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万大山、八分都在秋风里

 昵称37018136 2019-07-23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 未见其实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前蜀 尹鹗 《菩萨蛮》词:' 陇 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唐张谔《九日》诗:'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从中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中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天别名:高秋,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白帝(掌管秋天的神),金秋(秋=金;丰收・植物的颜色),三秋(初秋、仲秋、晩秋的三个秋),九秋(秋的九十天=三个月时间)。


历代风流颂咏秋天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企图占尽秋天的雅韵,结果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翻腾,其实释秋莫若画图,大家一起来瞧瞧: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释:浩然先生笔下秋意重在初字,暑退秋凉,秋露初凝。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小杜同志将枫林晚色更胜二月花之比笃定在秋诗中略胜一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张继同志此诗出版后,百度始现他的词条。

《太湖秋夕》

唐·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释:诗家夫子王江宁难得一首颂赞苏州秋夕的诗,比起他的边塞诗还是有差距的呀!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释:王维此诗无一人语却尽显喧闹,这喧闹就是秋的天籁之音。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刘先生的意思是各花入各眼。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释:感觉像诗仙的应酬之作。

《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释:乐天君诗怀老友元稹,忧思难忘。重点解释二毛即白发。不是白乐天倚老卖老,他真的比元稹大七岁。

《秋夕望月》

唐·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同。

释:张公九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此诗可见一斑。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小编独喜此诗,不知何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释:坡仙豁达,令人敬仰。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诗圣真圣人啊,一如既往的凄苦。

《念奴娇》

宋·黄庭坚

断红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恒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颥渌?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醉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释:此词豪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云:“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这有点过!

《昭君怨》

宋·辛弃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

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释:辛先生一生悲壮,壮志未酬,此诗略有表达。重点解释阳台:“阳台”非现在说的阳台,应该是男欢女爱的场所,宋玉与楚襄王游云梦之台, 宋玉向襄王讲述了楚先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交合之事。神女临别时对楚 王说,她朝为云、暮为雨,朝朝暮暮总在阳台之下。后因以“阳台”称男 女合欢之所,或喻所爱女子的住所。此处用典意为青春不在,无力上战场杀敌。-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释:这阙词早被坡仙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这样的赞誉东坡从未许人。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释:词句深处,狼烟四起。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释: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以上文中图片均采用艺术家陈无忌先生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