,其中14支母基金首期出资实缴到位,实缴出资33.88亿,带动母基金累计实缴金额172亿;共引入项目48个,在津计划投资规模1170亿,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以2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带动20余倍的社会投资并非轻而易举,同时还要完成天津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因此选择“队友”便十分关键。

天津海河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虹告诉记者:“行业知名度、资产管理规模、政策目标配合度、产业延展空间背景、团队综合素质等都是我们选择合作方的关键因素,同时还会重点关注其战略协同能力、资源带动能力和市场化运作能力。”

目前,海河产业基金已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达成合作,与IDG资本共同设立了天津爱奇鸿海海河智慧出行股权投资基金、与深创投共同设立了天津海河红土投资基金、与国投招商共同设立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与中金资本共同设立了中金海河产业发展基金、与高瓴资本共同设立了高瓴海河产业基金。

同时,海河产业基金也积极拓展与大型产业资本的合作交流,与紫光集团合作设立了天津紫光海河云计算产业基金、与海尔集团共同设立了天津海河百川股权投资基金、与京东集团共同设立了京东—海河智慧物流母基金、与中电科集团共同设立了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

就在2019年3月29日,海河产业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了首批共12支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设立方案,合作母基金阵容再次壮大。

意在引资志在长远 “营收增长了500%”

IDG资本合伙人俞信华说:“IDG资本与海河产业基金合作的第一个阶段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慧出行,与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设立了100亿规模的智慧出行股权投资基金,结合IDG资本的资金优势和富士康的产业优势,打造天津智慧出行产业。”而通过这次合作的契机,众多相关产业链中的企业被引入天津,比如准时达、华灿光电、时空电动、爱旭光电等。

合作选择的方向均是由各方慎重挑选出来的,俞信华说:“考虑到天津的产业基础优势和人才优势,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包括集成电路、无人工厂、新材料等智能制造技术设施企业以及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变革的项目。”

海河基金运作模式符合资本运作规律,形式也更加灵活。俞信华说:“通过资本运作,资金还会将触角伸向京津冀甚至更广阔的范围,从而将外地企业扩大产能的优质项目落地天津。另外,通过海外并购,我们还将把更多先进技术和优秀品牌引入天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8年起,紫光云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相继落地天津,而这背后的推动力量则是海河产业基金与紫光集团深度合作的结果。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说:“作为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聚焦云计算与数据服务领域。紫光集团与海河产业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了规模120亿的母基金,将引入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这里聚集。”

除了引入产业龙头企业,海河产业基金也把培育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作为了目标。风头正劲的天津海云数据,便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对于海云数据创始人兼CEO冯一村来说是一个充满着激荡和荣耀的一年。坐落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这家企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业绩增长了500%左右。 而这一切则源自充实资金的注入和产业政策的扶持,让企业第一时间抢抓市场。

冯一村说:“海河基金代表着天津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对于构建产业生态链和生态体系具有顶层作用,其本身就带有着商机属性。”2018年的飞跃,不仅实现了海云数据的盈利目标,也让企业实现了从“创业公司”向经营性的“创新公司”的转变。

市场化运作 “管家”式服务

基金运作市场化是灵魂,只有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才能引进专业人才,吸引和对接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对现有产业进行补充和升级。海河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在合作设立母基金方面也将遵循“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作为原则。

“基金运作市场化非常强,而团队服务意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俞信华说,“海河基金的管理人大多来自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这一点奠定了基金的专业化程度,相比于很多南方城市,决策效率和基金合作上,团队的整体能力也都是走在前列。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态度。”

俞信华为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专人来负责,就像一个‘管家’一样帮助项目进行推动和落地,这在别的基金合作中是看不到的。同时,无论是什么级别的人,都会按照我们的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安排,这点让我们十分感动。”

未来已来 寻找下一个“独角兽”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瞄准天津实体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天津海河产业已经成为了链接市场,培育和引进产业的新型平台。这两年来,无论是在资本募集方面,还是在引入和投资项目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2019年刚刚开年,海河产业基金新引入项目就已经达到15个,包括中电科新材料项目、法尔胜光纤项目、华灿光电美新半导体项目、华熙生物项目、富通光纤项目等。

2019年,海河产业基金也将重点更加明确到了“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上来。在主攻方向上将重点推动与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独角兽、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与专业投资机构的深度合作,深度挖掘两个重点行业方向的项目资源。

王锦虹说:“我们正在确定一批天津需要的、基金可投的、落地有效的外源目标企业清单,在项目和企业筛选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赛迪、e药经理人研究院等专业机构行业数据库、企业案例库,寻找与天津市产业规划相契合的目标产业。同时,尝试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行业展开合作,拓展募资渠道。

截至目前,海河产业基金储备项目达百余个,总规模超千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