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阿丁480 2019-07-21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

出版有书法理论专著《书法有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华国学德育经典》——《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作品。

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沁园春·雪》397cm x 123cm

问:对于书法这种非常古老的艺术来说,它面临的东西是从来没有过的、全新的。

孙晓云:对。书法是所有文化形式中最古老的,是一切的起源和基础。但说它是艺术,则不完全。中国的文化全都是从书法衍生开去的。现在书法失去了实用性,有人就把书法当成一门纯艺术来看。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清平乐·六盘山》96cm x 177cm

但是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里,“书法是艺术”的这个时期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当下、现代。之前,书法不是艺术,它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是人生存的必需。今人用艺术的概念去评价古人的书法,其实很不公平。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0cm x97cm

问:对今人自己也不公平。

孙晓云:对。我想再次强调一个观点:书法首先是文字。书法作为书写的实用已渐消失,作为文字却是永存的。书法绝不能作为一门纯艺术存在。我们小时候,抄大字报、黑板报、写标语,都用毛笔。那时候书法还没有完全脱离实用。书法真正脱离实用,我看不过是近二十年时间。现在的年轻人一出生,是完全不用毛笔的,顶多用个钢笔、铅笔。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鹤林玉露》48cm x 150cm

问:说到实用艺术,书法和京剧好像老是被摆在一起说事。

孙晓云:没有任何可比性。京剧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一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撑死了就几百年。但书法有多少年?甲骨文就五千年了。对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不了解的人,才会把书法和京剧摆在一起说。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论语(节选)》30cm x27cm

问:对于书法和京剧,社会上一般说法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

孙晓云:书法的历史比京剧古老多了。它是中华文化之母,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文字出来的。有文字,才有文学、思想、哲学、剧本、诗词、台词、歌词……过去的书写和认字是粘在一起的,同步进行的。现在被我们人为割裂开来了:把书写作为纯艺术,把认字作为纯认知。其实你在书写的同时会认字,认字的同时会书写,这才是书法的全部。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沧海日·南华经》35cm x 138cm

书法又是非常缓慢的一个形式,要写好必须付出多少年的功夫,古人都是“池水尽墨,退笔成冢”啊。这是王羲之说的。连这样的大家都这么说,何况一般人。但现在这个时代没条件了,时空转换太快,生活节奏太快,工作不需要我们“日书万字”,一个信息的获得和交流仅仅需要几秒钟。我们要客观地看这个问题,要分清客观条件的不同。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去奢谈书法的艺术问题,这个话题就显得特别无味儿。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望岳》96cm x 177cm

书法是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文字,它承载文化,传播文化。没有汉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无论是古时候一笔一画地手书,还是如今在电脑键盘上敲打,汉字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载体,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草书歌》103cm x 31cm

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根,而我们每个人,则像是一片片的小叶子。将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根输送到每片小叶子上,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绿树成荫,庇护我们子孙后代,遮风挡雨,有一种安全感。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254cm x48cm

这种安全感,是文化带给我们的。这种自信,是我们自己长出来的。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们就知道如何理解、认识、融合外来文化,就能够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世界。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古琴名帖联》22cm x68cm

书法怎么学?

人的器官有记忆。你从小喜欢吃这个菜,一辈子都喜欢。家乡在哪里,口腔肌肉随你的方言而形成,跟你一辈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这个道理。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文心雕龙》32cm x 22cm

书法要写好,必须从小写。书法随着人的手部肌肉成长而成长,成年后,手部肌肉已经不适合写字了,再练起来就比较困难。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闲咏》 67cm x 34cm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写字和认字同步,只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断开了:把书写作为纯艺术,把认字作为纯认知。其实你在书写的同时会认字,认字的同时会书写,这才是书法的全部。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2cmx 22cm

书法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的重要标准。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你平时心里的波动,你的性格、才气,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文赋》32cm x 22cm

现在只要是字写得好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应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给社会作一个榜样,带动每一个中国人把中国字写好。毕竟,中国字是中国人血液和骨髓里都有的东西,是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的基因。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凭栏倚石》45cm x176cm

我艺术的行当,就是书写出来的。我刚才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思索,其实我不讲也可以,最后是看的是作品怎么样,而作品就是书写出来的嘛。我就是“以笔胜口”,我做这些事,是叫“行胜于言”。我觉得对我来讲,我的责任不是宣教,不是老师,每个人承担自己的角色,没有人说也不行,没有人写也不行,我就承担“以笔胜口”的角色。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丙申春月纪事 江苏凤凰》39cmx 28cm

我们不要忘记的是,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没有汉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丙申春月纪事 赴台湾》39cmx 28cm

我们不妨好好的看一看。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中国文字可能就要消亡,中华文明也会危在旦夕。所以说,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这么多年写下来,其实我就干了一件我力图做好但还没有做好的事,那就是对中国传统书法传承的坚持。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刊石行歌》54cm x158cm

孙晓云:书法绝不能作为纯艺术 | 易雅·美术人物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