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志波教授谈中医、西医治疗湿疹的利与弊

 中医药方便 2019-07-22

中医、西医治疗湿疹的利与弊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复杂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浸淫疮”范畴,历代医家根据湿疹所表现出的皮损形态以及皮损部位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和描述,如“浸淫疮”“湿疮”“血风疮”“面油风”“旋耳疮”“乳头风”“肾囊风”等。湿疹具有皮疹多样性、对称发作、渗出倾向、剧烈瘙痒等特点,常容易复发,病程迁延。湿疹在皮肤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占全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5853%。近年来湿疹发病率正逐步呈上升趋势。由于湿疹皮疹瘙痒剧烈,急性期有较明显的渗出倾向,慢性反复发作使皮肤干燥、粗糙、苔藓样变,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湿疹易诊难治,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西医一直致力于湿疹的治疗,为湿疹的防治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努力。中西医治疗湿疹仍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中医治疗湿疹的优势

1. 中医以整理观念思想为指导,从整体出发,治疗与预防并重

中医学深受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其朴素的唯物观认为:①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 世界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命又是整个自然的结果。②形与神俱, 不可分离, 其中神包括自然界的物质变化功能和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及人的精神意识。中医学辨证观认为人体是不断运动的有机整体, 精神意识对机体健康有反作用。受此观点影响,中医治疗湿疹时不仅注重疾病本身的治疗,并且还会着力于导致湿疹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的治疗,如活动能力、精力、疲劳、饮食、情绪、精神健康、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达到预防湿疹的目的。

2. 辨证论治,标本兼顾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日常饮食不规律,或者是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过度等所致,使得脾胃受损,湿热内蕴,再加上外感风湿热,内外因素两相博弈,浸淫肌肤,导致患者身体虚弱,肌肤失养,血虚风燥,最终引发湿疹,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将湿疹辨证分为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型,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个阶段。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瘙痒难耐的症状,对于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发展,而如果治疗不彻底则会导致病情反复。中医治疗湿疹,本着标本兼顾,内外并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湿热的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始终针对其基本病机湿、热、风阻滞肌肤,在治疗中,或以祛风清热为主,或以清热除湿为主,在疾病后期由于阴虚血燥,血虚风燥,往往还要滋阴养血,祛风除湿。在治法的应用上,当先治其标,待湿热消退后,则理脾助运以治其本。

3. 随症加减,灵活变通

湿疹临床表现不同,患者体质各异,发病原因更是多种多样。中医治疗湿疹,在整理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灵活化裁,随症加减用药,如患者渗液较多,发于下肢,可加薏苡仁、红豆、泽泻等清热淡渗利湿;若皮损发于上部,色红,发病时间短,可加桑白皮、枇杷叶疏散风热;若瘙痒明显,可加蒺藜、白鲜皮、白花蛇舌草祛风止痒;若脾虚不健,可加茯苓、山药健脾利湿;若皮损干燥、脱屑,发于秋冬季节,可加麦冬、沙参以滋阴润燥;若皮损色黑,肌肤甲错或经暗有块,可加当归、益母草、鸡血藤活血补血等。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认为中药在抗过敏、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有着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湿疹患者大多存在免疫功能失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等,通过药物加减化裁,重视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差异体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兼顾病情变化,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 中药远期疗效佳,毒副不良反应小,可减轻或避免西药的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疾病从整体出发,调节机体各方面功能,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因此,以中医药治疗湿疹从长期效应来看,疗效好,复发率低,再次发作病情较轻,也较易控制。另外,一般中药源于大自然,其天然性成为其独特的优势,对人体毒副不良反应小,即使是矿物类药物使用亦相对较少,并且通过后期炮制及组方配伍后其毒副不良反应也大大降低,相对于化学药物其安全程度较高,而临床实践证明也确实如此。加上湿疹容易反复发作,治疗起来疗程长,患者需长期用药,但西医治疗湿疹的常规应用药物如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制剂等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加上大部分患者对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颇为反感,长期用药后对药物的敏感度下降,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因此,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可避免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后产生的激素依赖、病情反跳加重,或长期应用抗组胺药物出现药物敏感性降低、瞌睡等不良反应。从某种程度来说,既让患者消除心理作用,提高治疗满意度,对病情也是大有帮助的。

5. 丰富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治疗湿疹除内服中药外,还积累了丰富的外治经验,如对于急性期湿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湿敷以清热利湿止痒,若渗出较多,在炉甘石洗剂内稍加枯矾或单用枯矾溶液湿敷以收敛渗液;若伴有糜烂、感染者,可用三黄洗剂湿敷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对于慢性湿疹,局部皮肤增厚,可在局部拔罐后放血、梅花针叩刺化瘀排毒;若瘙痒明显,难以控制,可用自血疗法在曲池、血海穴注射控制瘙痒;若皮损色红,发于上部,可用耳尖、大椎放血以清热止痒。临床根据病情阶段、皮损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外治疗法,一般疗效颇佳,部分患者甚至靠单纯外治法便可获得满意疗效。

中医治疗湿疹之不足

尽管中医药治疗湿疹远期疗效佳,不良反应小,方法较多,但仍有其局限性。虽然在当前阶段,中医药在中药药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为指导中药的应用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因为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临床工作者无法准确判断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整体疗效,使其面临很多责难。在当前阶段的研究中,对“证”的疗效描述太模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信性较差,难以作为参考的数据。另外,微观指标的特异性不理想,使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症状半定量化则因量化的内容多为证型的主要症状而没有涵盖整个证型, 故不能完全反映“证”,或量化内容中把主观和客观的内容混在一起并由观察者填写而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真正体验, 或量化内容未经科学属性考评而致结果的可信性较差。另一方面,中医药治疗湿疹或其他疾病的疗效,与治疗者个人的医学素养有较大关系。因为中医对病证的把握受主管因素的影响较大,若对病证把握不准,或自身中医水平有限,辨证论治不到位,及理法方药运用不当,或学业不精等,则会让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疗效大打折扣。

中药成分复杂,目前中药药理学虽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仍有许多中药成分未完全研究出,而各种中药相互配伍组方更加让中药作用机制难以明确,因此,即便中药有天然、安全的优势,在中药方药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药物中毒、肝损害、接触过敏等情况。

西医治疗湿疹的利与弊

而西医对于皮肤病的诊断有很大优势。西医的实验室检查如组织病理切片、真菌检查、免疫学指标测定等,能够帮助临床工作者准确判断所患疾病及病情阶段的变化,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以便对症用药。西医在治疗湿疹上,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但目前西医药治疗湿疹主要以皮质类固醇药物、抗组胺药物、受体阻断剂、免疫调节剂等为主,该治疗方案往往只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且西医治疗虽短期内可控制症状,但长期药物治疗后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停药后还可出现皮损恶化即所谓“反跳现象”、肝肾功能损害、接触性皮炎、嗜睡、满月脸等,故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下降,甚至对西医药的治疗有反感。

中西医优势互补诊断治疗

在湿疹诊断和治疗工作中,临床工作者应重视中西医两种诊疗手段的共同使用,让两个治疗方案优势互补。在诊察疾病时,将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与西医学检测检查手段共用,既重视望闻问切,又重视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组织病理切片、真菌检查、免疫学指标测定等,以便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在判断疾病时,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个性与共性双管齐下,既要判定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现为何“证”,又要确定患者哪些部位发生了什么样的组织、细胞,甚至分子、亚分子的改变。既要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又要应用西医学知识进行分析,以便从深度、广度一纵一横地认识疾病。在拟定治疗方案时,要既针对“证”,又针对“病”,“证”“病”同时兼顾,做到中西医治疗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