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时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传统中医理论

 华北老狼 2019-07-23

(图片来自网络)

当前,由于西医处于领军地位,不少人在潜意识中以为西医科学而中医不科学。但是,当从生物能量学的原理思考人体健康问题时,就会发现这种潜意识是错误的。

人体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而且人体的物质结构相当复杂和高度有序。物质有序性结构的构建和维持是需要能量的,结构有序的物质是有功能的,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能量支撑,而且需要信息指挥。所以,思考人体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认清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而且需要了解能量和信息如何在生命过程中起作用。

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西医学紧跟生命科学的进展,从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的角度对疾病做了非常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但是从能量和信息的角度探讨问题的研究比较少。目前我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呼吸链电子漏旁路的发现及其医学应用价值》,将从能量和信息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人不能停止呼吸,原因是生命需要氧气。氧气通过肺吸入人体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功能把食物氧化,其结果是把食物中储存的太阳能转移到了能量载体分子ATP上。

我们每人每天消耗ATP的数量相当可观,若换算成重量几乎等于体重。ATP的能量被利用后转变成ADP,ADP在线粒体中再度充值能量成为ATP,如此循环往复支撑着生命活动的全部能量需求。

一个细胞中有很多的线粒体,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分布有很多很多呼吸链。如果把线粒体比作是细胞的发电厂,那么每一个呼吸链就是一部制造能量分子ATP的“分子发电机”。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在体内有两种去向:一种去向是通过合成代谢进入构建人体细胞结构的新陈代谢过程,保证人体“有序性”结构的实时更新;另一种去向是通过分解代谢转变为呼吸链的底物,呼吸链酶系以接力式传递电子的方式把底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回归大自然,而呼吸链传递电子的同时,把固化在底物中的太阳能转移到ATP上,供机体生命活动之需。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呼吸链的漏电旁路,证明呼吸链在传递电子制造ATP的同时,总有少量电子通过漏电旁路产生潜在有害的氧毒性中间体(ROS)。这一发现使我们领悟到:呼吸链的功能其实等同于分子尺度的“生命引擎”。

“引擎”燃烧石油产生驱动机械运转的动力,呼吸链作为“生命引擎”燃烧的是粮食,产生的是驱动生命活力的能量载体分子ATP。“引擎”是热机,热机遵循热力学原理做“有用功”的同时也做“无用功”。

呼吸链通过电子传递制造ATP如同热机做“有用功”,通过漏电旁路产生氧毒性中间体(ROS)如同热机做“无用功”。“无用功”导致热机老化,ROS对呼吸链的氧化损伤作用也是引起人体衰老和疾病的分子基础。

重要的是,“生命引擎”可以自行修复损伤,而非生命的“引擎”没有自修复能力,这就是“生命引擎”对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的理论基础。

如果把人体看作是巨大数量“生命引擎”的集合体,我们就可以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人体健康问题,把人体看作是热力学“耗散结构”,用“有序性”描述健康,从而奠定整体医学的理论基础。

热力学的思维方法与大家熟悉的结构功能研究方法不同。结构功能研究注重细节,一个分子一个反应一个通路的仔细分析。但是人体的复杂性远远超出预期,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更适合探讨人体健康问题。

呼吸链漏电产生的ROS可以是引起氧化损伤造成疾病和衰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ROS可以作为生物信号启动机体免疫机制和损伤修复机制,这又是维护人体健康的正能量。人体怎样决定ROS功能的取向?这个问题很难一个反应一个通路的分析。

为了回答人体怎样决定ROS功能取向的问题,我们引进了能量纠缠的概念,把宇宙万物看作是复杂性和有序性程度不斷增高的能量纠缠体,用能量纠缠体的概念描述客观存在的物体意味著物体内部存在有能量纠缠力,它把组成物体的所有元素彼此拉紧成为一个整体。

人体是物质进化各个层次的能量纠缠体的功能组合。所以,人体是一个“复杂性”和“有序性”达到极致的,高度自动化管理并有自我调整和修复损伤能力的体系。体系中各个层次能量纠缠体的功能组合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与和谐,就是健康的基础。

人体又是在两个纠缠体之间反复转换的角色,人体自身是巨大数量各种功能细胞群的巨纠缠体,细胞的有序性堆积与功能的和谐适配是健康的基础。

人体又是社会人群纠缠体的一员,情感纠缠和利益纠缠带给人错综复杂的情绪,情绪因素对ROS功能取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中医讲“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就是说情绪决定ROS的作用方向。好的情绪下ROS起正面作用,坏的情绪下ROS起负面作用。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健康的重要原则,解除情感和利益纠缠造成的坏情绪是保证健康的基础。(上)   

