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
(云南昭通崔氏)原籍江南应天府柳树巷,流落曲靖府霑益州后山崔官冲,又迁移昭通府北官外五马海居住。长房崔尚智,娶朱氏,生四子。长子之明、次子之科。其孙耀银、耀金、耀国、耀品。(之明、之科)二家俱搬移(至)四川(建南道)宁远府会(会理)州木地龙,小名凹脚蓝居住。二房尚有、三房尚能、四房尚玄三支仍居曲靖府霑益州后山崔官冲。
注1:会理
明朝会理属四川布政司辖。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建昌路为建昌卫。清世祖顺治初,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来卫所,隶属建昌道宁远府;世宗雍正六年(1728年),改为宁远府,府治西昌(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区),辖西昌(县治在今四川省西昌市区)、盐源(今四川省盐源县)、冕宁共3县;会理(州治在今会理县)一散州;越嶲(厅治在今越西县)一散厅。会理,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1913年改州为县,隶属于建昌道,1929年道废,直属四川省政府,1939年1月西康建省,会理县隶属于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西昌专区(今凉山州西昌市)。
注2:柳树巷(柳树湾)
在今南京明故宫附近。据昆明周边孙氏考证,其祖籍为南京应天府江宁县高石坎柳树湾人氏。柳树湾(应天府志记载),在应天府上元县高石坎。柳树湾地名,明代已经存在,且在南京城内,靠近明故宫附近。高石坎已改名为今石门坎;柳树湾靠近明故宫东南角,位置在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与现在石门坎相去不远。高石坎、柳树湾两处都属明代应天府之地。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序(1)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序(2)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序(3)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序(4-5)

云南昭通崔氏族谱:字辈

云南昭通崔氏世系 始祖:宏伦

云南昭通崔氏四川会理支简谱(序) (祖籍)“南京直隶省应天府虹县南门外青石桥”。入川(会理凹脚蓝)始祖才兴公,于洪武年间钦调云南都司,军功升总镇府(总兵,相当于师长)。升曲靖府卫署,镇罗平。后寄籍罗平州,今分居崔家屯北宝门、崔家湾口口桥、小坡崔家庄陈方桥。又迁东川、昭通各处。
据汝春介绍,会理支系的始迁祖长房之科、二房之明,是宏伦公长子国相祖的第四子尚智祖的长子和次子。但会理口口镇红星村提供的简谱,证明其始祖为才兴公,寄籍罗平州(今曲靖市罗平县),后分居东川、昭通各处,(祖籍)“南京直隶省应天府虹县南门外青石桥”,即今安徽泗县。原籍不是江南应天府柳树巷(南京明故宫附近)。因此,会理崔氏才兴公后裔,与之科公、之明公应当不是一支。
注1:虹县,今泗县。唐朝武德四年(621),析夏丘县(治今安徽泗县)置虹县(治今安徽固镇仁和集)。贞观八年(634)虹县迁治今泗县,隶属泗州(治今江苏宿迁县境)。
元和四年(809)置宿州(治今泗县),大和三年(829)废宿州,大和七年(833)复置宿州(迁治今宿州市)。虹县属河南道(治今河南开封)宿州。金代,虹县属南京路(治今河南开封)泗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虹县隶属河南行省(治今河南开封)淮安路(治今江苏淮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陷没于洪泽湖。乾隆42年(1777年),迁泗州州治于虹县。虹县并入泗州。
注2:罗平
西汉时曾设夜郎国(今罗平),隶牂牁郡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更名罗平州,属曲靖军民府。清沿之。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罗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