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学中医先学把脉:脉诊,中医最炫的本领

 ZHWSHY 2019-07-21

中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没有能力临床看病之前极为枯燥,看课本,背汤头,记中药,读医案,中医的头几年真的就是背背背,这些知识的前期积累很漫长,而且中医书大多晦涩难懂,没有几年你是钻不进去的,所以中医的前期学习是非常枯燥,很多人容易放弃,为什么会放弃?因为你辛辛苦苦学习却一点成就感没有,有没没有解决办法?在我看来学中医初期最能让人能成就感的就是把脉。

脉诊位列四诊之末。《难经》里关于四诊有这样一句话“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可知诊脉为巧工,按顺序排位列四诊之末。那我为什么这么看好他?

因为实际看病过程中你会发现化妆、美瞳、香水等新鲜事物的普及对“望诊”“闻诊”干扰越来越大,而好多病人的讳疾忌医,大夫“问诊”受到的误导也很多,所以最能得到病情直观反馈的反倒是四诊之末:把脉。且《黄帝内经》云:微妙在脉,不得不察。夫人脏腑气血,虚实阴阳,全现以脉!

中医脉诊虽然在网上被很多人黑,但懂的人自然懂得他的好处。

比如治病过程中伤寒头疼发烧,一搭脉,浮脉伤风,桂枝汤加减;浮紧伤寒麻黄汤加减。燥结便秘,一搭脉,脉浮有胃口阳明燥结承气汤加减,一搭脉沉脉身重不能食阴结温脾汤加减。

比如日常生活中,给哥们搭脉摸摸尺脉能知道他有没有最近有没有肾虚不虚有没有纵欲,给女同学把脉能知道她啥时候来例假,甚至于把出来怀孕与否……然后在他们一脸惊讶的表情中暗暗得意,这种感觉爽不爽?

等你把脉能给你带来这么多好处时候,你会不喜欢把脉,你会不喜欢中医?爽是最好的老师。

至于怎么学习把脉,我给大家说下我的方法。

在学习把脉的过程中,我认为一开始是最艰难的,因为脉象过于飘渺。脉学书中一些词如“如水漂木”“如捻葱叶”“轻刀刮竹”好似讲的很明白,但真的临症时一把脉却又大脑一片空白,当真是“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怎么解决?就和欧阳修的《卖油翁》所说一样一样“无他,唯手熟尔”,我也是这么做的。

刚开始学把脉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区别二十八脉象。二十八脉有个小诗,记住即可:浮行皮肤。沉行肉骨。浮沉既谙,迟数当觉,三至为迟,六至为数。浮沉迟数,各有虚实,无力为虚,有力为实。迟数既明,部位须识,濡浮无力,弱沉无力,(即浮而无力为濡,沉而无力为弱)沉极为牢,浮极为革,三部皆小,微脉可考,三部皆大,散脉可会,其名曰伏,不见于浮,惟中无力,其名曰芤。部位既明,至数宜晰,四至为缓,七至为疾,数止曰促,缓止曰结。至数既识,形状当别,紧粗而弹,弦细而直,长则迢迢,短则缩缩,谓之洪者,来盛去衰,谓之动者,动摇不移,谓之滑者,流利往来,谓之涩者,进退艰哉,谓之细者,状如丝然,谓之代者,如数止焉,代非细类,至数无时,大附于洪,小与细同。

知道了二十八脉象的形状,下一步就是做到见到人就把,无论男女老少、普通人、病人、也无论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还是各种疑难杂症,任何脉象都别放过,把不出来什么脉不要紧,你先记住手指的感觉,一直把一直把,慢慢的慢慢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滑脉等等都会在你指尖显现出来,你就算是初窥门路。

能摸出来脉了,这时候你就要去看书,背诵这些脉象的意义。我认为后世医家里脉学造诣最高的当推张景岳,滑寿,李中梓,李滨湖四人,而四位大家的著作《景岳全书》,《诊家枢要》《诊家正眼》《濒湖脉诀》皆是学习脉诊绕不开的经典,对我本身而言:《诊家正眼》是我的最爱。该书援据经旨,考校典章,衷极理要,辟非纠谬,正本清源,是李中梓老人“究心三十年始成书”,此书字字珠玑,喜欢脉学的人强烈建议仔细研读,读后在脉学的理解上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摸出来脉像,知道了脉左右手寸关尺的意义,你就可以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和病人探讨你把脉的出来的诊断,有时候当看到自己诊断得出的病因和大夫一致后,你的内心就会很窃喜,就这么一直把脉一遍核对,把脉就会愈发得心应手,把脉的准确率也提高不少,即使有时候虽然嘴上虽然说不出来所以然,可心里却逐渐琢磨出了点门道,古人诚不欺我,所有的努力都将有所得。

学好脉诊,你一定不会后悔,相信我。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