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沙的历史说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基本规则简单,限制少,成为了一个能够让各类人都登上的大舞台。普通百姓,文人官员,皇帝王侯,只要拥有基本的对联常识,没有谁会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借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 ![]()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对联和故事很多,其中有很多趣事发生在文人之间,有的是朋友相互调侃, 有的是相互切磋;有的是友好交流,有的是恶意讽刺——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轻他人或者盲目自大的人,往往会被其他人打脸。 ![]() 比如宋朝大才子苏轼,年轻时候也曾经气盛,夸海口说自己“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对联贴出去没有多久,就有人带着一本他没有看过的书上门了。捧着那本书,苏轼不由汗颜,把原本的对联改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一个是自以为才华无人能及的秀才,一个是借宿的乞丐。当然了,这个乞丐原本并不是乞丐,而是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因为路过的地方不太平,他丢了所有的盘缠,剩下的路程几乎是一路乞讨过来的。能替换的布衫早就拿去换吃的了,身上这件不知穿了多久,虽然他常洗,难免破旧。 而他这副模样,旁人自然以为他是乞丐,受到的待遇自然就和乞丐差不多了。不过如果能遇上好心人,让他留宿,也免去一夜的饥寒,不是很好吗?所以需要停留的时候,他依然会找地方借宿。这回,就到了一个秀才家门前。 ![]() 这个秀才,是个有些才华,有心高气傲的主,他在的地方也确实没有谁比才华能够比得过他,所以他自以为才华无人能及,总喜欢用鼻孔看人。见到敲门的是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里就很不高兴了,虽然这个乞丐举止有礼。但是他的个读书人,“滚”字不太好说出口,于是就说一上联:“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 ![]() 我们知道,大树一般都有很多的树枝,会有很多的鸟栖息、停留;而他这就话就是讲自己的家比作大树,而乞丐就是想在这棵大树上栖息的一只鸟。可是不好意思,这大树虽然大,但是不要没有毛的鸟,而乞丐“无毛”。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他的嫌弃、嘲讽的口气更明显。 乞丐在听了,当然生气,他虽然现在是个乞丐,但是从前不是,未来也一定不会是。不过这种事他见多了,说多生气,也不至于。于是他对了一个下联:“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说完,转身离开。 ![]() 这个下联就是说秀才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一小滩涂,出不了什么人才,意思也很浅显。但是这个下联对仗工整,用词讲究也大气,至少比大树大杈强多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下联了。秀才听完,也觉得这个乞丐的学识远在他之上。于是赶紧追上去,又切磋了几句之后,向乞丐赔礼道歉,请他在自家留宿。 所以说,做人还是要谦虚一点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