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诗人苏轼写书法,只有129个字,蕴藏着三种美!

 百尺杆头进 2019-07-24

说到苏轼,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其实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曾经写一幅只有一百二十九字的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幅书法就是《寒食帖》,只是苏轼的流传的书法并不多,所以当有人提起苏轼的时候,只是记住了他是一位诗人。

那么,这幅《寒食帖》,一百二十九字,究竟有什么特点,让后人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呢?《寒食帖》中蕴藏着书法的三种美,首先,《寒食帖》达到了人书合一的艺术境界,当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恰巧这时候阴雨连绵,这让苏轼伤感不已,于是执笔写下了这幅书法。

苏轼触景生情,从整幅书法来看,开始书写的时候,苏轼还可以把控着自己的情感,当写到中间部分的时候,字体写的越来越倾斜,大小不一,和心情的起伏达到了一致。笔下的书法随着心情的起伏而起伏,形成了独特的美。

曾有人说,苏轼的《寒食帖》要结合他的经历来欣赏,如果单纯的欣赏书法,很难感受到苏轼的这种艺术魅力,了解到苏轼的书写背景之后,再来欣赏这幅书法,会有新的感受。这幅书法也是人书合一的典范之作,这种艺术美也是很多书法家所追求的。

《寒食帖》中的第二种美就是笔法,笔法是一幅书法的精髓,这幅书法看上去杂乱无章,实则内含规矩。行书发展到了宋代之后,笔法有着很大的变化,在一些细节上并不去可以追求工整,而是抒发自己的个性。

如果再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标准来要求这幅书法,便失去了美学意义。这幅书法是苏轼的即兴之作,并没有进行刻意的布局,整幅书法随意挥洒,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跌宕起伏的气势仿佛是苏轼的呐喊。整幅书法很少运用枯笔和涨墨,藏技巧于拙处,技法高超。

但是苏轼仍然注意到了笔法的变化,比如这个“九”字,入笔的时候右下露锋切入,然后向左下放迅速运笔,到了中间部分略有停顿,然后迅速向左下运笔,虽然是简单的一个笔画,苏轼并不是不注重笔法,相反,他把笔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苏轼曾说过,点画信手烦推求,通过笔法的运用,他把主观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达到了高度结合。书法之中的有些字虽然变形夸张,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笔画之间连带紧密,有着一气呵成之感。点画之间相互揖让,笔画走势奔放自然,其实这一点和王羲之的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寒食帖》中第三种美就是章法之美,书法的前半部分表达了他在黄州的凄苦生活,所以前半部分笔墨行走缓慢,但是到后半部分,书写迅疾,彰显着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字体大小错落,疏密有致。虽然是即兴之作,但是有着独特的章法之美。

《寒食帖》中的优点还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这三种美,才让这幅书法被称为行书的典范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