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台酒鉴别》精华奉献(三)

 RK588 2019-07-21

茅台酒鉴别

Moutai

   在上一期《茅台酒鉴别》精华奉献(二)中,我们谈到了《茅台酒鉴别》一书中“一个标点符号的变迁”和“几个年份数字的年份”的鉴别内容,让大家领略了《茅台酒鉴别》一书在鉴别茅台酒方面的细致和力道。今天,小编继续带领你走进《茅台酒鉴别》,看看该书还有哪些鉴别茅台酒的实用方法。

《茅台酒鉴别》精华奉献(三)

MOUTAI  WINE

难忘的1966年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1966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开启了一场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的运动大幕。中国由此经历了十年运动调整期,该事件在此不作表述。从茅台酒鉴别的角度看,1966年是一个难忘的年代。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影响茅台酒鉴别的重要事件,就茅台酒包装的变化而言,其它任何年份都不能与之相比。掌握好这一年茅台酒包装上的变化,就能在鉴别实践中运用自如。

1换瓶

    此前,茅台酒用瓶主要为土陶瓶、陶瓷瓶和瓷瓶等土陶烧制的瓶子,由于材质疏松,密闭性能差,渗酒严重。加上手工制作,大小规整不一,外观失美。1966年研制出乳白色玻璃瓶,较好地解决了美观和渗漏问题。从1966年开始,除了特需用品保留部分瓷瓶包装(如黄酱)外,茅台酒包装用瓶逐渐统一使用乳白玻璃瓶。

    如果看见一瓶标注1965年以前日期的茅台酒,使用的是乳白玻璃瓶,这就要引起注意了。鉴别乳玻瓶的最直接简单的方法是看“铸瓶线”——在瓶子的两侧,对称的位置,从瓶口一直到瓶底两侧,有一条贯穿上下的直线,非常直,不带弯。瓷瓶、土陶瓶没有这两条线。见下图“铸瓶线”。

■ ■■■■

2换封膜

在换瓶的同时,更换了封口封膜。1966年以前的瓶口封堵方法:五十年代多为木塞+动物内脏皮+封口纸。六十年代多为木塞+塑料封膜,外销茅台酒用木塞+低塑盖+塑料封膜。1966年以后,全部改为塑料内塞盖+塑料螺旋盖+红色塑料封膜。见下图

3换标

1966年,“五星”“飞天”两种商标都作了版面调整,重新印刷。动作比较大的是“五星商标”,其前标、背标都有较大变化。

1、“五星”商标前标

    a、捆束谷麦穗的“束环”闭口。这个“束环”从1953年开始生产茅台酒时就是绘画笔误,一直“开着”口,直到1966年改版时才改正,“闭”上了口。看到这个“闭口”的束环,就知道它是1966年以后的产品。见下图

    b、齿轮由12个改成14个。原五星商标图案由12个齿轮围绕红五星,1966年改为14个齿轮围绕红五星。看到14个齿轮的标即1966年以后的产品。

c、改正“贵”字错误。从1953年初开始,茅台酒前标上的五个大字“贵州茅台酒”中的“贵”字就是一个错别字,上面的“中”与下面的一横相连时,少写了一横笔划,这个错误一直没有得到改正。直到1966年改版,“贵”字才改成正确笔划。而“飞天”茅台酒,一直到1971年左右才改正过来。

2、“五星”商标背标

    1966年的“五星”商标背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53年生产第一瓶“贵州茅台酒”开始,其背标都是用的老式竖排版文字背标,1954、1957年两次汉字简化都没有改过来。直到1966年,“五星”背标改为横排版文字背标。由于其中有“开展三大革命运动”一句,被收藏界称其为“三大革命背标”,简称“三大背标”茅台酒。从此,开启了“五星”茅台酒的“三大革命”时代。

3、“飞天”商标

1966年4月,茅台酒厂成功注册“飞天牌”商标。从此,出口产品告别老“飞仙”牌正式进入“飞天”时代。

1966年新出的“飞天”为“第三代飞天标”飞天。第二代飞天标产于1960年左右。第三代飞天标与第二代相比,宏观上看没有变化,微观上看有变化。其变化主要在局部和细节上,不注意观察看不出来。借助放大镜能看到几处变化:一是右侧飞天头上的“小球”变“大球”;二是脚趾头“钳指”变“琴指”;三是飞天手捧的“歪爵”变“圆爵”。具体依次看下面三张图:


MOUTAI  WINE

奇怪的“酒”字

“茅台酒的水很深”这是藏酒界的一句行话,意指鉴别茅台酒真假很难。的确是这样,这里面既包含制假者制作水平高不易识别,也包含着生产制作者防伪设计的用心良苦。在2009年以后生产的茅台酒中,人们只注意到它改变了封口——布套式的红胶帽,没有注意到它背标上的一个字——酒。

当时的背标上一共有7个“酒”字,唯独第二行第六个与众不同:它的“酉”字里面的一横笔划两头不到头,别的酒字都到头。这绝不是“自然现象”或“字体错误”而能形成,因为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汉字文库里面的“酒”字一横两头都到头。要找一个“不到头”的酒字,除非专门制作。

    由此看来,这个“酒”字只能理解为厂家设置的“暗记”。

这个酒字“暗记”的重要意义在于:酉字里面的一横不到头,有可能是真品;酉字里面的一横到头,肯定是仿品。

同样是这个“酒”字,同样是“一横”不到头,《茅台酒鉴别》一书中的鉴别结果却不一样。

在书的307页有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酒”字里的“一横”不到头,符合真品标准,但是作者却判定为仿品。作者在307页写到:“至于为什么仅根据“酒”字里面这一笔就判定该酒为仿品,细心的读者和收藏者都会看出问题所在。在此仅提示:中文有字体之分,如宋体、黑体等。不同的字体笔划是不一样的,哪怕仅仅一横。”

看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稳操胜券。

《茅台酒鉴别》一书作者简介:陈杰,男,1953年12月出生,河南省安阳市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老酒收藏组织创始人之一;资深老酒收藏鉴定专家。历任中国藏酒协会副会长、中酒协名酒委常务理事、中国老酒圈副会长、中国茅台酒艺术博物馆高级顾问等职。著有《茅五剑鉴别》、《火眼金睛鉴酒》、《酒柜说酒》等文章,参与写作《茅台酒收藏大典》,成为藏酒界畅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