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平日读不到的名家信札

 lj0279 2019-07-24

阅读提示   全文2300字,读完大约需要5分钟。


由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少石先生所编的《许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1/12开本,文字约5万,图片322张,计340页,布面硬皮精装。

许老先生是著名的现代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1939年与著名画师溥心畲先生结为忘年交,经溥先生数年指点,才情尽露。1945年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得其真谛。他博览历代名作,吸收朱耷、石涛、吴昌硕等笔墨技法,将民间艺术风格和京剧表现形式融入绘画,豪放洒脱,酣畅淋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行草洒脱烂漫,独具一格。

王少石是现代书画篆刻家、收藏家。1960年拜萧龙士为师。1972年拜李苦禅、许麟庐为师。擅书画篆刻,工诗文,精鉴赏,富收藏。著有《红楼梦印谱》、《中国美术家大系·王少石卷》、《大写意三字经》等。

信札虽为书信,但对于书法精益的艺术家来说,信札是其书法功力的重要见证,是其真性情的充分流露,代表了艺术家对于书法的态度,德美的体现。

全书首次公开展示了许麟庐与其弟子王少石之间近四十年二百余封往来翰札。信中包含了许多老先生对弟子作品的点评指导,教授艺法与创作态度,字字金言,句句经典因此,除了欣赏许老精彩的书法造诣之外,还能从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关键要点。

值得认真学习!王少石先生在此书的自序中如是说:

序言——王少石忆恩师许麟庐

我与恩师许麟庐先生密切交往近四十年,我敬重先生的人品与艺品,先生爱我器重我,师徒二人肝胆相照,结为知己,两地鱼雁来往频繁,恩师与我的翰札计二百通。《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收入一百九十通,有些专寄书画、印稿的挂号信及贺年卡未予收入。

先生的诸多教诲能够裨益后学,特辑录付梓,与世人共享金石良言也。略选数则如下:

作画难在粗中有文,野而不野,要形神兼备,尤其要讲究笔墨构图,笔既浑厚有味,章法要俏而不俗。

(一九八〇年九月二十一日)

刻印讲究方中圆,圆中方,音乐、舞蹈、绘画均如此也。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五二十五日)

书法一道既要规矩又要夸张,一味拙,一味巧,都不行,主要有书香气才好。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如今不能者则能,能者却不能,奈何奈何!总之我们要做我们的学问,一切要心安理得,我相信明眼人会有定评。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七日)

书画之道要生中熟,熟中生,要紧要紧。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一切事物在规矩方圆中脱尽俗气太难矣!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

当今会玩弄权术者,则名列榜首;艺高一筹老实人默默无闻,世道如此,奈何奈何!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六日)

这些书信除了谈艺论道之外,从生活起居到对人情世态之看法,从搬家出游到翰墨写意无所不谈,诚恩师之所言“对弟所云皆出自肺腑”也。

(许麟庐与王少石的第一封信)

*信中内容——少石画友:来函及大作、宣纸都照收。你篆刻很突出,我很欣赏。画画、写字、刻印应当跳出樊笼,但是夸张处不能失去规矩,在法则中要不收拘束,总之要形神兼备,万不可欲似不似。我希你在刻印上要多在秦汉印上下功夫,参照赵㧑叔、吴老缶的印章,若能深悟其理,则足矣。

画要多画,墨要分浓淡干湿,多参考前人画法,要取手法上,一般劣作不可学习。写意画虽粗枝大叶,但是要在精微处着眼,请吾弟仔细琢磨为是。另寄上拙作数幅,其中赠有东民、耀宗两兄弟画作,请转为盼。百忍先生好。许麟庐。二月二十六。

自一九九〇年,先生嘱咐我刻“庚午”迎首印以后,至二〇一〇年(庚寅),我每年皆为恩师刻二方农历年号印,二十年间所刻农历年号印达四十方之多,先生还嘱刻其常用印数十方。每有印成,我即将印稿寄请恩师指点,先生评批后寄回,评批之印过百矣,本书选取评语具有重要篆刻理论者入之。先生赠我佳作,与我合作及为拙作题跋者,亦达数十幅之多,收入本集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信中内容——所刻之印浑厚稳重,味如陈绍,所谓工夫不负人也,写奉少石弟勉之。许麟庐喜题。

许麟庐先生二十三岁时与溥心畬先生结忘年交,并于一九四五年经李苦禅先生介绍,拜白石老人为师。先生为人豪情满怀、重情重义,才高行洁,见多识广,极富众望,与同辈中的众多书画名家交谊颇深,正因为如此,许麟庐先生在书信中谈艺论道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文化背景之下,其艺术观的最为诚恳而真实的表白,是一位老艺术家的心声,为后人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书画艺术,提供了负载典型意义的个体资料,因此《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也就颇具文献价值了。

我今年七十七岁了,对恩师的教诲理解得更加明白了,然而恩师对我的要求,在很多方面我尚未做到。后来者若能认真地体会许麟翁的诸多教诲,理解他的艺朮观点,定能获益匪浅。我相信许麟翁的心血是不会白费的,来者若有解人,予辑录付梓之劳亦得慰藉矣!

*信中内容——少石弟:我昨由北戴河返京,得见张步弟送来吾弟刻印。以《麟庐不老》为最妙,《许郎老矣》次之。吾弟篆书是摸到了路子,如此写法,我想能收到国内外人士喜爱也,但是一定要有来历,不可随心所欲。所谓夸张之中要有根据,在原来古文字中加以夸张,这才是你今后写篆书的路子。就这样吧。麟庐。十月八日。

《三国志·魏志·胡昭传》:“胡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顗、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楷模。”说明早在三国时期,士大夫的手札已被作为社会的欣赏品了。纵观我国历代书法史,王羲之等人的传世作品大多数为信札,此种情况只要翻一翻古代法帖,便可一目了然。

许麟翁在艺术上主张“寻门而入,破门而出”、“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强调“在规矩方圆之中脱尽俗气”。麟翁书法是在博览历代名迹的基础上,自出机杼,经过长期的琢磨锤炼而成的。其书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怀素、米芾、赵佶诸家为多,然而我们在先生的作品中却看不出古人过多的影子。麟翁书法于六十五岁左右进入成熟期,七十岁后进入炉火纯青之境界,九十岁左右人书俱老矣。

*信中内容——少石弟:印样,我仔细看了,作了批语,是我看法,对与否请作参考。我拔牙九个,目前正在镶牙。前后搞了两个月,弄得我足不出户,心烦意燥,无可如何,再过两天即可装上假牙,勿念。我倘外出定致函吾弟。又费心买香椿,我只好享用了。麟庐。七月二十三日。

书如其人,许麟翁之书是一种豪放潇洒,天真烂漫的许体格调。用笔沉着痛快,以性情出之,雄逸洒脱,天真烂漫,巧中寓拙,一任自然。观许麟翁之书,如入峰峦竞秀、松风皓月、山泉出涧、落英缤纷之境。许麟翁手札与题跋的款式十分优美,常常于不经意处独露天机,乃艺术修养使然也。许麟庐先生的翰札将会引你进入一个繁花似锦的许体行草书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信札之美在于斯矣!往事如昨,感慨系之!诗曰:

我拜麟翁四十年,皕封鱼雁贵师传。

而今读到心酸处,泪眼模糊楮墨寒。

珠玉离离入八行,风神潇洒冠群芳。

不然试读苏黄米,一样动人沁腑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