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19-07-23 | 阅:  转:  |  分享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019·7课标要求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
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重点:了解诸侯纷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华夏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了解各国变法的内容措施及意义(以商鞅变法为例);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表现(以儒、法两家为例)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
变化的时代背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重难点历史故事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郑国不
断侵扰王室。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撒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
何”,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思考:这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周天子与诸侯之间
的关系如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历史窗口材料一: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
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材料二: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材料三: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
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思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春
秋时期的认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后,各诸侯国之间纷纷争霸,从上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并探究
其争霸的原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材料一: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
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shang)之国七,,千乘
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tao)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
策书录》思考:结合课本,分析战国政治上的变动表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材料一: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与周,遇之。以乘韦先
,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不願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剩具日之积,行剿备一夕之卫。”且使達告于郑。
——《春秋左传注》材料二: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
城临的经济繁荣景象: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鞠者。临苗之途,车(g)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
幕,泽成雨,家股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材料三:《国语
·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家国,逢经陈国时,就看到哪里“野有庾积,场功本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使奴素从事
瓦的开垦,使而周未期以来不在碰改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中国古代史》思考:(1)
材料一、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及原因?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
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思考:结合课本,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孔子与老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李泽厚先生曾说:“即使广大农民并不读孔子的书,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积淀在他们的行为规范、观念模
式、思维方法等意识和无意识底层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东西。”由此看来,儒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
止之中。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儒家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考: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孔子主要思想中外历
史纲要(上)第一单元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德”。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
思想。根本目的(也是执行标准)——“礼”,即克己复礼,维护周礼。①创办私学,发展教育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
教育思想;培养大批人才。老子主要思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哲学思想——“道”,朴素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外历史
纲要(上)第一单元小组讨论:“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
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表现为:(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4)文化上,私学兴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献花(0)
+1
(本文系历史风云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