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家族:李瀚章命好,会当大哥能敛财,只是没逃出富贵定律

 茂林之家 2019-07-23

李瀚章是李家长子,比李家老二李鸿章年长两岁。

虽说李瀚章在学位、官位上都比二弟李鸿章差了一大截,没有李鸿章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作为李家六子中的大哥,他还是很有些大哥样的,尤其对李鸿章而言,关键时刻,他做过不少力挺二弟的事。

比起二弟李鸿章一生的跌宕起伏,一张面孔有着两种模样——有人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有人骂他是误国卖国之贼,李瀚章一生恰逢其时,平步青云,波澜不惊,命好的不得了。

有人说,李瀚章命好,既得益于李家祖父辈积攒下的德行,也得益于他自身圆适的性格和官场智慧。

李鸿章家族:李瀚章命好,会当大哥能敛财,只是没逃出富贵定律

李鸿章大家族的发迹,阀门是由其父李文安开启的,经过不止十年的寒窗苦读,李文安在近四十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从而将李家从乡村带到了京城。

李瀚章读书的资质虽说不高,但他继承了父亲苦读书的精神,在二弟李鸿章高中进士两年后,他也在1849年获得了拔贡朝考第一等,对于十二年才举行一次的拔贡朝考来说,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李瀚章与李鸿章先后拜曾国藩为师,正是这一阶段的事,父亲李文安的慧眼安排为他们日后发迹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有清一朝,拔贡的待遇和进士是没法比的,进士进的是翰林院,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后最多只能捞一个知县。

李瀚章的官场生涯正是从这芝麻官开始的,1851年,因朝中有父亲和曾国藩的关系,他被签分到曾国藩的老家湖南,在永定县当知县。

李瀚章在官场的生逢其时,都是太平天国洪秀全间接给他带来的。1851年,他刚到永定上任,洪秀全就闹起了太平天国。第二年,他原本要调任益阳任代理知县,还没来及上任,太平军就已打到了长沙城下。

城危之际,湖南巡抚骆秉章急需用人,于是就把李瀚章抓过来,命他率兵把守长沙城的南天门天心阁。苦读书的人身上都有一股子坚韧劲,李瀚章此前虽然从未打过仗,但坚守城池一角这种差事似乎挺适合他,结果他成功完成任务,虽无显功,但也得到了朝廷六品衔的奖赏。

这应该是李瀚章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上战阵,随后他便追随到曾国藩帐下,干起了粮台后勤的差事。

比起李鸿章一开始的翰林带兵,狼狈不堪,丢盔弃甲,李家大哥自从投到曾国藩帐下,在粮台后勤任上干的就很是如鱼得水,曾国藩不仅夸他“醇厚明白”,而且很快将他升成了湘军的后勤总管。

李瀚章稳健持重的步伐对当时的李家意义十分重大。

在当时,李家父子尽数陷在安徽的战火泥潭中,先有李文安兵败惨死,后有李鸿章浪战败逃,弄到最后连李家祖宅都让太平军烧毁了。

可以说,若没有李瀚章在江西经营出一个大后方,当时的李家老小都不知道往哪里逃难。

更具意义的是,李鸿章携带一家老小投奔大哥就是投奔曾国藩,事实上,李鸿章后来的发迹正是发端于此。

和大哥的精细圆适不同,在曾国藩帐下,李鸿章一来受不了寄人篱下,雄才无法施展开的困境;二来他把自家的前程安危看得比忠心更重要——有这两个障碍在,注定了他无法跟曾国藩真正的患难与共。

曾国藩陷入祁门之危,李鸿章假意为兵败的李元度仗义执言,并借机从曾国藩大营溜掉后,曾国藩就曾说过,李鸿章不可共患难。

虽说不久之后,曾国藩因赏识李鸿章才华,冰释前嫌,重新接纳了李鸿章,但李瀚章的居中弥合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李鸿章家族:李瀚章命好,会当大哥能敛财,只是没逃出富贵定律

1862年,李家两兄弟的鸿运之年。

这一年,曾国藩派李鸿章率领新组建的淮军去上海借洋助剿太平军,李鸿章从此一飞冲天;与此同时,曾国藩又派李瀚章去广东,兴办厘卡,筹集粮响,以接济正在围城的曾国荃以及正在浙江征战的左宗棠。

李鸿章初到上海时,面对太平军大兵压境,他初创的“叫花子”淮军极度缺乏能跟太平军对阵的军火。关键时刻,又是他大哥李瀚章紧急从香港为他采购了三千支天子号洋枪,若没有这三千支洋枪,很难想象李鸿章在随后与太平军的恶战中能三战三捷,一举成名。

之后,因为太平天国覆灭在即,曾国藩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加之自身揽财的能力一流,李瀚章在李鸿章强势崛起的同时也迎来了仕途的春天。在曾国藩的提携下,到广东的第二年,他即升任广东按察使,第三年又升任广东布政使,第四年再进一步直接攀上湖南巡抚的大位,从此名列封疆大吏之列。

