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若悟369 2019-07-24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沈培方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被称为“尚法”而独树一帜的唐代(尤其初唐)楷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极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代森严整饬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艺术更需要个性,在唐朝政治经济不断动荡变化的社会背景下,追求艺术个性的心声,被一批富有才华和胆魄的文学艺术家们率先呼喊了出来。

公元八世纪,群星灿烂的唐代书坛,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就是被大诗人李白誉为“草书天下称独步”(见《怀素上人草书歌》)的僧人书法家怀素。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据怀素《自叙帖》)其伯祖惠融禅师,也是一个书僧。生卒年月未见著录。据怀素书小草《千字文》自题“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一语,可推定其生年为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年未详。

怀素早年“精意翰墨,追仿不辍”,以至“秃笔成冢"(据《宣和书谱》);又以蕉叶,漆盘练字,用功甚勤。然自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因而“豁然心胸,略无凝滞”,在前人五彩缤纷的书法艺术宝库里,怀素发117苦笋帖怀素现了自己个性的光彩。他的草书艺术,一変“老气和半,不激不厉"(唐孙过庭《书谱》语)的二王淳占书风为热情奔放、豪迈态肆的浪漫书风,为世人所瞩目。

检《全唐诗》收录的论书诗中,几乎有一半的篇幅盛赞怀素的书法。现在我们看到的《苦笋帖》真迹(见附图),就是他变法初期的精品。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苦笋帖》,绢本,纵二五・一厘米,横十二厘米,盖有“宣和”连珠印和“御书”葫芦印,曾入宋内府。但在宋徽宗118撰的《宣和书谱》,却未见著录此帖。为此,清代鉴藏家安歧又据理“此两印似少生动”,考定“必为后人蛇足”但他又认为“绍兴”诸印“俱真”(据安歧《墨缘汇观》)但依据晚于“宣和”(徽宗年号)的“绍兴”(南宋高宗年号)连珠印盖于“宣和”、“御书”两印之后,且无丝毫挖补的迹象分析,则预留前印地位不合情理。如何取去,有待再考元、明、清三代,此帖历经欧阳玄、项元汴、安歧等著名鉴藏家收藏,乾隆时归清内府。今藏上海博物馆。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苦笋帖》共十四字,是怀素写给友人的一通短札。

原迹乾隆帝弘历的释文作“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白”。今人也有释“白”为“上”者(按字形近“上",然古人信札署款少见作”上”者),均无可靠依据确指。

明代著名鉴赏家项元汴题跋云:“《苦笋》一帖,其用笔婉丽,出规入矩,未有越于法度之外畴。”

在《苦笋帖》里,可窥见怀素深厚的传统功力:结体开张雄阔,用笔多篆籀意,圆浑自如,显然得张旭、颜真卿三昧:而笔致坚实,顿挫停匀,则分明是二王风规的根基。这一切表明,知法而变法,是怀素通变而不乱阵脚的重要原因。如帖中“及”字之第一撤,逆势起笔,取降成势,却又如锥画沙,坚实可触,末沉着稳健,游丝如春蚕吐丝;与之呼应的第二笔果敢铺毫,神完势足。

通篇来看,点画粗细浓淡对比强烈,结体大小,正斜错落有致,在紧紧围绕通篇重心的前提下,赋于书家个性的每一结体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通篇章法高度和谐统一,于此可以观照怀素超迈的艺术境界。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据《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怀素自述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119之路自然可见,取法瞬息万变的大自然,通过情绪的潜移默化,为怀素的书法不带来的自厚的滋养作静正的点画中,我们伤佛看到了“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壮士跋山伸劲铁,塞猿饮水感藤“(见《自叙帖》)的盎然生机和不尽情趣,此外,作为一封“感惠徇知”的书信,我们不难看出此刻书家所流露的情绪是那么的恬然、轻松,感情是那样的深挚、热忧,今人“如见其挥运之时”,据说,解放初,这件真迹曾以一字千金(元)的重价收购,足见其之珍贵。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原载《书与画》总第40期)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怀素和他的《苦笋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