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最美书到底有多美:多情的纸,温柔的书

 优画网艺术档案 2019-07-21
世界最美书到底有多美呢?不妨跟优画君一起来细数一下。
世界最美书评选会,德国

“世界最美书”是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评选活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代表了书籍设计的至高水准和荣誉,每年一届,来自多个国家的书籍艺术家根据各国选送的书籍选出14本获奖图书:“金字母”奖一名,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五名,荣誉奖五名。

最近十年,中国图书也开始出现在获奖名单里,下面就请一本一本来欣赏: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2004年金奖

2003年,国内出版机构首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从500多本图书里选了16本送往德国,没想到初战告捷,《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拿到了金奖,“当时我们连设计者张志伟在哪个单位都不知道。”

这套书风格古典素朴,对西方评委们来说,或许很能代表对东方美的想象。


《土地 Asian Field》

2005年荣誉奖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序设计的《土地》,请“静静地欣赏,不要评论,一切皆是自由的”。

这本书原版为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 Asian Field,从1989年开始,这位艺术家从事着一项与世界各国不同社区接触的长期集体创作项目,名为《土地》,成果是不同版本的雕塑,后来成为了现代雕塑的经典作品;他在中国的项目是,与300多位来自广州东北部花都地区的市民一起,耗费五天制造的近20万个小泥人,巨大的数量叠加出广阔的美,可以追溯到一些本源问题的探索上。


《曹雪芹风筝艺术》

2006年荣誉奖

曹雪芹写了一本《红楼梦》,恐怕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但是他还写过一部关于风筝的书《南鹞北鸢考工志》,却早已失传。原书在1943年被日本人买走后从此下落不明,摹抄过此书的唯一的健在者风筝艺术家孔祥泽口述并提供史料,完成了这本《曹雪芹风筝艺术》。

《曹雪芹风筝艺术》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赵健设计,线装体现了历史感,运用大量虚线传达了放风筝的感觉,“全书立体、灵动,体现文化内涵”。


《不裁》

2007年铜奖

《不裁》是一本没有裁边的随笔集,毛边本,扉页有裁纸刀,可以一边读着轻松的小文章,一边裁书页,质感原始,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设计,它也是中国人爱说的“不才”,取谦虚之意。作者文字、画作和整个书籍设计气质吻合,浑然天成,一股子随意诗意。

“现在电子出版物势头很猛,纸质图书如果设计粗糙、漫不经心,读者不如去看电子书。中国传统的‘毛边书’,就是让大众能得到阅读的感觉。”这是作者在“多情的纸,温柔的书——探寻书籍之美”讲座上说到的设计理念。


《蚁呓》

2008年铜奖

还是出自设计师朱赢椿。《蚁呓》不到两千字,百分之八十是留白,在一张张迹象微茫的白纸上留下蚂蚁的踪迹,忙碌如蚁族的社会人们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不可言说、无可告白的心事被搬到了纸上?

一本书,被做成了艺术品。

蚂蚁微小,也是生命,设计师用了半年时间,为小蚂蚁留出广大的白纸世界,“它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空间需要读的时候由你自己来填写,没有这么多的空白还真不足以承受它以微小的声音炸响的惊雷”。

世界最美书的评选,本身就是个设计奖,加上又涉及到多个国家的送选作品,对内容的关注自然远不如形式,宛如书籍世界的选美比赛,但这几本书看下来,又会发觉没那么简单——“美”的内涵之大,并不是颜值高就能概括。
如今纸价飞涨,看书的人越发少了,书籍设计似乎有着渐渐脱离“书”变得更“设计”的趋势,在电子书和热点阅读的时代,我们读的书如果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一致,甚至形式大于内容,会不会从看似溃败的纸质书市场上争得一棋半子?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

2009年荣誉奖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是一套大型画册,由首都博物馆策划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它源于奥运期间国内汇集了各地博物馆精品的一个展览,通过文物,回归了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精心编辑成册加上采用先进的彩印技术,向更多人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

设计师吕敬人是书籍设计行业里很有名气的一位,曾师从日本杉浦康平先生研究书籍设计,被告诫要精研本国文化。关于这本书为何会得到大奖,他认为是符合评审要求: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有创造性;在印刷和制作方面有最精致、独到的地方。