客观地讲,单从功业和能力上讲,李瀚章长期流连在各省督抚大任上似乎有些牵强,他只所以能有这个造化运势,前期靠的是曾国藩,后期靠的则是李鸿章。

李文安要是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倍感欣慰,兄弟二人携手在晚清官场为李家光宗耀祖,前期大哥护着二弟,后期二弟罩着大哥。

兄弟二人长期占据督抚大位,而且还有弟走兄接的官场佳话,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与之相比,都有些逊色不如。

李家人经营官场,有一点是外人不大清楚的,有人说这很难得,更多的人则说这是李家兄弟的官场智慧。李鸿章掌控北洋,其子女却少有在北洋实业中捞取油水的,李瀚章在各省管了一辈子钱粮、盐业,其子女也没有一个盐官或者盐商。

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李家兄弟就是清官,事实上,李家兄弟身上都有些功利主义的色彩,与直臣、忠臣都有一段距离。李鸿章因为位高权重,其贪腐之名隐藏的比较深,李瀚章官声没有那么显赫,在湘系阵营中则有四贪之一的污名——

“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李瀚章取之有道。”

李瀚章“不义之财,取之有道”也是一步步修炼出来的。战争年代,在曾国藩手底下管湘军后勤钱粮时,他是没条件也没胆量贪,但到了李鸿章权势滔天,他自己也成封疆大吏时,李家大哥就没那么客气了。

举一例。

据说,调任四川总督,途径四川彭山时,他要求当地县令置办灰鼠皮帐四顶、燕窝若干盒。地方县令备不齐这类高档货,哭乞减免,李瀚章硬是不允许,最终拿了笔数量不小的银子方才走人。

等到如此粗暴直接的事情搞多了,搞成熟了,李瀚章便渐渐摒弃了这种“如盗贼然”的风格,走上了“取之有道”的官场君子路。

李瀚章究竟是怎么取之有道呢?

简单说,就是在任上卖官鬻爵,但有一条,李瀚章绝不因此在地方上与其他督抚产生纷争,尤其对方后台又硬又深时,他懂得把含金量高的官职让出去,自己去卖次一级的。

为官三十年,因为有此种将心比心的官场“美德”,李瀚章从未以“贪酷”之名参弹过任何人,人送外号“官界佛子”。

李瀚章一生不参弹他人,他人也几乎没有来参弹他的,唯有一次例外,那还是因为甲午年后受二弟李鸿章所累。

那一年李瀚章75岁,因筹措军饷,征收“闱姓”税,遭到弹劾。李瀚章知道这是墙倒众人推,倒也洒脱干脆,直接回老家,结束了三十年的官场生涯。

回到老家,李瀚章为子孙后代计,只干两件事,使劲买地,一共买了四万多亩,此外就是给儿子们盖大宅院,少的三进,多的五进、七进。

所以说,“半个安徽是李家”,“宰相合肥天下瘦”,这些民间传言并非都是空穴来风,李家大哥也是贡献不小的。

1899年,79岁的李瀚章死在合肥老家,那时正值李鸿章因甲午战败遭到举国声讨,李家好运走到尽头的时候。

因为这个,世人都说李瀚章一生只见证了李家的发迹,基本没看到李家的败落,他长寿,而且掐点死在了李家败落前,很有福气。

除了在这一点上有福气,李瀚章在另一点上也很有福气,他这一支的人丁特别兴旺,李瀚章有十一个儿子,十个女儿,搞的慈禧太后都要为他这份福气买单。

李鸿章家族:李瀚章命好,会当大哥能敛财,只是没逃出富贵定律

当年,李瀚章在湖广总督任上时,法国公使给慈禧太后进献过一份国礼——一套十二个古典珐琅钟。慈禧太后原本很喜欢,但太监却说送钟有“送终”之意,不吉利,建议赏给哪个大臣。

慈禧太后本不想送掉,于是就推说:“天下督抚,谁有十二个儿子我就赏给谁。”

结果,朝中有人说,李瀚章是多子多孙的有福之人,他就有十二个儿子。

虽然把李瀚章的儿子多说了一个,但慈禧太后最终还是把这一套古典珐琅钟赏给了李瀚章。

李瀚章得了这一套古典珐琅钟后,十一个儿子一人一个,自己留一个,官场中人是羡慕不已。

当然,跟李瀚章留给十一个儿子的那四万多亩地比起来,这一套古典珐琅钟只能代表李家昔日的福气和荣耀。

只可惜,李瀚章三十年官场钻营换来的那四万亩地,没出五十年就让李家的子孙败完了——

子孙多固然是福,但庸子多却也是不堪回首的沧桑苦楚。

李瀚章的这十一儿子,只有二儿子出息大,创办了民国交通银行,其他的要么是碌碌无为,要么是败家子,到上世纪五年代,李瀚章那些不争气的儿孙,早已当掉了古典珐琅钟,折腾光了每家分得的四千亩地,有的每月还要靠有余力的亲属接济三十五十,才能勉强活下去。

真是祖父辈盖大厦,儿孙辈让它轰然倒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