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茶不像白茶有芽有叶

 思明居士 2019-07-24

同样的,白茶寿眉也并非劣质茶。

只消一句话, 这场关于好茶都是嫩芽细叶的论断,无形中被打破。

无独有偶,前些天,一位刚入门岩茶的茶友,买了份轻火版的十二金钗。

喝完茶后,发来这样的疑惑,“这岩茶喝起来是很香,为什么泡开来的叶底里,不像白茶那样有芽有叶呢?”

初看到这个问题,麻花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用白茶的标准去要求岩茶,这误会可是闹大了呀!

武夷岩茶的采摘,讲究开面采,和白茶的采摘要求完全不相同。

武夷岩茶的采摘,需要开面!

武夷岩茶的“开面采”,细说起来,和岩茶的采摘要求,有直接关系。

众所周知,相比起不少茶类,岩茶的开采,可谓称得上姗姗来迟。

武夷岩茶的春茶季, 来得比不少茶类晚。

春茶季时,白茶采过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到了谷雨前后,春寿眉的登场时节。

岩茶的春茶季,方才正式拉开序幕。

二十四节气当中,谷雨是岩茶开采的重要分水岭。

雨润万物生,《茶疏》里提到一句话,用来形容岩茶的大器晚成,恰好适合。

“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这时,不少岩茶的早生品种,金观音、黄观音、黄玫瑰等,开始采摘。

看到这儿,不少朋友会疑惑,为什么武夷岩茶的春茶季,要来得这么晚呢?

道理嘛,很简单,和岩茶的属性有关。

 

谷雨前后,岩茶茶树达到中开面的采摘要求时,方才达到适合采摘的好时机。

武夷岩茶的制茶过程繁复,对茶青鲜叶有着严格的要求。

采茶时,不能求早,而是让茶树嫩梢长到开面的要求,才能采摘。

若不然,过早将茶青采下来,叶片太嫩,内部含带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偏高,做出来的茶容易有苦涩味。

再加上,娇嫩纤细的叶片,经不起后期岩茶制作时,摇青、揉捻、焙火等工艺考验。

采下来的茶青,唯有达到开面的状态后,叶片才能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发育相对成熟的叶片,内部积累养分物质更为充足,才能更好的经过制茶考验,制出香清甘活的好茶!

可见,采茶这件事,过早,不好,过晚,也不好。

唯有时机正正好,才是真的好!

瓜熟自然蒂落,水到自然渠成!

什么是岩茶的开面采?

相比起不少春茶,岩茶春茶的开采,要等到谷雨前后,茶树叶片已经生长开来,到达茶农所说的“开面采”要求。

岩茶的“开面采”,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今年新发的嫩芽长成叶片才可以采摘。

当茶树的嫩梢,至少需要达到一芽三叶的标准时,方才符合岩茶的开面采要求。

所谓的“开面”,指的是茶树在新一年里发出新芽,并且长到一定程度,这些嫩芽中包含的叶片全都张开时,此时,称之为“开面”。

武夷岩茶的“开面”,是茶树生长发育成熟的信号。

好比挂在枝头,熟透了的一串红荔,发散出清甜诱人的讯号那般,是种郑重的展示和承诺。

岩茶茶树的“开面”,根据叶片和芽头的比例,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的分别。

处于小开面的状态时,茶树嫩梢顶端驻芽已经形成,顶叶已经展开。

到了中开面时,最顶部的叶片,面积相当于第二片叶子的二分之一,称之为“中开面。”

等到最后,顶部的叶片大小,相当于第二片叶子的三分之二或是第二片叶子大小相近时,称之为“大开面。

岩茶茶树的“开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生长过程。

对于岩茶采摘要求而言,当一片茶园中,大部分的茶达到“中偏大开面”时,就可以正式开始采摘。

可见,岩茶的“开面采”,其实是一场等待的过程。

等茶树生长到适宜状态,不早不晚时,将其采下,才能制出风采更佳的岩茶!

武夷岩茶,为什么要开面采?

