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不绝,肾精将绝!

 图书 馆员 2019-07-22

耳鸣不绝,肾精将绝!这一声呼救,你能听懂吗?

众所周知,耳边,当以清静为要。无论是入眠时分,还是用心之际,耳边的一缕清静,总可以让我们安然顺畅。

正因如此,一旦耳鸣发作,绵绵不绝,清静世界,变得无时不喧哗,无刻不吵闹。其痛苦,可想而知!

其实,“精诚名医汇”想告诉你,耳朵本不想这么做。它之所以在你身边宣叫不已,实际上是在呼救。它在用一种“耳鸣”的方式,告诉你,它饿了。它体虚空乏,它需要关照。它的“精”不足了。

看官,关于肾精的概念,我们“精诚名医汇”从前和您多次聊过,这里就不再浪费时间和篇幅来赘述了。您如果感兴趣,可以订阅本号,详加翻阅。总之,您只要记得,这肾精本藏于肾中,乃是父母所赐,为元阴元阳之根基,就可以了。

肾精不足为何会诱发耳鸣?其实,耳鸣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肾精亏虚只是其中之一,但也是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灵枢》有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肾气虚弱,不能濡养双耳,这才出现了耳鸣。此类患者,往往有肾精亏虚的其他症状,比如虚烦不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舌红少苔等等。

所以我们才说,耳鸣,本就是肾精将绝的信号。肾不会说话。它就用这种方式,是你耳边喃喃细语。此间真意,看官不可不察。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国的古人,早就有办法了。这办法属于全体中国人,理应为全中国所有关注健康的人所熟知。组方如下——

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五味子6克,石菖蒲6克,磁石6克。可以炼蜜为丸服用,也可以用水煎汤服用。

此方源于哪里?它化自《重订广温热论》。这部书本是一部关于伏气温病学说的著作。可是里面的这张方剂,却作为化解耳鸣之苦的良方,被重点传承了下来。

它如何化解耳鸣呢?在这里,“精诚名医汇”作为全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给大家解释一下。

方才说过,肾精亏虚,乃是诱发此类耳鸣的关键。所以,此方注重补肾精。拿什么补?这就是前面的六味药——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这里面是有很大学问的。简单说,熟地黄滋补肾精,山药脾肾双补、滋阴涩精。山茱萸补肝、养肾、添精。这三味药联用,号称“三阴并补”。

不过,妙的是,在用三味药补精益肾的同时,我们又看到泽泻、茯苓和丹参。泽泻,利湿泄浊。茯苓,利湿健脾,丹皮,清泻相火。三者以泄为要。这和前面的滋补肾精相比,岂不是唱反调?

其实,这并不是唱反调。它恰是古人在组方时候的精妙所在。君不闻中医有句话说得好:“欲存其清,先泄其浊”。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补肾精,先要把因为肾精亏虚日久造成的痰浊、淤热、虚火泄干净。这样,才能够进补顺畅,避免鱼龙混杂,不至于“一条鱼腥一锅汤”。所以,古人在“三补”的身边,配上了“三泄”。同时,这“三泄”也有防止滋补过腻之意。

好了,这六味药,奠定了治疗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用五味子来益肾养心安神,用磁石来安神潜阳,将因为肾精亏虚而引起的虚火重镇下来,再用石菖蒲来开窍醒神,让喃喃自语、不知所云的耳朵清醒过来。如此,耳鸣之疾岂能不愈?

看官须知,这方法,断不是“精诚名医汇”凭空捏造的。它是源于中医经典的古老方剂。我们做的,只不过是将其精髓,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向看官传播岐黄之道、国术之美。文中所列方剂,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以求万全。

好了,关于肾精亏虚和耳鸣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用此偏方治好了神经性耳聋耳鸣病

近年来,我双耳患神经性耳鸣疾病,右耳由耳鸣导致耳聋,听力严重衰退,与人交谈有诸多不便。我多次到医院检查治疗,但一直未能根治,十分苦恼。真想不到,如今我耳鸣耳聋完全消除,听力恢复正常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多年来,我养成坚持每天读报的习惯。去年秋天,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健康”栏上介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配方:灵磁石30克,五味子10克,龙胆草6克,生地黄3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先将灵磁石煎15~20分钟,然后再和其他药共煎20分钟,即可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我连服7剂,效果很好,耳鸣耳聋病状迅速消失,恢复并提高了听力。至今耳鸣没复发,自觉听力良好,这显示了疗效的稳固可靠性。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2520条
百姓验证

贵州纳雍县饲料厂李元发,男,52岁,工人。他来信说:“朋友张某患神经性耳鸣,左耳听力严重减退,与人交谈非常困难,为此他很苦恼,求治于医院也未能治愈。后经我用本条偏方治疗,病告痊愈,直到现在也未复发。”

