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 让我们一起考考那些南京冷知识,凉快凉快吧! 1 南京在世界上最出名的竟然不是夫子庙? 在国内,一提到南京,大家都会想到中山陵、夫子庙,但是在国外,没想到最有知名度的,竟然是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在国外家喻户晓,知名度远超过国内,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 《生活大爆炸》和《老友记》中的演员们,经常吃的中餐外卖盒上印着的红塔,就是曾经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2 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南京? 南京长江大桥虽身在南京,却一直归上海铁路局管。 2016年8月,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由上海铁路局移交南京市,但铁路桥部分仍归上海铁路局所有。 也有人说,幸好名字还是南京的。 3 全国用的农历起源于南京? 没错!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农历(或称阴历)。 其实是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颁布发行的,所以俗称紫金历,也一直叫夏历,1965年的时候才改成农历的。 4 南京的市徽是卷烟厂的标志? 南京曾经的市徽标志是辟邪,中间两条飞龙,四周围绕着城墙,象征着虎踞龙盘。 是由南艺的保院长设计,撤销市徽市旗之后,退下来才被南京卷烟厂抢去做了烟标。 后来,保院长很生气,认为侵犯了著作权,还为此和卷烟厂打了官司。 5 南京话“来斯”其实是句英文? 在南京话中,“来斯”的意思是厉害、能干。 南京白局老艺人徐春华认为,“来斯”可能来源英语Nice,解放前高官留洋者极多,时不时会夹几句英文。 比如旧时南京人讲水泥地,是说“司门汀”,取的是英语“cement”(水泥)的发音;而水龙头下面的阀门,当时都叫“凡尔” ,取了英语“valve”(阀)的发音…… 这个说法很nice。 6 南朝第一寺是鸡鸣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个寺庙,就是南京的鸡鸣寺,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 原来建寺的时候叫同泰寺,后来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定都,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 选好地址后,朱元璋觉得鸡笼山名字太土,就改成了“鸡鸣”,复建的同泰寺从此就成了鸡鸣寺。 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来到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 图:宫 7 南京的湖南路真的和湖南有关系? 湖南路是解放前湖南省出钱捐建的,所以取名湖南路。 民间还流行一种说法,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根据各省缴纳的税收确定其对应的“省份道路”的长短。 8 夫子庙的庙歌是心太软? 1996年,任贤齐的《心太软》火的时候,夫子庙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每个店铺,到处都在放这首歌,差不多放了整整一年。 从高大上的鸭血粉丝店到脏乱差的路边小吃摊,从巷子里的音像店到街角的理发店,走到哪都能听到。 9 南京讲“3路坐到底”是在骂人? 南京的3路公交车,原来是环线,不论往哪个方向坐,底站都是随家仓,而南京脑科医院就在随家仓。 藏在话里的意思是“头脑不好”。 10 南京的地铁只有冷气没有暖气? 是真的!南京地铁,所有的车厢空调只有制冷功能,不能制热。 那为什么冬天一进地铁感觉特别暖和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多啊!挤挤更暖和!同时为了加强空气流通,不至于闷热晕倒,地铁在冬天还会贴心地设置通风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