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3)——太阳太阴合病方证

 庆萌堂 2019-07-23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3

章、太阳太阴合病

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组方】: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炙甘草二两,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注】:

“发汗后身疼痛”,若脉浮,是表未解,本应继续用桂枝汤,但脉沉迟,沉主里主虚,迟主血少不充于脉。对比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本条的迟脉就是津液血液不足。还能用桂枝汤吗?

这是太阳太阴合病,二者要兼顾。故在桂枝汤基础上,芍药生姜各加一两,再增加人参三两。为什么呢?

后世在津血虚时,见热就喜用生地、麦冬“壮水、滋阴”,见寒就用附子,不分青红皂白。现在不是热,也还未见真正阴寒,而且还有表证,仲景就从健脾胃养津液入手,加人参、加量生姜、芍药。芍药育阴,通过静脉回收津液,也可能还有些腹痛(隐而不提)。生姜大枣甘草都是健胃之品。人参对于津液不足,行气滋补的力量大,更重要的,胡老指出,人参最大的作用是治“心下痞硬”,加人参说明还有些心下痞(自觉或他觉胃部停滞膨满),或心下有非实证的拘急(触之有抵抗)。加量生姜说明有些恶心呕证。

我们不要死搬硬套地用这个组方,根据具体情况,所加几项都是可以变动的!若纯阴寒证则不可用人参。

6、茯苓甘草汤

【组方】: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注】: 条文叙述过简。

“伤寒汗出”后(指太阳病兼里有停水,虽发汗汗出而表不解),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渴。条文隐去或脱漏了“发热,脉浮数,小便不利,烦渴”。脉浮发热则表证尚残在,渴则既有津虚亦有阳明里热,小便不利者停水依旧,这是太阳阳明太阴并病,宜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为利尿剂,旧水不去,则新水不被消化吸收,故而津液不能上承口渴,虽饮亦渴,甚至发生喝水则吐,所以五苓散治停水在于利小便,水代谢归于正常则渴止,小便一利、内无停饮,则表亦得解。故曰“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二种情况,“不渴者”前似脱“呕而”二字,即上证不渴者(去掉阳明,太阳太阴并病),宜茯苓甘草汤主之。不渴,也有表不解,小便不利,甚或有呕、悸或厥。这是太阳太阴并病。故本方亦治停水、利小便,由于不渴无阳明,不用解热的猪苓。

伤寒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题首“伤寒”,是仲景条文。厥而心下悸者,要考虑既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而是心下有水,当先治水,水去厥亦停,治水即是治厥。若失治,厥既不好,还会水邪入肠而下利。故本方不仅能治水邪下利之未发,又能治其既发。将本方与苓桂术甘汤比较,乃后者去术加姜,二者作用相近,但前者长于镇呕降冲逆解悸健胃,后者长于利尿。

若失眠而心悸者,多为水饮,可于本方增量茯苓加龙骨牡蛎(约15克),有良效。

7、苓桂术甘汤

【组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伤寒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注】:这条用了倒装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应当接在“脉沉紧”后面。

平素里有水饮的人,患外感,医生误用吐下后,腹内本当再无实邪,但“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此与桂枝去芍药汤证情况相似,然此证逆满,则同时伴停水之邪与气同上冲,因此“起则头眩”。脉沉紧者,沉主水,紧主饮主寒。所以这也是太阳太阴并病,用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亦可再加泽泻。桂枝甘草汤治疗气上冲,解表,茯苓白术利水,共同达到降气解表、利水的目的。若夹血虚血瘀者,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当归芍药散。

伤寒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注】:此条应接67条(王叔和乱放)。上条脉沉紧,是指发汗之前,本条的脉微,是指发汗之后。“发汗则动经”,变成虚烦、脉甚微,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伴水,比上条更重,这条没有出组方。但依证可与苓桂术甘汤。若久而成痿,陷入太阴少阴并病,得用真武汤了。痿指肌肉萎缩无力之症。

金匮·痰饮咳嗽病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痰饮咳嗽病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注】: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水往上冲,目眩头晕,短气(呼吸急迫),苓桂术甘汤主之。用苓桂五味甘草汤也行。桂枝解决气上冲,苓术使水从小便走,水一去头晕就好了。茯苓、白术治饮有区别。治头晕,白术和泽泻效果更好。治心悸,茯苓更好。

苓术功在利尿逐水,加于桂枝甘草汤中则解表同时利水,故本方用于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小便不利者。本方主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如果无气冲之候者则不验(说明“气上冲”属于表证)。

