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化:探访神秘的撒拉族白驼传奇

 zzm1008图书馆 2019-07-24

 

说起青海,多数人都会把关键词定位在青海湖、塔尔寺、茶卡、油菜花……这些耳熟能详、随便攻略都能找到的旅游景点上,仿佛如果你没去过这些地方,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去过青海。然而,那些大多数人都没去过的地方、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文化才更具吸引力,才更能激发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在青海有句歌词流传甚广,“若问循化有多美,阿娜的眼睛告诉你”,说的就是我国唯一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在“上音”学子,撒拉族著名笛子演奏家韩占武、著名民歌歌唱家韩有德和青海著名作曲家张启元等的陪伴下,我们驱车穿过化隆县甘都镇,驶过清澈的黄河水上架起的乙麻木大桥就到了被誉为“高原的小江南”且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循化。

巴西古溜溜 来自踏迹寻音 00:00 04:53

撒拉族民歌 韩占武 韩有德 改编

寻找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

首先到了学生韩占武家,撒拉族的大院子足有几百平米,种满了各种农作物,好客的韩妈和一家子正在准备我们的午餐-撒拉宴(最具特色的有蜂窝糖包、金馓子、油搅团、雀舌面和线辣椒等)。

而韩占武却在他自家小院里给我们演奏民歌《尕撒拉夸家乡》。只见他单手悬空,拇指迅速上下翻动,喉咙鼓动,嘴唇半阖,优美的曲调便娓娓传来。只闻旋律却不见乐器,这让我们啧啧称奇。

曲毕,韩占武从口中取出一个马蹄形的铜质小件儿,说道:“这叫‘口弦’,是我们撒拉族世代传下来的宝贝呢!”

年近五旬的韩占武是地地道道的循化撒拉族人,早年考进青海艺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如今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既能演奏笛子又能制作口弦的人之一。

口弦是撒拉族人唯一的乐器,也是中国最小的民族古乐器之一。仔细端详,口弦长不足一寸,重不到5克,用红铜或铝打成细窄马蹄形状,中间放一根黄铜丝,尖端弯曲。

演奏时需噙含在口腔内,用上下牙夹住,簧片朝外用手指弹奏或簧片向里用舌尖弹拨,簧片在口腔内振动发声。

而最初,这种小巧的乐器并不用来演奏,它有着一种更浪漫的用途。过去,撒拉族结婚都是父母之命,男女双方不熟悉,洞房之夜便以口弦在枕头边弹奏做初次见面时的交流。由于口弦吹出的音量较弱,另一方就会俯身贴耳来听,因此撒拉族也把口弦称作“枕头琴”。

“口弦只有四个音,靠气流与手指配合拨动铜丝发出声音,旋律高低全凭自己的感觉控制。”韩占武说。

口弦的“非专业”性还体现在分类上,由于它的发音原理独特,既不是自由簧乐器,也不是管乐器,更不是弦乐器,所以至今,也未能正式归类。

2013年,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被列入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撒拉族口弦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音色以及精巧的制作工艺,每年都会吸引各地的学者、专家和游客前来探寻。”现为青海省文化馆国家一级演员的韩占武不仅教授笛子,还时不时的教授口弦,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教孩子学习自己的民族乐器,将来他们走出去了,就能让全国各地的人欣赏到口弦了。”


撒拉族口弦

撒拉尔的白驼

走出悬崖绝壁重重围困的拉水峡,一派田园绿风扑面而来。这里是黄河谷地,是撒拉尔的故乡———循化。在这个夏日,我穿梭在这片黄河浸润的谷地,走进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寻访通往撒拉尔心灵和生活的图景。

在大河之侧,奥图斯山下,是撒拉尔先祖最初定居的家园。这个叫街子的地方,如今已形成一座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的繁忙集镇。撒拉族十多万人口半数以上居住在这里,像星辰一样围绕着街子旋转。这里有他们生命新生之根脉和灵魂栖居之乐园。