《诗经》

2010年荣誉奖

《诗经》的文化地位不用多说,它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早就深深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这本《诗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

封面全黑,据称是因为秦人尚黑,305首原诗采用古今对照的版式,风、雅、颂三部分运用不同的纸裁特色,用素淡的配色烘托清新的阅读体验。


《刘小东在和田 & 新疆新观察》

2014年铜奖

《刘小东在和田 & 新疆新观察》是对艺术家刘小东2012年在新疆的创作历程的一次全方面展示和总结。书籍由策展人欧宁与侯瀚如主编,小马与橙子设计,十万字,一半为英译,作品及摄影图片160张,使用了人造革、油画布及多种纸材印刷和装订工艺。

这是参加最美书评选以来,断了几年后再次获奖的作品,按照评委的颁奖意见,全书“以一种笔记本的形式记载油画家的创作经历, 设计没有拘泥于正规的翻阅方式,随意,且富有现场感。 精心选择不同的纸张和印刷手段,准确表现内容结构的丰富性。编辑设计概念明晰,使繁复的体例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尤其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不轻易放弃,阅读不觉得累赘。全书有一种结构之美和阅读的舒适度。 章隔页用油画布丝网印独具匠心,封面用材及周边打毛,有着强烈的触感,体现出随意放在包中的笔记本不断使用的时间概念。全书表面的随意性并未掩盖内部书籍设计的精致用心” 。


《订单——方圆故事》

2016年金奖

这本书看上去非常粗糙,却因为独特的设计一度卖到脱销。书籍讲的是方圆工艺美术社书店老板吕重华一家三代人经营几十年书店的故事,投注了很多私人感情,是传统书店没落背景下的一抹余晖。另外,这本书印刷之后装订全靠手工,工序包括:断页—打拢线—折页—模切—粘单页—配页—校检—粘封面—裁切—打捆—刷胶—二裁—打孔—穿线—切成品—盖章(字根)—贴签—成捡—打包……

“封面采用包装纸,书名仿照订单,选材和设计都很新颖。以出版社往来信件作为开头,每一页的签名都附上不同的肖像,趣味十足且富有个性。设计打破常规,在前言和目录之间插入图片,书口呈动画图像翻阅形态,激发读者去探寻和发现。”

频频获奖、得到关注后,方圆书店度过了难关,得以存活,是书籍之外的完满结局。


《学而不厌》

2016年铜奖

《学而不厌》出自孔子的《论语》,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曲闵民、蒋茜设计,作者是知名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周学,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成长、与艺术家交往故事以及紫砂情缘,“想对自己的前40个年头深深鞠一躬,然后继续往前走”。

请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来亲笔题书名,四十篇文章均配有书画作品。护封用中国画必备的毛毡包裹而成,下方印了用书名刻成的小章,竖排版,白页和黑页交替,充满韵律感。


《冷冰川墨刻》

2017年荣誉奖

2017年的银奖给了南京设计师朱赢椿的《虫子书》,上篇用它结尾,这里不提。

上面这本《冷冰川墨刻》是艺术家冷冰川迄今最全面的一本墨刻作品集,收录了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256幅墨刻作品,手起刀落,黑白世界分明。著名书籍设计家周晨负责书籍设计,风格极简,诗意、果断、自然,采用了光滑无毛躁的割痕再现、冰晶质感的字体工艺,书口处整齐划一的激光雕刻,无一不暗合了墨刻作品的厚重冷艳。


《园冶注释》

2018年银奖

如你所见,这是一本古书新作,由张悟静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园冶注释》是我国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陈植为明代造园学家计成所著《园冶》做的注释,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同时也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卷首页内敛,内文隔断选用的纸张手感很棒,全书单色印刷,图文搭配恰到好处。同时获奖的还有一本《茶典》。

获奖的图书总体看,要么非常“中国”,古书古味,要么很“艺术”,在内容和装帧上讲好了故事,另外感叹一句,黑色果然是设计师们最爱的颜色。

优画网出品,欢迎转发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其实,艺术和我们并不遥远,
一个指尖的距离。
分享艺术,品味艺术,收藏艺术。
优画网,让我们生活得更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