汤本求真论其腹证,凡气及饮上冲,一般发于右腹,随同侧之腹直肌而上。可作为参考。

至于条文说肾气丸也利小便,仅就利小便去微饮而言。但两个方子有区别。苓桂术甘汤可治水邪实证(水往上冲就是实证),肾气丸只针对虚证,水气上冲的目眩头晕证用肾气丸不行,也不能治严重的胃停水。但肾气丸有一个优点,治小便频数行,治小便不利也行。

讨论:

A、苓桂术甘的病机为水上逆于胸造成胸闷、短气、心悸眩晕。

B、《皇汉医学》认为以下出自《金匮要略》的几条,虽没有写明用苓桂术甘汤,但多以该方为主治,供参考。

(1)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2)水在肾,心下悸。

(3)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4)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5)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8、苓桂枣甘汤

【组方】: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烂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伤寒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此为太阳证兼有停水,发汗时未同时去水利小便而致。此是“欲作奔豚”而未作。真正奔豚不用甘草。

“其人脐下悸者”,指脐下关元膀胱部位跳动,水上冲凌心心悸,“欲做奔豚”指有要发作奔豚的趋势。奔豚证是“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有水、气上冲,也有气上冲,本条是水气上冲。停水的部位靠下。

本条不用苓桂术甘汤,主要是停水的原因和部位不同,苓桂术甘汤“心下逆满”是胃虚停水,苓桂枣甘汤“脐下悸”是少腹蓄水,胡老强调没有胃停水,不用白术,白术温会刺激胃黏膜。本条用大枣,按照汤本求真意见,或有右腹直肌挛急甚至疼痛症候,故大量用大枣解痛。而大枣与芍药解痛的区别在于,芍药之挛急浮于腹表且强硬,大枣证之挛急则沉于腹底。增量桂枝则加重治冲气。故此治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本方证主外寒内饮呈现心下悸、腹挛急、气上冲者,多见于神经官能症。

以下用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女,32岁。数日感冒卧床不起,汗出微热,因与家人发生口角,兴奋不已,翌日脐下紧张且动悸,心跳欲止,咽塞不通,已似窒息又骚动不宁,恐惧而不眠,服苓桂枣甘汤三日而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案例2:女,20岁。脐下有动悸,任脉循行处(经腹正中线)拘急,时时上冲心下,发作时背弓反张,不省人事,手足厥冷,呼吸欲绝,与苓桂枣甘汤10日好之七八。《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苓桂枣甘汤证也有不是发汗引起,有是证则用是方可也。

【编者(太极闲人)按】:

本周学习的几个方证都特别有意义。

第一个方证加人参,也就是有了“人参证”,即“心下痞硬”,患者自觉心下部闷胀膨满。而无人参的桂枝去芍药汤、苓桂朮甘汤等也会有心下膨满,但细细辩证两者是不同的。人参证之心下痞硬、膨满、逆满是相对稳定存在的症状,而无人参的桂枝去芍药汤、苓桂朮甘汤之心下膨满乃有气上冲,故时显著、时减弱、时消失。

人参主治心下痞硬、支结,兼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首要是心下痞硬。

人参证之心下痞硬,以代谢机能减衰为主要特征。乱用人参必有害而无效。后世最喜爱服食人参,把它当做万能的“补品”。当前无良药店商人也特别忽悠中老年人买点人参回家吃。虽有胃衰弱,若无心下痞硬者,最好不用人参。即使虽有心下痞硬,若非机能减衰,亦可以不用人参。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虽呈胃衰弱停水,然心下并不痞硬,故不用人参。又如大柴胡汤证虽心下痞硬,然系实证,乃代谢机能亢进,故亦不用。又附子诸证为机能极度减衰,但若无心下痞硬,亦不用。由此看来,人参振兴代谢机能的减衰,有点类似附子,但不如附子猛剧,而且人参于阳证、阴证皆可用之(如小柴胡汤就是阳证)。

这几条我们反复接触到“气上冲”,注意气上冲的特点,发作无定,发时剧而休时潜伏,这是辨别要点。而气上冲一般划归太阳表证,不要机械地与第1条“提纲”去对比,“没有恶寒怎么算表证啊”?“提纲”是后世的提法,仲景可没说过自己有六经提纲!第1条仅仅描述太阳外感初的特征,并非描述太阳全部!

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皆涉及外邪内饮,条文中也都有汗下之类发生于前,用这些方发生于后,也都没有强调有无“恶寒”,都用了桂枝汤变化,解表兼去饮,也都没有“去桂”!联想第28条,何以必“去桂”?难道不能引起质疑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