街子中央一尊醒目的雕像迎面而来,高高的白色底座上是一峰白色石驼,在无际的时空中奋力跋涉,朝晖披身,显出几分坚韧,几分神奇,甚至透出那么一丝历史的苍凉和悲壮。

街子很“生动”,轿车、摩托车偶尔还有马车穿梭往来,店门一一敞开,琳琅满目的货物,淡定持重的老人,雀跃的孩子,内敛而娇美的阿娜尔,浓眉深目、勤劳剽悍的撒拉汉子。

尤其是那牛羊肉一条街,一溜挂着数以百计的脂白肉鲜的整羊和大块牛排,人头攒动,交易红火,阵势蔚为可观。

循化寻梦,就从这里开始。陪同的上海音乐学院学子,撒拉族音乐家韩占武(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和韩有德(撒拉族民歌继承人)以十分自信的口吻说道,“在这里你才能真切体味撒拉尔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21世纪这个民族的时代风貌”。

一峰白驼、一部经卷、一眼清泉和一座大寺构成了街子以及所有撒拉族众传奇故事的核心。

拜谒即将修葺一新的骆驼泉公园,仿佛追忆着先祖艰难跋涉的沧桑岁月。 数亩泉池,芳草萋萋。南边树阴下,是一尊生机焕发的白驼,昂首而卧,审视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池子北面是一座撒拉族先祖纪念亭阁,旁边一座花岗岩诗碑,镌刻着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致撒拉尔的诗《骆驼泉》:

你接纳诞生  

也同样接受死亡  

然而对于一个民族 

却不仅意味着这些 

那些所经历的黑暗、不幸

和命运的打击 

便会在瞬间消失 

因为你的存在,他们幸福的脸上 

始终洋溢着沐浴的光辉 

那是他们相信,你圣洁的灵魂 

要比人类的生命更为永恒。

辞别骆驼泉,在两座尖塔的引导下,走进一条深巷。一簇簇槐花涌出篱笆墙,暗送缕缕幽香。我随上音学子来到街子清真大寺。阳光从树枝间洒下来,温和明朗,礼拜殿显得庄重清净。

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和民国年间曾数次扩建,原有的礼拜殿气势雄浑,可惜毁于文革,后复建。大殿四角是高达23米的宣礼塔和大穹顶,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

寺院对面是先祖阿合莽和尕勒莽的拱北,由雕刻花卉图案的青砖围墙组成,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从两拱北分别长出,披荫一方,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浑然一体,互为映衬。有诗赞道:白驼映泉泉更美,亭榭飞花花复芳。

礼拜殿对面,是新建的撒拉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开了“后门”,取到钥匙,步入馆内。登上旋级而上的楼梯,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因为,心仪已久的一件稀世珍宝即将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部手抄本《古兰经》。它见证了千年风雨历史,上面刻满了撒拉族先民历经千难万险千辛万苦的岁月印痕。据历史学家考证,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成书年代约在公元8至13世纪,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三本《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全书共30卷867页,每册封面为天蓝色丝绸装裱,分上下两函装,函封为犀牛皮,正文为墨写阿拉伯文字,书法庄重凝练。

学子说,除了年代久远,这部《古兰经》的珍贵之处还在于,目前中国很多知名的手抄本《古兰经》都是由中国穆斯林抄写的,而它却源于阿拉伯国家。因此,它对整个伊斯兰教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国家文物局专门拨款150万元用于保护这套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

我用目光反复摩挲着这本积淀着沉厚历史时光的《古兰经》,脑际隐约浮现出一幅画面———夕阳西下,一望无际的瀚海深处,一峰骆驼和一行疲惫的人群,蠕动在蜿蜒的沙梁上,一面是如血的晚霞,一面是投射在沙坡上的长长的倒影......

