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gs老张 2019-07-21

网友家国天下:

首先,后世对中庸之道有太多的错解、误解和曲解。认为中庸就是做个滥好人、和稀泥、是非不辨、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墨守成规。还有一种普遍性的错误思想,认为中庸就是寻找中间路线——凡事追求中道,避免偏激。在处理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确定一个中间点,偏左一点则不及,偏右一点则过。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的处世哲学,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中庸之道呢?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后来朱熹又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这两句话在大儒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程朱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这种话很容易被大众庸俗化。

网友微光人文:

现今的大多数人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都存在着极大的偏差,而真正的中庸之道,并不是人们想的在各种各样的东西上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态度,而只是模棱两可的去对待,这并不是中庸之道的本意,也不是一个中庸达到的人的状态。

网友有着同学: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中庸”一词正是源自《中庸》,作为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它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指的不是平庸,而是不偏不倚没有邪念的“诚心”,它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概念,“中庸”的态度可以防止工作中过与不及的错误做法,总揽全局,达到一个好的预期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