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对母子的聊天记录,暴露了多少家庭的真面目

 昵称49761456 2019-07-22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个亲子对话的节目,觉得对我们教育孩子也蛮有警示意义,非常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节目形式是让孩子和父母面对面坐在一起 ,孩子给父母讲自己的工作。

其中一期请到了一对母子,儿子名叫天天,27岁,是一名时尚公关。

母亲55岁,是一位建筑预算员。

儿子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工作全年无休,什么大事儿小事儿都帮客户做,非常的累。

还提到了有一次为了签合同,他被逼着喝白酒。

客户表示,一杯白酒一万块,这个项目多少钱,取决于能喝多少白酒。

他就拼命喝,喝完之后马上进了医院洗胃,喝到了胃出血……

当儿子很平静的讲完这一切,母亲非常的心疼,她问儿子:

“你这些年就干这些东西吗?我只是想让你有个稳定的工作……”

而儿子对此的回应是:

“但是同样你给过我一句话,你希望我自己买房、买车、买所有......”

“你总是在跟我算钱啊。”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儿子天天拼命的工作赚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天天小的时候,一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过世之后,他回到父母身边。

但是,父母对他的强势干预与控制远胜于爱护。

他们拆掉了他房间的门锁,随时推门就进,哪怕他在洗澡。

父母会强行看他的日记、查他的手机、砸他手机,跟踪他,不许他有任何的秘密。

天天到了18岁的时候,妈妈又直接切断了对他的经济支持。

明确告诉他,以后我们俩就是借贷关系,你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一分钱。

现在的天天,对外是笑脸迎人的时尚公关,能八面玲珑的维护各种关系,回家后却极度缺乏安全感。

他坦言:“我的世界只有黑色、白色和灰色,我会认为它能够给我安全感,就是我的世界是没有颜色的。”

可以看到,在天天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在他童年时期是严重缺位,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在他青春期又严重管制,不许他有秘密,要求他一切按照父母的意思而办。

刚到了18岁成年时,父母又马上切断孩子经济来源。

把孩子推出门外,希望孩子马上独立自强,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而当现在孩子能够独立,父母又希望孩子多回家看看,跟他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可现实是,现在的天天跟父母只是表面的和平,实际上关系很疏离。

每次的电话聊天,也都只是“你吃饭了吗?”“你多注意身体”几句话反复说而已。

在节目之中,他也对妈妈开始讲述自己藏在心里的委屈。

他对妈妈说:“你知道……当我爷爷奶奶去世的那一天,我的家没了……”

妈妈不理解:“妈妈家不是家吗?”

天天告诉妈妈:“对于我的认知,不是。

我从小到大,几乎在跟爷爷奶奶长大。

你知道我的记忆停留在哪儿吗?你有送我上过学吗?

你有因为我想吃铁板牛柳,你给我端过吗?

你有在我上学的时候,你愿意给我两块钱吗?

甚至于说我小的时候,你们(爸爸妈妈)每天都在打架,我活在害怕中……”

以上天天一连串的问题,妈妈的回答都是没有或极少。

在提到父母吵架的时候,妈妈打断天天,告诉他:

“这不都是正常家庭孩子出来(都会面对的)的吗?”

而天天则反问:“正常家庭孩子的爸妈,会吵架吵到孩子需要去请别人帮助吗?”

妈妈轻描淡写:“谁都年轻过。”

天天也点头:'好同样的,你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我不怪你。

我也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也不希望你来怪我。

因为我特别讨厌责备,因为当责备点太多的时候,我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我会选择逃避。

今天这个节目,我不希望弄得你特别难受,我只希望告诉你的是最真的一面。

所有的人,当在外面受委屈了,可能爹妈永远都护着……”

此时妈妈再次打断,插了一句:“所以说为什么愿意让你回家啊。”

“你觉得我爱你吗?”

天天继续为了能让妈妈理解而做出努力:

“这个问题太大了,你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回答吗?

我觉得是以爱的名义道德绑架。你们希望的是,我按照你的活法去活。

我承认,你的经验比我多很多,你的社会阅历也比我多很多。

但是你从来忽略的一个点,是我的感受。

你爱我吗?爱,所有的孩子都会说爹妈特别爱自己,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说白了,我每天活得像傀儡一样。

我每天我在外面,对这些人已经是带着面具活,回家我还要戴着面具活。

因为什么,我要伪造成我妈想要的样子,有意义吗?

我再给你分享一件事儿吧,你知道……”

可此刻,妈妈打断了天天的表述,她哭了。

离开座位,到旁边开始啜泣。天天过去抱住妈妈,讲对不起。

但妈妈止住眼泪,抬起头,似乎有些义愤填膺的对天天说:

“天天,如果真的不是因为有你的话,小天天,我跟你爸的婚姻早完蛋了,你知道吗?!”

听完这句话,原本在安慰妈妈的天天摇了摇头,走开了,留下一句:

“这个待会儿说吧。”

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挺有感触的。

天天一直在试图跟母亲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孤独感,为什么跟父母会有疏离感。

一方面,父母对他是“冷漠”的,在他最需要父母陪伴照顾,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最想依靠父母的时候,父母的角色却严重缺位。

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忙于争吵、忙于琐事,没有重视过对天天的教育问题,没有关注过天天的性格养成。

对童年的天天来说,只有爷爷奶奶家这一个家。

而爸爸妈妈家,对他已经是个陌生的地方了。

图片来源:电影《亨利之书》

可是另一方面,父母对他又是过于“炙热”的。

他们对于回到身边的,青春期的天天,又急切而盲目的“瞎管”一通。

父母不断责备他、要求他,不断监视他、控制他,希望他按照父母要求的样子而活。

他想开诚布公的让父母知道,他们当初的争吵和教育方式,实际上是让他这个孩子,受到了伤害。

那个伤口很深、到现在都在隐隐作痛。

他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希望妈妈能够看到。

可是在妈妈这里,她哭泣并非因为自责,而是伤心。

因为儿子的一切表达成了“白眼狼”的标志。

在妈妈看来,她为了孩子,忍受着自己不认可的婚姻。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孩子,可是孩子到头来却不满怀感恩,这让她非常的失望和愤怒。

儿子表达的意思和母亲听到的意思,之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天下所有父母与孩子的隔阂和疏离,似乎也都隔着这样的鸿沟。

孩子在等待着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看见”他的伤口。

而父母们,细数着自己对孩子的付出,等待着孩子们说“谢谢”。

可是最终,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得偿所愿。

图片来源:电视剧《母亲》

只剩下长久的沉默和疏远。

中国有句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这句话也未必全对。

做父母的,对孩子肯定是爱的,但教育同样要讲究方式方法。

爱需要陪伴、爱需要表达、爱需要在一点一滴中让孩子感受到。

黄磊在被问到会不会看女儿多多的日记的时候,说了一段话挺对的:

“她有她的人生,她有她的未来。

我要让她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来。

我现在就要教给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

我自己都做成错的了,她怎么能知道对的是什么样?”

其实真的是这样,父母总是会担心孩子走歪路,总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最幸福的人生。

但最好的捷径,从来不是为孩子准备多少钱,为孩子忍受每日争吵的婚姻、责骂孩子多少件他做得不到位的事情,或者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而是说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一个相对良好的原生家庭。

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人生观、是非观和行为习惯。

让孩子从原生家庭中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善、什么是健康的相处模式。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只有父母从源头上给了孩子爱和尊重,孩子内心才会有满满的安全感。

图片来源:电影《现在去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