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社区需要,我们就冲上去!”大连这群银发志愿者爱撒滨城

 晨晓光 2019-07-21

“只要这个社区需要我,我们就干下去,只要吱一声,我们就冲上去。”

这是一支银发志愿者团队的故事,队长王庆春今年79岁,自2005年参加志愿活动以来,14年间一直在路上,影响了很多人参与进来,志愿队成员增了一个又一个,队伍始终在壮大。

Part 1

轻描淡写谈志愿,朴素话语动人心

说起志愿服务,多数人脑海里立马浮现的大都是一些年轻人,或者捡垃圾、或者去探望空巢老人、或者帮助贫困儿童组织义卖活动……这些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其他人提供无偿、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服务都是志愿服务。

可是均龄近70岁的志愿者团队,你有见过吗?这支来自大连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龙江路社区的银发志愿队,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活跃在志愿服务的一线。

每月的15号是他们的志愿活动日,早晨8点半,小编在龙江路社区门口,见到了刚刚结束活动归来的8位志愿者。

统一的蓝色马甲和蓝帽子,人手一个垃圾钳,秩序井然地将装有垃圾的袋子扔到垃圾桶,回收了工具,一切收拾妥当后,队长王庆春组织大家到社区会议室讨论新任务。原来本周五,龙江路社区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作为党员,每次活动,他们都是社区的好帮手。

龙江路社区群团专干介绍说,社区以志愿者为载体,长久以来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活动,他们这支志愿队伍就是在2005年社区组织志愿团队时有了雏形,后来不断壮大,并于2013年9月成立了龙江路绿色便民服务队。

队长王庆春志愿服务10多年来,一直都在做一些默默无闻的事情,辖区内的野广告、路边的垃圾、甚至是树上的虫子,小到身边事大到参与到防火防汛、创城、达沃斯等宣传活动中,无一缺少这支队伍的身影。

他们从不抱怨,用行动来表达对家、对社区、对这座城的爱。“叔叔们曾说的那句‘只要社区需要我,我们就干下去,只要吱一声,我们就冲上去’,至今都感动着我,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为社区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的工作借助他们很大的力量。”社区群团专干如是说。

Part 2

志愿团队心相近,余热温度高

龙江路绿色便民服务队现有成员13人,他们曾供职于不同的单位,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

除了每个月15号固定的集体活动,平日里,大家也会自发巡防,保持辖区的环境优美和治安安全。

他们习惯性随身携带小铲子,与挖野菜不同,它们的作用是清除野广告。

每年7、8月份,大连的降雨量增多,大雨天气里,当别人都急匆匆往家赶的时候,志愿队的几人经常会与社区工作人员们一道,巡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因自己的家就在这里,对附近足够熟悉,他们总是能及时迅速的发现险情并提供到社区,将险情扼杀在摇篮里。

团队最年轻的成员是前几年刚从龙江路社区退休的孙阿姨,据她介绍,每年的大年三十、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都会聚集到社区,一起到附近的公园山林进行防火巡查,尤其是祭祀节日,“我们会准备一些鲜花,在入山口,跟前来拜祭祖先的人换火种,从源头掐断危险,等他们下山还会将打火机还给他们。”

我们退休不退岗,发挥一下余热,就这样一直做下去,有份热就发份光。”志愿服务队的人大多不太爱说话,74岁的刘叔叔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其他人不由地跟着轻轻点了点头。

脱下“工作衣”,穿上“志愿服”的他们,用行动诠释自己的奉献和赤诚之心。

Part 3

服务种类繁纷杂,角色转换自如

王庆春作为志愿队队长,曾自掏腰包买来打虫药,解决了困扰邻居们的白蛾。在王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与到社区绿化、义务治安、环境保护、城市文明等各个活动中。

春天,他们是栽花栽树、除草的园丁;夏天,他们是防火防汛的护卫队员;秋天,他们是宣传文明的使者;冬天,他们是除雪分队的战士。

他们与时俱进,从食品安全、垃圾分类到创城、达沃斯再到大连徒步、马拉松……都有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用孙阿姨的话来说,人文和自然的,他们都在做。

除了志愿服务,每个月两次的党员学习,大家还会将条例以趣味问答的形式进行巩固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己。“间歇的时候,我们也会练朗诵,唱唱歌。”孙阿姨说,“大家在一起做什么事都很愉快。”


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连70多岁的人都在坚持做志愿,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风气不仅能够影响自己的子孙,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为城市文明做努力,做城市里最亮的星。 

互动时间

你身边还有这样的志愿者吗?对于“退而不休”的这群人,您想对他们说什么?

End

本文为老友季原创,转载请联系。

编辑:刘 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