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0岁故宫的秘密之养心殿

 昵称63703230 2019-07-23
环球礼仪·有料
古建筑不仅能够承载文化,也能见证时代的变化。

最近有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走进了观众的视野,这个节目就是以故宫博物院为主题的《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主要通过将现代化的事物和故宫文化联合打造一个文创作品,来打破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从而让故宫“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曾经它被叫做“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故宫里面承载了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文化,比如《上新了·故宫》里面就介绍了“乾隆的秘密花园”。对此,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故宫里面那座著名的宫殿,养心殿的故事。

养心殿,这座不会说话的建筑,记载了许多大事的发生,“康雍乾”的盛世也是与它一起度过,如今的它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史料,对于历史研究起着重要的地位。

养心殿是清代帝王使用时间最长的勤政燕寝的地方,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的十二位帝王之中,其中就有8位帝王在这里居住执政,养心殿也慢慢取代了内廷乾清宫的地位,成为了清代的政治中心。

最初的养心殿

养心殿在明代嘉靖年间建成的,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乾清宫是曾经明清皇帝的寝宫。最初养心殿的作用只是为了给皇帝临时休息而设宫殿。但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这里是司礼监秉笔值房,历史上有名的魏忠贤就在养心殿办过公。

到了清朝,养心殿的作用也并不大。清初时,顺治皇帝在这里病逝。而到了康熙年间,这里成为了宫中造办处,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而随着雍正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也逐渐迁出内廷。

成为政治中心的养心殿

康熙逝去后,雍正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到旁边的养心殿,把这里当做卧室和办公室,后来这里就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逐渐变成之后历代皇帝召见群臣、处理政务、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也成为了清朝的统治核心。

养心殿外景

当初的养心殿,前殿办公,后殿就寝,历任皇帝在这里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决定。前殿有三间房,中间的那一间是雍正召见大臣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雍正手书“中正仁和”匾就挂于殿中。

而位于前殿的东暖阁,就是当初同治和光绪皇帝年幼时,慈禧和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小皇帝坐在前座,慈禧太后做在后面,中间用一道黄色的纱帘隔开,所有的决策都是由纱帘后的慈禧太后做出,慈禧用这样的方式执政长达48年之久。

垂帘听政处

前殿的西间其实也是很重要的,雍正皇帝亲手写了一块“勤政亲贤”匾挂在了前殿中的西间房上。军机处与这里也只有一墙之隔,皇帝在这里批阅奏折,同军机大臣策划相关活动等。

除此之外,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也是道光皇帝和林则徐在养心殿筹划的。这座宫殿还见证了中国的一次巨变,1912年在养心殿,隆裕皇太后颁布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现在的养心殿

2015年12月,养心殿开始启动百余年的保护性大修,养心殿不再对游客开放。今年9月,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前院长郑欣淼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取出埋藏在养心殿屋顶正脊内的宝匣,也意味着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了对养心殿的修缮。

宝匣

就在前段时间,养心殿的彩绘宝匣展出,里面的五谷、五石、五药等传统内置物和24块金币“重见天日”。最后,养心殿将于2020年完成修缮工作,到时宝匣将会经过保护性维修后重新放回去,养心殿也可能会重新开放与公众见面。

养心殿的名字来源于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这句话,意思就是“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后来这里却成为了清朝的政治中心。也因为这座宫殿的特殊性,养心殿成为了在清宫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宫殿之一。

北京故宫从1406年开始修建,距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已经600岁的故宫,除了养心殿以外,还有更多的文化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