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红桥,郭德纲的少年时代!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7-25

前些日子,解放桥时隔两年后再度开启,这次开桥吸引了很多天津人去观看,朋友圈一时被解放桥夜景照片刷屏。

解放桥开桥

其实在天津,不光解放桥可以开启,金刚桥、金华桥、金汤桥、海门大桥、海河开启桥曾经或现在都可以打开。

在这些可开启的桥当中,还有一座叫大红桥,相信老红桥人没有不知道它的。我小时候有亲戚就住在大红桥不远处的同义庄,有时去亲戚家时,常和大人到大红桥附近买菜,记得我第一次吃的兔肉就是在大红桥买的,野兔的架子,买回家酱炖,肉嫩味鲜至今难忘。

大红桥在今天来看略显破败,单看外貌的话,它和海河上的众多桥梁确实无法并论,但这座桥不但有着悠久历史,也是红桥区名的来源,而且在这儿,还出了个天津卫尽人皆知的郭德纲

老大红桥

大红桥位于子牙河上。咱今天看到的大红桥,是1937年建造的,但它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大红桥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间,最早的大红桥是一座木制拱桥,位于子牙河和北运河交汇处,距离今天的位置有200米左右距离。

(在清中期的《大清河下游情况图》中,就已经标注有'红桥'一词,而在清同治年的《天津县志》中,也明确了大红桥在乾隆年间就存在。)

道光《津门保甲图说》中的大红桥

那这桥为嘛会挪位置呢?

咱天津有个老地名,叫院门口,这个地方老天津卫一定知道,这个地方大概就在东北角新华书店附近。

道光《津门保甲图说》

院门口,自然要有院,这个院就是盐院1870年,天津教案之后,盐务归了直隶总督李鸿章管,盐院就改成了'直隶总督行署'。

(盐院即“巡按长芦盐课察院衙门”,是“巡盐御史”办理直隶山东河南盐政的公署。)

潞河督运图上画的巡盐御史公署

盐院公署的东墙已临近大胡同

1882年,李鸿章在院门口修建了一座铁桥,结果这座桥高度不够,南北运河之间的往来船只不易通过,得把桅杆卸下来才行…

这操作基本就等于逼着姚明开夏利,不低头就进不去。

这么不方便,老百姓肯定不买账,于是在1887年,就把这座桥挪到了子牙河和北运河交汇处,命名为“西河桥”。但又因这座桥与《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虹桥造型接近,所以被称为“虹桥”,后改称为“大红桥”。

截取自《清明上河图》中心段落

横跨汴河两岸的“虹桥”

上图是老大红桥的照片,这是天津第一座钢铁桥,当然也是“被迫”的。

您仔细看图中的桥头部分,这一段是用条石砌筑的。因为它以前架设在河宽40米的南运河上,后来挪到的子牙河宽度是50米,所以才这样接了10米,虽然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1924年,子牙河河水泛滥,直接冲垮了大红桥,使用了37年的大红桥钢架全部沉入水中,虽然当时组织打捞,但仍有一大半残骸陷入河底,一直到今天

这要捞上来,不知道该算湿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

当时大红桥附近有个照相馆,照相馆老板掐指一算,隐约感觉到桥要塌,于是安排伙计赶紧去蹲守追热点。最终“不负老板望”,拍下了大红桥坍塌的瞬间,为后人留下了这座铁桥难得的历史瞬间。

就这么一直到1933年,民国政府才计划重建大红桥,折腾了4年后在1937年建成,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红桥。这座桥,在当时绝对可以算是红桥区的地标,地位不亚于今天的天津之眼。

1949年1月天津刚解放时,红桥区还叫八区人民政府,直到1955年,才改称为红桥区,而红桥之名,自然就是来源于这座桥了。

新大红桥

在今天大红桥两侧,能够看到两座桥墩。关于这桥墩,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7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一直计划加宽大红桥,留在大红桥两侧的便是当初预制拓宽用的桥墩。另一种说法是,当初为了修缮大红桥,在桥的两边建了简易备用桥,等主桥修完后,两侧的备用桥就被拆除了,桥墩被留了下来。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方便红桥区的老百姓南下,大红桥东面,子牙河、北运河交汇的小三岔河口建了新红桥。这座桥是贯穿天津城区最长的跨河桥,也是天津规模最大的跨铁路大桥。

虽然有影响,但那时的老红桥仍是人们从红桥去西站、老城里的重要通道。甚至从90年代开始,大红桥以及其连接的新河北大街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大红桥上以及周边道路上,无论何时都有商贩摆摊儿。

大红桥市场@学无涯

大红桥市场@学无涯

大红桥的南北两岸的居民很多,可有钱的不多。但是早在六七十年代,这一片地区就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社区了,除了大量的住宅平房,四十四中、燎原中学、西于庄、大同门、欢庆里、北竹林村、旱桥、同义庄等小学遍布;粮店、副食店、菜店、煤场、浴池、百货商场、副食市场、工人俱乐部、文化站、医院、饭馆设施齐全。

子牙河畔民房图源@学无涯

当年大红桥南北两侧西于庄、同义庄等地的老居民,要是说没走过大红桥,那绝对是瞎话。

西于庄

同义庄

而且,在大红桥不远的北竹林村,还出过一位名人,就是如今德云社的老大郭德纲。

郭德纲出生时家住在北竹林村大众里,当时名叫郭大刚。70年代这也是一大片平房,可能到今天也还没拆利索,晚上从北竹林地铁站下车,依然是一片破败。

北竹林地铁站

把站牌摘了,跟公厕差不多

郭德纲他爸是片警,他妈是北竹林村小学的老师,郭德纲上的也是这学校。

80年代大红桥南侧地图

郭德纲家门口不远有个地方叫旱桥,虽叫旱桥,可这地方一点不旱,下点雨就积水,叫“旱”可能是为了表达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吧……

旱桥

旱桥批发

旱桥是离西站最近的铁路地道,津浦铁路打这过。早年旱桥两边的人行路大概也就能容下两人并排走,铁制的护栏被磨得锃亮。一到下雨的时候这地绝对过不去,就得从新红桥绕道通过。

06年的旱桥@天津印象

08年冬季旱桥@天津印象

旱桥往北有个红桥工人俱乐部,是50年代工人业余时间活动休闲的场所,市里的叫工人文化宫,就是咱常说的一宫、二宫,区里叫工人俱乐部。

工人俱乐部

当时这里可以看电影,还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到80年代,河北大街北头新建了红桥文化馆,很多活动向文化馆转移,工人俱乐部也就逐渐弃用了。话说大概10年前我去过那附近,俱乐部的老楼貌似还在,但基本改成了放杂物的仓库。

郭德纲他爸,就管这片儿,所以幼年时期的郭德纲就经常在剧场里观看各种演出,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传统曲艺。

据说郭德纲当时每天早晨天不亮,就从大众里的家中出来,到红卫桥(子牙河桥)附近喊嗓子。曾经连续三年,他每天早晨站在子牙河边练声,把会说的都说一遍,会唱的都唱一遍。

就郭德纲那么的高的调门,估计站红卫桥喊嗓子,大红桥也能听的真儿真儿的……

近些年,随着西站、西于庄一带棚户区的拆迁,这座天津最早的大铁桥尽显落寞。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红桥人心中最特殊的一缕记忆。

因为这座老桥,不仅听过郭德纲的“叫小番”,也承载了无数红桥人的脚步,见证过天津最后一片大规模棚户区曾经的历史与新生。

大红桥食品店

也许每一位曾住在大红桥周边的人,再回到这里时,也都会说出那句老街坊郭德纲的经典台词:

“我很欣慰。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