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训练一个人的说话能力!

 上海海文 2019-07-24


专家一:说话能力不好也就是表达能力不好,我之前也是这样,一说话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头脑一片空白,如果想提高说话能力,就要多方面的去综合提升。比如:每天练习几分钟,找一段自己喜欢的话,大声的念出来,用口腔记忆法,加强口腔强化训练,这样以后想说话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想说说不出来的情况。

学习沟通表达方面的技巧,如何用一句话精简的正确传达意思,让对方听的明白,听的懂。有一个锚定法,就是先把结论说出来,再说得此结论的第一,第二,第三点,最后再重点强化结论做收尾,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自然不会杂乱无章,没有头绪,自己说的轻松,对方也听的明白

总结一下,学习技巧,加强训练,说话表达都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努力去提升的,加油

专家二:说话能力只是社交能力的一种。

导致说话能力偏弱的原因可能有几种:

1·性格内向

2·不自信

3·阅历经验不足

4·胆小

所以想要把自己的说话能力锻炼起来就得从原因入手,我以前也不是很善于言辞,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开口,我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就从自己的弱点下手,干脆给自己找了一份市场销售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业务员,强迫自己去跟别人沟通说话,因为跑业务口才是第一基本,慢慢的为了业绩我不得不去跟各种人沟通聊天,我曾经甚至会跟一些骚扰推销电话聊天,其实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至于自信的话,我跑市场时,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不欠客户的,我的产品有优势,当然是在在自己熟悉产品的前提下,这样我就会跟客户去沟通,而且并不是直入主题,一开始我会从家常,天气,最近的趣事聊,让客户放下防备心理,然后在推,还有就是关键的一点,不要跑拒绝,因为我知道只有一个东西才是人人需要人人想要——钱,而我们不是钱,被拒绝是很正常的!

还有就是增加自己的阅历,也就是增加自己的话题点,我平时就喜欢看一些相声小品,以及一些脱口秀节目和搞笑的综艺节目,那能让你变得幽默,能让你的思维变得更跳跃,因为这些节目都是各种天马行空,看的多了,你自然就会运用,话题自然就多了,而且会带有一些幽默,幽默可以拉近距离的

充实自己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阅读,能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想让自己变成一个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把好的习惯养成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专家三:你之所以会易紧张,会结巴,是因为你太在意说话这件事了。你害怕说错话,从而担心形象受损,预期种种威胁,这往往是心理因素导致的。紧张是一种应激反应,是身体本能的预警,帮助我们警惕潜在的危险,但这种原始的情绪反应也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比如公开的演讲,参与重要的会议,约会漂亮小姐姐,洽谈重要客户,本来你想给对方一个完美的印象,就是因为你太在意说话本身了,往往搞得事与愿违。越在乎越紧张,身体本能的放大这种情绪反应,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本来想说的话也想不起来说,语气、思维的不连贯让你说话结巴,而这种状况的出现让你难堪,越令你紧张,从而陷入了越来越紧张的恶性循环。

仔细观察身边那些健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但实际上他们说的话也是漏洞百出,有时候也显得无聊无趣,可他们还是感染了周围的听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说话时候的那种自然,自信的态度感染了别人。

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太在乎说话这件事,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勇敢的表达你自己真实的想法。建立信心特别重要,放下戒备,把别人当做和你一样平等的朋友,以平常心来对待说话这件事。还有个小技巧,说话的时候适当的加点肢体语言,会转移注意力,缓解你的紧张哦~

专家四:说话能力是职场人必备的刚需技能之一,我把它和视觉化演示能力一起归类到分享力上。

以前在学校社团培养学生干部的时候,用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故事,然后上台进行分享。学生分享的同时使用录音软件录音,并在所有学生完成分享后,播放录音,进行互相点评。记得那时这样的训练持续了一个月,学生从一开始没东西讲,听自己说话录音觉得枯燥无味,到逐步克服紧张,不再惧怕上台,到最后独挡一面。

个人认为练习说话能力可以从输入、内化、输出这三个环节上来下工夫。

输入

要练习说话能力,得先从积累说话素材、培养说话结构方面入手。

还是回到上面的例子,学生为什么会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有引导他们进行必要的输入练习,让他们去搜集小故事。我们可以试着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通过人物、事件、网络、图书等渠道来进行积累。比如你可以订阅一些和演讲有关的图文、音频信息,比如喜马拉雅上的《好好说话》,比如一些关于人物故事的自媒体账号,还有类似超级演说家等综艺节目。

当然,并不是这些内容的订阅,每天不断利用碎片化时间听、看,就能取得巨大的收获。听什么、看什么?个人认为有这几样:观点、结构、金句、案例。当给你3分钟,你能抛出观点,引用案例,利用金句画龙点睛,同时注意演讲的结构,那么就逐渐培养起自己讲话内容的对象感、价值感、结构感。

这里重点聊聊演讲结构,相信也有不少回答这个问题的老师会提到。

常用的演讲结构分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像模块化、时间演变、认知改变、信念改变、行为改变等属于归纳逻辑;而演绎逻辑则包含着很多的模型,常用的有以下这些:

问题解决:QA

金字塔逻辑:SCQA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2W1H

黄金圈逻辑:Why、How、What(把为什么放在最核心的部分,传递价值观)

有了一定量的素材积累,掌握了常用的说话结构后,我们接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知识进行内化。

内化

当你积累了一定量的演讲素材,特别这些素材大多数和自己的经历有关时,你会感受到结构自发生长出来的力量。你可以使用关键字提炼的方式来进行练习。

比如你参加了一个培训,主办方邀请你做一些学习心得的分享,你可以围绕“迷茫、方向、成长”这三个关键字展开演讲:在没有参加之前,我对xxx感到迷茫;在参加培训后,通过老师的指引找到了方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和我一样,通过培训收获到共同的成长,成长不随着培训班的结束而结束,还在伴我们一路前行.....

个人认为关键字提炼的方式蛮适合短时间的即兴表达,而如果是较长时间的内容,你就试着用上前面提到的演讲结构。

还有一种内化的方法你可以试试:建立一个只有自己1个人的微信练习群,然后把每天听到的音频内容或者看到的好文章的观点试着用自己的大白话在群里对着自己讲。微信群语音的60秒限制可以培养你说话时把控时间的能力。

你还可以试着这样做:到头条问答上找你感兴趣回答的问题,然后在微信群里用语音回答这条问题,接着回放,听观点表述、语言结构是否清晰、合理。

将输入的素材、掌握的语言结构进行内化有很多种方法,试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武场。

输出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建立一个直播间,把在个人微信群练习的“作业”变成“作品”。

你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下的交流分享活动,通过交流互动表达观点、举例论证。

你可以找到的线上、线下分享场合还有很多,试着闭上眼睛,围绕每天的生活、工作场景多想想,在哪些地方自己可以多说话,多练习。

上面提到的输入、内化、分享的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练习到一段时间碰到瓶颈时,试着加大输入,进行专题练习,比如最近在读许荣哲的《故事课》,比如参加即兴表达训练营,认识更多一起学习分享力的朋友;比如学习点视觉化演示的技能,让说话变得更有趣有料;输入环节加大了,就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分享交流机会,让自己的说话水平不断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