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
【组成】
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5g,路路通20g,石、节菖蒲各10-15g,磁石30g,蝉衣10g,甘草10g。
【制法】上药除磁石,水泡60分钟。磁石先煎20分钟,倒入其它侵泡药,煮开后,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备用。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15天一个疗程。
【功用】解郁开窍,聪耳息鸣。
【临床应用】肝郁肾虚,日久化火,上犯耳窍之耳鸣、耳聋。
【方解】本方用《医林改错》通气散合路路通,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开通耳窍之路,为主药。经云:“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为之不聪。故以磁石益肾平肝,潜阳安神;菖蒲芳香化浊,宣闭开窍。两药合用一补一开,共奏益肾平肝,启闭开窍,聪耳明目之益彰,为辅药;加蝉衣清肝泻火,宣邪于清窍;甘草调和诸药、息鸣聪耳,为佐使药。
【加减】
1.兼见头痛、咽干口苦、急躁易怒者为肝火上扰,加黄芩15g、龙胆草10g、山桅子15g以清泻肝胆之火;
2.兼见鼓膜穿孔、时流黄脓者属火热内盛,热腐肌膜,加黄柏15g、黄连10g、车前草15g、黄芩15g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3.兼见耳内胀痛、久治不愈、耳背青筋暴露、舌面有瘀点者,属火热上扰,热瘀血络,加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熟地15g、白芍15g以活血化瘀;
4.兼见耳内堵塞、目胀头晕、痰多、苔白腻、脉滑数者,属痰火上扰,痰闭耳窍,加青礞石30g、黄芩15g、大黄10-15g、沉香10g以降火逐痰,导热下行;
5.兼见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者,属肝胃不和,痰热上扰,湿热上逆,加半夏15g、竹茹15g、枳实15g、陈皮15g、茯苓25g、生姜15g健脾利湿,清胆和胃,除痰止呕;

6.兼见耳内闷胀、如棉堵塞、鼓室积水者,为脾湿不运,湿浊攻耳,加猪苓15g、茯苓25g、白术15g、泽泻30g健脾除湿,利水下行。

中医辩证治疗耳鸣?

耳鸣是听觉的紊乱现象,其声响有高低、音调有多样,或如蝉鸣,或如风声,或如流水声夹杂蟋蟀的叫声。耳鸣可为阵发,亦可为持续性,有的耳鸣伴有耳聋,也有的单有耳鸣而无耳聋。

  耳鸣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听觉系统病变,经听力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如使用不当,对某些人可使内耳中毒,发生耳鸣及耳聋,如及早发现停药及早治疗,则可减轻或避免导致耳聋。由各种耳病如耳硬化症、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鸣,如果任其发展,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耳聋。但是,并非所有的耳鸣都导致耳聋。如高血压质血或中医认为的阴虚等病症,可能仅有耳鸣而听力正常,当这些全身病治疗好转,耳鸣会自然消失。

  发生耳鸣怎么办?如果耳鸣较轻,有时自己按摩或针灸耳屏前方的穴位,可使耳鸣消失。如果耳鸣明显,持续不退则应到医院检查,找出病因,予以治疗。如因患某些全身疾病所致耳鸣,则应治疗全身性疾病。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耳鸣/耳聋的呢?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 ,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现代研究认为某些类型耳鸣、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对耳鸣、耳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测试,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周状态和血液流态上。其中,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 葱白2根 红枣5枚 川芎6g 赤芍10g
4. 利水逐饮法
        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 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证饮留中焦、下焦主症都有耳鸣。现代医学认为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辨证要点: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加减:获苓15g 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5. 清肝降火法
        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肝者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则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加减:龙胆草9g 天麻12g 钩藤10g(后下) 怀牛膝12g 黄芩10g 菊花12g 白芍12g 生地15g 代赭石20g(先煎) 麦芽9g
6. 疏风清热法
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太平圣惠方·卷36》云:“此为风邪所乘,入于耳脉,则正气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击,故令耳鸣也”。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0 g 连翘10 g 竹叶6g 荆芥10 g 簿荷6g 菊花10g 蝉蜕6g 石葛蒲10g 黄芩10g 。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辨证的准确性是疗效好坏的关键。临床治疗耳鸣、耳聋应重辨证:以上各型,临床多交叉互见,不可执偏以概全,痰、瘀、风、火多兼挟为患。分虚实:实证易治,虚证难疗。
       患者如果引用上述方剂,请在当地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切忌自行用药。
中医治疗耳鸣有哪些优势?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细查耳鸣病因。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①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往往伴有听力下降,如由耳毒性药物中毒、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②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等。
       中医治疗耳鸣主要是四诊合一,辨证施治。
       1、风热侵袭型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3、痰浊上壅型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4、肝肾不足型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5 脾胃虚弱型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由于耳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耳呜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有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应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在诊治过程中,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可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他优势(如业余爱好和热爱本职工作等)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点。
        2 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长时间逗留或过多地接触噪声.避免或谨慎地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3 由于耳鸣起因较慢、病程都非短期内发生,故治疗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如耳鸣掩蔽疗法、松弛疗法等至少要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疗程,才能评估治疗效果。因此,病人在配合治疗过程中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医案