公元13世纪,风云际会。蒙古旋风席卷半个地球,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铁骑征服中亚,建立了疆域辽阔、强盛无比的草原帝国,开始了又一轮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

时居于中亚撒马尔罕及其周围的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由于种种原因,做出了一项重大抉择,由首领阿合莽和尕勒莽率领族人,牵着驮着《古兰经》和故乡水土的白骆驼,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东,寻找新的乐土。他们穿越无尽的戈壁沙漠,跋山涉水,终于在这片黄河谷地找到了新的家园。

他们像不屈的胡杨,根植于这片土地。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根深叶茂。

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梦想。这个曾经飘零无定的少小民族,在艰难拼搏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无数传奇。想当年,那些弄潮黄河的撒拉尔筏子客,驾着羊皮筏漂流而下,下兰州,去银川,远闯包头,沟通黄河中上游经商水路。

再后来,撒拉汉子征战雪域天路,为青藏公路运输立下了汗马之劳。同时,循化拉面经济在全国开花。还有不少撒拉尔精英,叱咤风云,续写时代新的传奇......

十世班禅大师故居

1938年,在青海循化麻日村的一个院子里,15岁的索南卓玛产下一名男婴,取名官保慈丹。1949年,他被正式确认为十世班禅大师。十世班禅故居庄廓内最醒目的便是门口那棵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高耸挺拔。

据说在十世班禅降生的那天,树上站满了布谷鸟。大师祖籍原在西藏萨迦地方,元初迁来循化,明代起为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文都七族”。

位于夏当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有小河自南向北流注黄河。穿村而过的公路,连接循化积石镇和黄南同仁县。大师故居在一棵高耸挺拔的参天古树之下,故居一进三院,外院有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

西院为旧居,是家庭成员住房;东院三面盖有两层藏式楼房,楼北正中为佛堂,其左侧有会客室、大师卧室。梁栋门户均用油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庄重典雅。

佛堂门上方挂有“河源须弥”的匾额一方,两边配:“九曲安禅爱国早传拒虏,八荒向化护教所以宁邦”的楹联;是1983年10月1日县城乡谊为恭贺大师新居落成而赠。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者参观和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

景点:

红色景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青海原子城遗址、循化县红军小学等。

山水美景:

公伯峡:峡口南岸有两处废古城遗址,为汉代修建的军事桥头堡。

右岸的孟达林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

保护区内的孟达天池与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一起并称为中国最美的三大天池。

这个面积约300亩的高山湖泊,水深30米,时而清澄如镜,倒映山色,时而水波荡漾,风光无限。

玩什么:黄河边上游泳、划羊皮筏子、打篮球、跳骆驼舞、吹口弦。

吃什么:撒拉宴(最具特色的有蜂窝糖包、金馓子、油搅团),雀舌面和线辣椒。  

特产:

“两椒一核”:花椒味道奇香,辣椒香而不辣,核桃皮薄瓤厚,素有纸皮核桃之称。来到循化县,一定要品尝独有的线辣椒,配上当地厚糯的酿皮,每次入口,眼前都有《舌尖》的画面。因此这也是游客们选择伴手礼的不二之选。

撒拉族人热情好客,他们的宴席上除了传统的粿条、油饼、面片、包子、手抓羊肉,火锅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代表团圆、圆满之意的美食。席间品一碗热腾腾的八宝茶,也是极大的享受。

交通:

从西宁到循化约140公里,班车很多,差不多1小时1班,还有到甘肃夏河和临夏的班车也途径循化,到循化约需2小时车程,票价30元左右。   

旅行组图:

積石黄河大桥

韩占武一家热情接待,隆重摆出撒拉宴

线辣椒

笔者与村里的撒拉族孩子

笔者与撒拉族歌手韩有德(右)循化藏族歌手南能(左)

循化制作唐卡的兄弟俩的企业

正在制作的唐卡作品

十世班禅大师纪念塔

笔者接受韩有德、韩占武赠送的音乐专辑

笔者接受张启元赠送的音乐专辑


撒拉语歌曲《骆驼泉》

越声/文 黄真/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