能量纠缠体的概念强调了物质内部存在的一种凝聚力,组成物体的所有元素彼此之间相互拉紧成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整体。这种力量在自然界称之为自然力,在生命世界就称为生命力,生命力是生命趋利避害求得生存长期进化的产物。

生命力是体内维护“与生俱来的有序性”不受伤害或把损伤重新构建起来恢复健康的驱动力,产生生命力的源泉就是呼吸链。呼吸链把食物中储存的太阳能转变为人体可用的能量载体分子ATP,ATP就是生命力做功的资本,只要呼吸链正常工作,生命力就会及时修复损伤回到健康状态。生命力的存在使多数亚健康状态可以逆转,这就是自愈医学的理论根据。

亚健康是人体与有害侵袭抗争中出现的对抗状态,侵袭触及“与生俱来有序性薄弱环节”时会损伤有序性造成亚健康,亚健康的积累导致疾病和衰老。

热力学是状态函数,如果你心态乐观,能克服亚健康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你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心态悲观亚健康就不断积累起来,你的身体就越来越差。

自然界物质的进化是越来越有序,推动有序性产生的力量在热力学中称之为“负熵”,在生命世界叫做“生命力”。生命力是呼吸链功能的体现,是人人体内都具有的修复损伤的自愈能力。所以,强化生命力,发挥自愈力的作用,是健康的原则。

人体怎样修复亚健康?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

每个人在出生剪断脐带那一刻,肺泡打开自行呼吸之时起,呼吸速率与心跳速率的汇合,两个不同频率的叠加就建立起了一个自身独有血氧浓度变化周期节律。氧浓度调节着呼吸链的功能,所以这个血氧浓度变化周期的时间节律指挥着全身不同部位“生命引擎”的有序运转。

健康的人体就像是身体多种呼吸链功能群的交响乐,血氧浓度的节律就是交响乐的指挥。用自己生命中的时间节律有序性调整自身空间结构的无序干扰是恢复健康的自然法则。

在与环境有害因素的斗争中,人体不同层次的“有序性”会受到干扰而产生整体的疲劳和不舒适感觉。睡眠时能量用于体内,是生命力发挥作用修复干扰,恢复“有序性”消除不舒适感的最佳时段。

清醒时人处于警戒状态能量消耗于外界,不能及时修复的干扰会积累起来导致陈旧性损伤形成亚健康,亚健康的积累就导致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的人在浅睡眠时会感到浑身不舒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把能量都浪费掉了。这时候是人体需要调整心态的时候。树立起对自身生命力的信心,改变心态,亚健康状态会一点点修复,最终回到健康状态。

按照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我们可以把人体一生的健康状态分为很多阶段和层次。“与生俱来的有序性”是初态,中医叫“元气”,是从父母双方基因遗传继承下来的结构“有序性”。

自剪断脐带之时起,人体就开始独立地与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进行抗争,不良因素的破坏使“与生俱来的有序性”逐渐被干扰,所以人生的不同阶段会经历多个不同层次的亚健康状态。

生命力是维护“与生俱来的有序性”不受伤害或把损伤的有序性重建起来恢复健康的驱动力,呼吸链把食物中储存的太阳能转变为人体可用的能量分子ATP,ATP就是生命力做功的资本,只要呼吸链正常工作,生命力就会及时修复损伤,所以生命力的存在使多数不同层次的亚健康状态可以逆转。

显然,“与生俱来的有序性”不是完美无缺的,遗传基因的缺陷使“有序性”存在“薄弱环节”,一旦“薄弱环节”受伤害人体健康就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拐点。从可逆变为不可逆是生命的悲剧,拐点之后人体健康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说强化生命力是健康的保证,是延长寿命的法宝。

生命力是人体可以自我感知的自愈伤能力。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创造条件让自身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其维护健康修复损伤的作用。相反,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当身体受的损伤积累到接近不可逆拐点时才被警惕,可惜这时已经晚了。

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证少受损伤,及时修复损伤,避免损伤累积。中医“养元气、扶正祛邪、治未病”的医学理念正是体现了有序性损伤可以逆转的热力学原理。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种科学思想体系,源于人类认识事物的两种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同,形成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巨大差异。从能量和信息的角度思考健康问题,可以为整体医学提供理论基础。中医先辈出于对自然的尊重,不自觉地运用了热力学原理构建起中医理论,语言虽然不同,但科学内涵是相通的。发展中医科学绝不是把中医改造成西医,而是让两种医学思想体系并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相渗透,各求发展。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