张雷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
李××,女,35岁。主诉:耳鸣耳聋5年。现病史:2005年生气后感到耳鸣,渐至耳聋重听,在××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经多方医治未愈,西药治疗无效,曾用龙胆泻肝汤、左磁耳聋丸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刻诊:耳鸣、耳聋,耳内如棉堵塞,目胀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口苦、大、小便正常。脉沉弦,舌淡暗,苔薄,体温 37.8。C。辨证:肝郁化火,日久成痰,痰火上扰耳窍之耳鸣、耳聋。治则:清泻肝胆,降火逐痰,开窍聪耳。处方: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5g,路路通20g,石、节菖蒲各10-15g,磁石30g,蝉衣10g,黄芩15g、龙胆草10g、山桅子15g、青礞石30g、大黄10g、沉香15g、甘草10g。水煎服3剂。复诊,症状稍缓,脉证同前。效不更方。服至9剂耳鸣症状巳无。

中医辨证论治耳鸣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 ,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久病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现代研究认为某些类型耳鸣、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对耳鸣、耳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测试,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在襻周状态和血液流态上。其中,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 葱白2根 红枣5枚 川芎6g 赤芍10g
4. 利水逐饮法
痰、饮都是水液代谢失常,停留机体局部的病理产物,痰热而饮寒,痰无形而饮有质,
饮留体内,清阳不升可致耳鸣、眩晕等。《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证饮留中焦、下焦主症都有耳鸣。现代医学认为利水消肿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辨证要点: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痰白质稀,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弦滑。治法:利水逐饮,方用《伤寒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加减:获苓15g 桂枝10g 白术12g 泽泻6g 益母草20g 防己6g 黄芪30g 车前子10g
5. 清肝降火法
部分耳鸣患者,或由于化脓菌感染所致,或素有高血压史,加之素嗜辛辣,郁怒伤肝,肝火暴亢,循经上炎所致。中医辨证属于实热、肝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肝者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则耳鸣暴发,如潮如雷,轰轰隆隆,常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发热,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平肝伐木,清肝降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等加减:龙胆草9g 天麻12g 钩藤10g(后下) 怀牛膝12g 黄芩10g 菊花12g 白芍12g 生地15g 代赭石20g(先煎) 麦芽9g
6. 疏风清热法
新病耳鸣患者多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多急性起病,兼有感冒症状,中医辨证属于风热。《太平圣惠方·卷36》云:“此为风邪所乘,入于耳脉,则正气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击,故令耳鸣也”。由于外感风热,循经上攻,清窍壅塞不利,其耳鸣如蝉,卒感听力减退或闭塞,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症状减缓。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口干,咽干,全身疲乏,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0 g 连翘10 g 竹叶6g 荆芥10 g 簿荷6g 菊花10g 蝉蜕6g 石葛蒲10g 黄芩10g
体会: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辨证的准确性是疗效好坏的关键。临床治疗耳鸣、耳聋应重辨证:以上各型,临床多交叉互见,不可执偏以概全,痰、瘀、风、火多兼挟为患。分虚实:实证易治,虚证难疗。医生患者都要有耐心,要保证用药持久性,切不可仓卒停药。中西合参,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

猪肾煮汤治耳鸣效果好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而妨碍听觉的病证;耳聋则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二者往往同时存在,耳鸣逐渐发展也可导致耳聋。耳鸣、耳聋主要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见于年轻人,起病较急,应去医院就诊治疗。虚者多为肾精亏损,或脾胃虚弱,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可选用中药治疗。

  肾虚型用磁石、猪肾煮汤。症状为耳鸣由微渐重,夜间尤甚,以致失眠、听力下降、头昏眼花、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等。宜采取补肾益精的方法治疗。可选中成药耳聋左滋丸治疗,或用磁石50克、猪肾1对,煎水服。使用方法:磁石用布包煎水,猪肾去筋膜切碎,然后取磁石水煮猪肾,加葱、姜、豉、椒调味,分次空腹服。磁石能补肾、聪耳明目、安神;猪肾能补肾滋阴。

  脾胃虚弱型用补中益气汤。症状为耳鸣耳聋,劳累则更甚,或在下蹲起立时发作较重,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面萎黄、唇舌淡红等症。治疗以健脾、益气、升阳为主,可选中成药补中益气汤治疗,或用人参10克、黄芪15克、石菖蒲10克,煎水服。其中人参、黄芪补气升阳,石菖蒲能利耳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