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说的真有道理吗?

 皇家书库319 2019-07-22

古代社会,文化教育也是比较注重的,虽然除了少数的城池,主要是农村居多,但是农村人也比较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身为长辈来说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无奈自己没有能力让孩子去学习文化,只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导后代子女,他们会把以前老辈人的传承的生活经验再教育给后代子孙,后面这些经验被演变成简单易懂的语句,俗称“俗语”,俗语叫法大目前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会叫做俗话,有的人叫做老话、老人言、常言等,但都是一个意思。现如今科学文化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很多俗语逐渐淡忘,有些俗语看起来像文言文,不是很好理解,不如现代的文化易懂,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这些俗语值得敬佩,因为人与人在交流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正确都会拿出老辈人的俗语来证明自己,说明还是可用之处。

在众多的俗语中有这么一句“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这句话其中有一段是出自我们所熟知的“札记”里记载的,它所描述的和我们中华美德“孝道”有莫大的关系,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而这句话大意可能不是特别好理解,但其中含义的可以让人饱受一生,那么这句话到底啥意思呢?说的真有道理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子不言父过”,这里的大意是孩子不能说父母的过错,身为小辈只能听长辈的话,这也是为什么以前说农村婚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个原因,这父母的话不管对与错都要听,身份父母当然不会去坑害孩子。这个过其实也很明显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也会存在一些过错,这些过错可能父母不会注意,也不会去在意这些过错,但是可能被孩子注意到,但是作为孩子来说父母的过错是不能说出来的。

在外人面前,父母会和外人谈论一些问题,也可能出现争论一些问题,而有时候难免说错话,比如说你家里没有钱,可能非说有钱,作为孩子来说很不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说,但是在外人面前是不能指正父母不是,如果当着别人的面去说父母的不是,那么父母会脸上没面子,回家父母也会责怪,即便父母做的不对可以回到家之后没人的情况下再去指正。

“女不道母奸”,前面一句是“子不言父过”,而后面这句其实大概含义也是差不多,这女说的就是子女,而不道就是说的不说,母就是父母,奸就是奸诈不好的事情,想必从分析上来看大家就比较明了,身为子女如果知道父母犯了错,那么是不可以说出来的,比如父母可能做了重大过错的事情,这是从伦理道德上来说,但是从现代法律上来讲,去举报去大义灭亲去举报一切违法乱纪的事情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但是这句话就显得比较矛盾,毕竟有血缘关系,即便换做任何一个人,从人性上来说也不想去说父母的不好的地方。

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母固然有错,但是不是让子女去纵容,但是也不能宣传出去,而是在私下里去劝解,让父母知道哪里错了,其实说白一点,如果说父母做错了事情,你当众说出,父母觉得这是不孝,这也不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这句俗语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评论。阐述你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