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以逆向思维看萧亚文的成事之道

 伟天英 2019-07-24

《天道》:以逆向思维看萧亚文的成事之道

很多人都对丁元英的思维方式感觉印象非常深刻,非但深,而且远,其中,尤以他的逆向思维为最,理由是:一般而言,人的思维方式大都是以自然秩序为基础,依次逐条思考,直至最后,而丁元英却反其道而行之,从结果往回推导,不同的事物自然会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尝试着借鉴丁总的逆向思维,以萧亚文的成事之道为例,分析一下这种异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威力。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先简单从正向思维着手,看萧亚文的表现:

甫一开始,她就看出丁元英的行为方式非比寻常,并认为将来可能会对自己有益,接着她抓住机会把丁元英安排在芮小丹所在的古城,这样既方便照顾也可以保持着联系,最后,丁元英将成事的机会给了她,尽管此前她还不知道这个机会。

简而言之,萧亚文的成功,在于三个方面:一,眼光;二,精干;三,忠诚。接下来,用逆向思维来推导一下她究竟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一,萧亚文得到的这个机会,是出自丁元英一早的安排,这个安排本就在丁元英的设计之中,理由是,丁元英认为她最适合,既能省钱,可以信任,也能堪大任。

为什么丁元英认为她最适合?为什么不是别人?因为丁元英对她有足够的了解,从个人能力到忠心程度,她的综合素质都落在丁元英的法眼里。

再问一句,为什么丁元英对她有足够的了解?她做了什么使得丁元英在设计中把她加入进来?

丁元英刚回国时,同车的除了萧亚文之外,还有一位男性张会计,而且就坐在丁元英旁边,但他只是向丁元英汇报工作,然后礼貌性的对丁元英说了句客气话:“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话,就打电话。”然后,就没了,没了的意思,就是去领盒饭了。

《天道》:以逆向思维看萧亚文的成事之道

到了萧亚文这里,她把丁元英的一个交代——找个僻静的地方落脚——当成大事,以举轻若重的态度来完成,郑重其事地飞到法兰克福找正在探亲的芮小丹,并向芮小丹解释清楚不寻他处的原因,这是其一。

其二,丁元英离开北京的前一晚,萧亚文向韩楚风说明为何要给丁元英选在古城的原因。丁元英出了车库后,萧亚文提出要去送他,丁元英起初拒绝,但萧亚文说,您这茶也凉得太快了吧。这话,本该是丁元英说的才对。

萧亚文坚持:“连个溜须拍马的机会都不给。”丁元英依然不为所动。注意,此时,丁元英在对待萧亚文与张会计的态度上,大致相同。接着,情况就马上发生了变化。

萧亚文继续坚持:“删掉溜须拍马的成分,我就更得去送了。”这时候,韩楚风也帮萧亚文说话了,丁元英自然不会拧他的面子。

《天道》:以逆向思维看萧亚文的成事之道

在原先的安排中,本没有萧亚文什么事,说的功利一点,这是个表忠心的机会。这么一来,两位老总都对萧亚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两个做事能力相当的人,能够创造机会者胜出,以此判断张会计和萧亚文,高下立判。

二,我们继续推导:为什么创造机会的是萧亚文,而不是那位张会计?或者问,为什么萧亚文要创造这样短期内看不见效果的机会?因为她的眼光,而这种眼光,直接影响了她的做法。

在丁元英回国之前,他身边的人多半已经知道他的倒行逆施,并称之为“鬼才”。也就是说,不但萧亚文,张会计也知道了。

张会计是男性,按理应当比萧亚文更有机会接近丁元英才是,然而他却没有把握住机会,或者说,他也许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在这里,我不想对张会计的想法做出是非对错的评价,毕竟,生活中不是人人都那么渴望能够成功的,个人选择的问题,无关对错,丁元英就不那么执着出人头地。是故,本文只分析萧亚文。

三,为什么萧亚文会有这样的眼光呢?很明显,萧亚文不是那种想打一辈子工的人,她有对成功的渴望,渴望产生了眼光。

而这种渴望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道德为出发点,所以,她的眼光实在,不浮夸,换言之,脚踏实地。

或者有人会问,为何萧亚文不直接走近丁元英,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也就是芮小丹的做法,爱上丁元英。这一点有人问过,我曾做了回答,此处不复赘。

这种眼光,不一定能直接见到效果,但存在可能会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正是这种眼光让她善于抓住机会,假如没有,她就创造出来。

有些事,做了不一定有效果,但是不做,肯定就没有效果,但不管怎样选择,都人畜无害。这个道理,聪明如萧亚文者,能不知道吗?机不可失,先做了再说。

如果这个推导无误,那么,眼光,就是萧亚文成功的起点。正是这个起点,让她决定去做那些不起眼的小事,而看似可有可无的小事,往往就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