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程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两部分。课堂教学以地貌营力系统为纲按章节讲授。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坡地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以内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如大地构造地貌、褶皱地貌、断层地貌和火山地貌等。近年来,随着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日益恶化,力争将与地貌过程密切相关的环境与灾害问题贯穿课程始末。韩山师范学院地貌学课程以粤东韩江三角洲、江西庐山等为实习基地,进行野外教学实习。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地貌学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自19世纪晚期以来,已提出了很多地形分类系统。一些分类系统对地形特征进行描述与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成与改变这些地形特征的作用过程。另外一些分类系统还考虑了附加的因素(例如地表岩石特征和气候变化),并且包括了作为这些地形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演化的一个方面的地形发育阶段。 地貌学与很多关于自然作用过程的学科密切相关。河流地貌与海岸地貌学着重依赖于流体力学与沉积学;块体运动、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和土壤的研究要凭借大气科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和土壤力学;某些地形类型的研究需要用地球物理学与火山学的原理和方法;人类对地形影响的研究要依靠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
|
来自: LibraryPKU > 《Geo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