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的蝉的别称

 棋中王 2019-07-24

​古诗词里的蝉的别称

我来答共1条回答

乔木查LV.172017-12-15

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鸣虫。据孟昭连先生的《中国鸣虫》一书介绍,它在古代的别名竟有三十五个。在《诗经》中,蝉又称螓(音qín勤《卫风·硕人》)、蜩(音tiáo条《豳(音bīn宾)风·七月》)、螗(音táng唐《大雅·荡》);而在《尔雅》中,又多了十一种叫法,分别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音miàn面)、

马蜩、蜺(音ní倪)、寒蜩等(见《国学网<十三经>尔雅·释虫);扬雄的《方言》中,则又多出十种称呼,分别是蛉蛄、蟪蛄等。其它尚有胡蝉(《尔雅注》)、蝘(音yǎn眼)(《礼记》)、蚱(音zhà炸)蝉(《本草纲目》)等多种别称。

鉴于蝉的别名过于古老,它的一些别名只能见于一些古文献中,简体字字词典内不予收录,只能了解个大概了。一些繁体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包括繁体字本也没有收入,只能查古汉语大词典或《辞海》、《辞源》甚至借助于《康熙字典》的反切了。现在电脑里一些繁体字也没有字库,打字也打不出来,很是麻烦。

说到这里,引出了一个题外话。“汉字失了体,神仙不认的。”现在看来,汉字简化是个方向,虽然适应了世界潮流,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1977年中国大陆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二简字”被停止使用。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同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调整后的《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字体规范,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

毋庸讳言,汉字过于简化,就失去了古汉字的造字本意。那“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的造字法则至今还难以超越,还生造什么新字呀!难怪台湾甚至香港、澳门不承认大陆的第一批简化字,二简就更不用说。大陆第二批简化字在推广了一段时间后,实在是推广不下去了,人们不仅对推广的简化字难

以接受,还掀起了一股任意造字的的风潮,社会用字混乱现象非常严重,只好取消了。取消了这批简化字,虽然对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有所遏制,但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时也难以消除。

蝉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别名呢?大约有三个原因:首先当然是品种问题,不同的叫法标志着不同的品种。二是由于方言不同,同一种蝉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名字。譬如说,蝉的幼虫在我的老家河南南阳称“爬叉”,而在河南永城被称为“知了猴”或“积了猴”,距河南永城以东100公里的的江苏徐州又称为“嗲(音diǎ)喽”。“嗲喽”在徐州方言里有撒娇、使小性之意。徐州话说“嗲喽”的表现是:“嗲嗲拉拉”、肉麻、起鸡皮疙瘩。蝉的叫声单调、尖锐,音阶在高八度区间游走,是“嗲喽”行为的声音属性。所以,方言有时有比普通话更形象的表现力和针对性。再就是不同的时代,用一种蝉的名称也有变化。扬雄的《方言》在释蝉时说得很清楚:“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其大者、其小者、其雌蜻、大而黑者、黑而赤者,等等,都有不同的名称。前者说的是地域差别,后面则是品种的不同。南朝宋郑樵《尔雅注》在释蝉时说:“蜩,即蝉之异名,词辨蝉之类也。”然后,对蝉的异名作出了详细解释。

再加上这几个原因常常搅在一起,越发使蝉的异名多了起来,结果引得注家们相互辩驳,一般读者也只好人云亦云,莫衷一是了。

明人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对前人的诸多说法有一辩证,现录之于后:“蝉,诸蜩总名也,皆自蛴螬腹蜟(音Yǜ育),变而为蝉;亦有转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死。俱方首广额,两翼留足,以胁而鸣,吸风饮露,溺而不粪。古人食之,夜以火取,谓之耀蝉。《尔雅》、《淮南子》、扬雄《方言》、陆机《草木疏》、

陈藏器《本草》,诸书所载,往往混乱不一,今考定于左,庶不误用也。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蚱蝉也,又名蝒(音miàn面)、曰马蜩,《豳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蝘,曰胡蝉,《荡》诗‘如蜩如螗’者是也;具五色者曰螂蜩,见《夏小正》:并可入药用。小而有文(纹)者曰螓,曰麦□(上札下虫,音zhá扎);小而色青绿者曰茅蜩,曰茅□(上截下虫);秋月鸣而色青紫者曰蟪蛄,曰□(左虫右召)□(左虫右撩去提手)曰蜓□(左虫右木);曰□(左虫右奚)□(左虫右鹿),曰□(左虫右多,音shé舌)□(左虫右决去两点水,音jué决);小而色青赤色者曰寒蝉,曰寒蜩,曰寒螀(音jiāng),曰蜺;未得秋风则□(上病框下音,喑的异体字,音yīn阴)不能鸣,谓之哑蝉,亦曰□(上病框下音,“喑”的异体字,音yīn阴)蝉;二三月鸣而小于寒螀(音jiāng江)者曰□(左虫右宁)母:并不入药。”他将前人诸说加以分类,去其重复者,总结出蝉的九个种类。他归类的标准有三点:一是形体大小,二是体色,三是时令,这就比较科学了。

清人陈淏子《花镜·养昆虫法》“鸣蝉”条上说,鸣蝉一名寒螀,夏曰蟪蛄,秋曰蜩,又楚谓之蜩,宋卫谓之螗,陈郑谓之蜋蜩,又名腹蜟。雌者谓之疋,不善鸣。乃朽木及蛴螬腹蜟所化,多折裂母背而生。无口而以胁,鸣声甚清,亮而闻远,鸣则天寒。头方有緌,两翼六足,能含气不食,应候守常,多息于高柳、桑枝之上,死惟存一壳,又名蝉蜕。

当然,如果以现代昆虫分类学的标准来衡量,李时珍的分法仍有其不足之处。根据科学的分类方法,蝉有30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仅我国就有120种以上。最常见者有蟪蛄、黄蟪蛄、花蟪蛄、鸣蜩、赭□(左虫右撩去提手)、蚱蝉、黄蚱蝉、□(左虫右刀,音diāo雕)□(左虫右劳,音láo劳)、夏至□(左虫右撩去提手)、鸣鸣蝉、寒螀(音jiāng江)、春蝉、茅蜩、红娘子等十多种。

与蝉有关的词组和成语典故不少。像蝉联,亦作蝉连,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蝉娟(古汉字的娟字是“虫”字旁)。

《庄子·达生》中记载的“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寓意: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

敛和压抑一下,养成不被外界打扰的习惯,专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音júe,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

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汉代刘向《说苑·正谏》中记载: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舍人,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背后有一只螳螂啊;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要抓这只蝉,却不知道它的旁边有一只黄雀啊;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他所处的树下拿着弹弓正瞄准了他啊。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都没考虑隐伏在它们身后的灾祸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儒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

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