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低调的两位千亿富豪:一个是靠卖菜起家,一个曾穷到睡天桥

 昵称413468 2019-07-24

提起国内富豪,许多人都会想起那些个人身价动辄千亿的富豪,比如说许家印、王健林、马云、杨惠妍、王卫、何享健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虽说这些富豪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国内富豪中个人身价真正超过了1000亿的人还是很少的。

据2018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国内目前一共有12位富豪的个人身价超过了1000亿。但在这些富豪中,前10位富豪其实人们都很熟悉,就是这最后两位许多人会时常感到陌生。这两位富豪分别是正威国际的老板王文银和宝能系的幕后老板姚振华。就目前来看,这两位大佬很少出现在媒体的面前,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低调的两位千亿富豪。

相比世界铜王王文银,姚振华的兴趣在于资本市场,而姚振华的每次出手也都会引发资本市场的剧震。除此以外,其实姚振华和王文银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十分传奇的创富故事。

出生于1970年的姚振华,老家在潮汕,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李嘉诚老乡。不过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李嘉诚已经是香港大亨。1988年,姚振华去了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和食品工程专业学习,并成功获得双学士学位。不得不承认的是,姚振华在学习上确实是一位学霸。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位获得了双学士学位的学霸,毕业之后的工作竟然是去买菜。公开资料显示,姚振华是在1992年去深圳工作,早年靠卖蔬菜起家。可实际上,姚振华卖的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菜。

据企查查显示,姚振华最早的商业痕迹是在1995年,当时他创办了新保康蔬菜实业。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姚振华的新保康不仅在深圳连开了十多家蔬菜商超,在1996年到1998年连续3年间还在深圳拿了不少地。换句话说,早在1996年的时候姚振华就已经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了。

2000年,这一年姚振华凭借“中港城”项目而声名大噪,他也由此开始彻底放弃蔬菜生意,并将之前的蔬菜生意转型成了房地产企业。2003年,姚振华突袭当时正在计划上市的老牌国企深业物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姚振华开始当上了和刘銮雄一般的股市狙击手。在那之后,姚振华又陆续拿下建业集团、中林实业等国资部分。

不过在姚振华的股市狙击生涯中,万科和格力电器可谓是两笔最大的败笔。因为万科,姚振华和他背后的力量被公众一览无余。因为格力电器,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而他也辞去了前海人寿的董事长之位。

与姚振华相比,王文银的发家故事更为传奇。出生于1968年的王文银,比姚振华要大2岁,但他的发家故事却比姚振华更为曲折一些。1989年,王文银考上了南京大学天文学专业,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工作。

当时王文银的月薪是400元,可以说是抵得上现在的4000元不止。不过最终王文银还是没有一直留在这家公司,而是跟随着孔雀东南飞的潮流南下深圳。到深圳之前,王文银带了400元月薪在身上,但等到他真正踏上深圳这块土地的时候,王文银的身上只剩10块钱。为了省钱,初到深圳的他只能是和那些流浪者和失业者一起睡在天桥底下。

令王文银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大学学历竟没能让他在深圳找到一份合适的事情做。为了生活,王文银只能是把大学学历收起来,用高中学历去找事做,最后找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事做。

有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王文银十分恰当。由于王文银的记性特别好,当上仓库管理员没多久,王文银就把仓库里所有材料的编码给熟记于心。这件事被传开后,王文银得到了老板的重用。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王文银就从仓库管理员升职成总经理,可谓是连跨多级。

不久之后,王文银被一家日本公司挖走。而在这家日本公司待了1年之后,王文银赚到了2000万,由此累积到了日后创业的第一桶金。1995年,王文银开始创业,最初时的公司名叫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1999年,王文银通过整合旗下的几家公司组成了正威国际集团。在那个时候,正威国际集团的资产就已经高达10个亿。

值得注意的是,王文银目前的明面身价已经超过了1000亿,但这或许并不是他的真实财富。因为王文银目前已经在20多个多家投资了不少于10座矿山,且这些矿山里仅仅是已经探明的铜矿总储量就已经高达2400万吨-3000万吨,光是这部分的资产价值就已经超过了10万亿。不得不承认的是,王文银不仅是中国最低调的千亿富豪,同时他也是最为神秘的千亿富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