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袭,刮着风,感觉都是热风,什么钓伞、钓鱼帽,根本无法隔绝酷暑的侵袭,所以很多钓友都思摸着夜钓,既能避开酷暑,也能减缓小鱼闹窝,更有甚者,夜间的鱼口,总是比白天的鱼口好很多,大鱼都多了不少,除了看东西不方便,蚊虫叮咬比较麻烦,相对于白天而言,夜间出钓,简直就是享受。 要说看东西不方便,咱们有头灯、夜钓灯,倒也影响不大,但是蚊虫多,这就比较麻烦了,水多蚊虫就多,虽说蚊虫不是纠缠一夜,可是越是鱼多的水域,蚊虫必然也多,尤其是打着夜灯,蚊虫群不停在在灯光附近围绕,再时不时的和露出的皮肤做个亲密接触,那一晚上下来,变胖了不说,心情也是很糟糕的,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驱除蚊虫,避免叮咬呢? 要说钓鱼人为了钓鱼,这费的心思也是不少的,以前工业不发达时,夜间出钓的钓友,多用蚊篙也就是艾草,搓成草绳,然后就挂在钓位的上风口,点燃之后,艾草散发的烟味,能有效趋温,到了现代,有点蚊香的,有用驱蚊器的,林林总总,种类多,那么,今天就来总结一些,哪些方法效果好、实用价值高,诸位钓友也可以对照一二。 【方法一】点蚊香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用盘状蚊香的,也有用线状蚊香的,成分都差不多,都是微毒类化学物质,一般盘状的蚊香,多是菊酯类化学成分比较多,属于毒性最弱的,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在户外使用,因为没有空间约束,有效驱蚊成分浪费的比较多,所以驱蚊效果整体来说一般,使用的时候最好放置在钓位上,如钓箱、钓椅底下,放在其他位置,都没有什么好的驱蚊效果。 线香一般多采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作为主要驱蚊成分,优点是颗粒大,驱蚊效果明显,而且不像菊酯类只针对蚊虫,基本上小型昆虫都能趋杀,早先多用在圈养的牲畜区,用来驱除各种有害昆虫,但是相对人类体积而言,毒性略大,不能在相对密闭空间使用,最好是在钓位的上风口使用,如果放置在钓位边上,闻的时间久了,会有轻微中毒迹象;另外,线香的燃烧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有个别的线香可以燃烧2个小时,但是浓烟滚滚,是猪牛羊圈里用的,根本不适合人来使用。 【方法二】抹花露水花露水在我国,也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当然,因为不是为了钓鱼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就不赘述了,现代工艺的花露水,多是由花露油中提取的香精,加上70%以上的酒精,再添加一些别的化学固香成分之后制成,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爽身清洁,二是避蚊虫叮咬,爽身什么的就不说了,我们主要就是指望其能避免蚊虫叮咬。 花露水中,有大部分是酒精,所以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消炎、除味的功效,其成分中的橙花油、玫瑰香叶油、柠檬油、安息香酸、香柠檬油等,都带有一定的香味,有效驱避蚊虫,可以在裸露的皮肤处,多抹上一点,因为花露油是从植物花瓣中提取,所谓就算手上花露水味道比较浓郁,也不妨碍诱聚鱼群。需要额外提醒的一点,如果有外伤,就不要使用花露水了,因为花露水中的酒精,会强烈的刺激伤口。 【方法三】自制驱蚊水老派一点的钓友,多喜欢自制驱蚊水,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鲜榨苦瓜汁,然后把一片维生素B1捣碎之后,放入苦瓜汁中,临到钓点,将苦瓜汁抹在露出的皮肤处,比如胳膊、手腕、脖子、脸颊、脚踝等位置,这样不像花露水一样,味道大,苦瓜汁加维生素B1,基本上没什么味道,但是每隔上2~3小时,就要再涂抹一下,略有点麻烦,但是效果很不错。 第二种做法,取八角、茴香各3~5粒,放在一个小瓶里,在钓鱼前一天用温水浸泡,等到临到钓点,用泡过八角和茴香的水,涂抹露出的皮肤,也有不错的驱蚊效果,当然,也有钓友说,洗澡的时候,泡伤八角和茴香,第二天钓鱼时就不会被蚊子叮咬,这个做法没试过,所以就不确定这个做法了。 【方法四】艾草里滴风油精现在的工艺让我们不用去采摘艾草搓成绳,可以直接买现成的艾条,但是直接点艾条,效果很是一般,可以先将艾条里,滴上1~3滴风油精,然后再点燃艾条,将点燃的艾条放置在脚边,5~6分钟后,艾条燃烧完了,但是至少1小时内,没有蚊虫飞近钓位附近,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效果很不错。 【方法五】涂抹维生素B1维生素B1有很好的驱蚊效果,有钓友曾经试过,将维生素B1捣碎,然后倒入水中,搅拌均匀之后,将微溶于水的液体,抹在皮肤上,在蚊虫出没的湖库附近,蚊虫只是围绕,完全不近身,而且维生素B1完全无害,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捣碎的不均匀,涂抹在皮肤上不舒服。 除了以上这些经济实惠的,还有使用电子驱蚊器、带纱钓鱼帽、全身防蚊服等高端避蚊虫的手段,也有用石灰在湖库划钓位这种比较少见的方法,但相对以上这几种方法而言,都略麻烦一些,而且成本也比较大一些,不知道钓友们还有没有其他简单实惠、安全有效的好方法,不妨留言探讨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