俗话说得好,大器晚成,开面采,对岩茶而言,有着必然性。

一来,岩茶若是只取幼嫩的芽头,在制茶过程中,难以经受得住高温的焙火,做出来的茶难以得出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唯有开面采的茶青,发育相对成熟,内在养分物质积累更丰富,更利于岩茶的焙火。

二来,“中开面”采摘的岩茶,能为岩茶增添更多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制茶工序中,在精制阶段中,存在挑剔工序,将其中的大叶片和茶梗挑拣出来。

那么,在采摘的时候,岩茶的开面采,是否有必要呢?

答案是很有必要,虽然开面采后的岩茶,在最终精制时需要挑除茶梗和大叶片,但这些粗梗和老叶对岩茶的风味,存在不可磨灭的贡献。

粗老的茶梗和叶片中所含有的芳香物质较为丰富,正是这些物质让岩茶具有别样的滋味与香气。

并且,茶梗和大叶片还能帮助岩茶更好的完成走水,让多余的水分和不需要的物质,及时顺畅的得到排解。

最后,除了走水外,“开面采”对岩茶的焙火过程,也有着不少作用,能够让岩茶的整体焙火程度更为均匀,让香气得到更好的提纯。

可见,“开面采”是武夷山当地世世代代做茶的的经验总结,要想做出好茶,“开面采”是必然要求!

 

岩茶的开面采,有什么好处?

讲究“开面采”的岩茶,在茶类中显得独具一格。

不少朋友心里也许想不明白,为什么放着大片的嫩芽香叶不采,要等到叶片张开,等待叶片开面时,再去采摘岩茶呢?

春茶季时,白茶都采到了谷雨寿眉时,姗姗来迟的岩茶,方才进行首采。

毕竟,武夷岩茶不同于白茶,开面采自然有其独到的好处。

至于具体的好处嘛,在于开面采直接影响岩茶的成品的品质。

岩茶茶青鲜叶在“中偏大开面”时采摘,所采梢叶是否标准,不但关系到青叶的质量优劣、做青的难易,而且影响产品茶的质量。

采茶太早,采下来的茶青太嫩,不利于后续的做青和焙火,做出来的茶容易有苦涩味。

在岩茶采摘的时候,中开面采,往往是连带着茶梗一同采下的。

无论是采水仙、肉桂、或是大红袍,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是新梢芽叶伸育成熟后,采开面三四叶,连带着茶梗一同采下。

岩茶的茶梗中,含有较丰富的茶梗物质,在岩茶摇青和走水过程中,茶梗的存在,能方便将芳香物质均匀的释放出来,为岩茶最终的香气和滋味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见,中开面采,最大的好处,在于有利岩茶的制作。

采下来的茶青,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鲜叶采下后需要均匀薄摊在水筛、竹筛、或是晒青布上,散失鲜叶中的部分水分。

这时,茶梗的存在,能增加岩茶茶青的体积,能让岩茶舒服的大手大脚的摊放开来,而不是叶片和叶片紧挨在一起,能让水分更顺畅的散失。

与此同时,在岩茶的走水过程中,茶梗的存在,还能让其更具风味。

此外,在做青的时候,更能显现出岩茶开面采的好处。

岩茶的做青,包括摇青、做手、静置和发篓等。

在做青的过程中,茶梗的存在,能让岩茶原料更为均匀受力,若是只有叶片和芽头的存在,在岩茶摇青的过程中,根本摇晃不开,对岩茶品质的形成,极为不利。

可见,开面采,对武夷岩茶来说,是制茶的必然要求,也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好处多多!

 

不同的茶有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茶有六大类,种种各不同。

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标准,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也完全不相似。

若是按照唯有嫩芽细叶才是好茶的判断标准,那众多茶类中会有大批好茶就此埋没。

可见,评价一款茶的好与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评价一款岩茶,不能只盯着它没有芽头,没有嫩叶,而是要看香清甘活。

看干茶条索焙火是否均匀,挑拣是否精细,茶香是否舒适,喝茶时有无韵味……

唯有如此,用兼容并包的态度,才能寻觅到好茶!

开面采的武夷岩茶里,若想找出像白茶那般的芽头,太难。

按照嫩芽细叶的标准评价好茶,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好比,一朝穿越回唐朝,以骨感美要求美人那般。

一款好岩茶,根本不需要以嫩为美,以芽取胜,“开面采”才是王道!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