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评乐道]伟大钢琴家及钢琴音乐漫谈——群众肖邦:阿图·鲁宾斯坦

 NLMU 2019-07-25

阿图·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3) ——从录音的数量来说他无疑是一位钢琴巨人,但老实说我觉得他是一个才华有限的钢琴家。他是一个花花公子的事实(或者曾经是)也给他的演绎带来了一些花花公子式的浮浅。另外他的特殊个人魅力,平易近人,幽默感等等也给他的艺术评价带来了额外的帮助,艺术史上经常出现一种误会便是将艺术家的强烈气质与成就互相混淆,以为二者等同,但事实上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人未必就是一个真正有独创性的艺术家——武艺高绝白衣胜雪的西门吹雪未必一定就是个大帅哥,可能只是一个脸上长着大疮的秃子(参见大内密探零零发)。

鲁宾斯坦一生以诠释肖邦的成就最为人称道,几乎成为普通爱乐者中的肖邦代言人,而他的波兰人身份也增加了他所演绎的肖邦的“权威性”,以致很多人固执地认为他的马祖卡才是最“正宗”最“波兰”的马祖卡。他的肖邦风格被形容为一种健康,高雅,精雕细刻,摒弃了以往颓废气息的肖邦。

我认为有一个常见但严重的误区,就是将想象力,直觉,某些缥缈而难以捕捉的感受等同于颓废,虽然“颓废”有时确实包含了上面的某些元素,但上述所有东西同样也是艺术灵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肖邦作品如果丧失了超然的想象力与那些微妙的触觉,还有多少诗意?——这些是肖邦的灵魂。我不喜欢鲁宾斯坦这种所谓健康,去除颓废气息的“肖邦风格”,我也不认为这种一览无余,犹如当代的“阳光女孩”一般明丽可见的风格代表了真正的肖邦。我甚至给他的肖邦风格下了一个定语——肤浅的浪漫主义。

其次,要诠释肖邦作品,或者说肖邦作品中波兰风格的作品如马祖卡与波罗乃兹时,是不是波兰人并不那么重要。例如意大利人米开朗杰里弹的马祖卡,法国人弗朗索瓦弹的波罗乃兹,我认为都比鲁宾斯坦更生动,更牵引出其中的美丽。而真正杰出的肖邦诠释者如科尔托,帕赫曼,索弗伦尼茨基等人他们的“肖邦观点”都十分鲜明,你不一定喜欢他们的观点,但都可以感受到这些“观点”自身的逻辑完整性——艺术最重要是什么?我认为在于可以提出每个人自我真正诚恳(诚恳二字即是摈弃哗众取宠)的观点,这即所谓“艺术个性”。而鲁宾斯坦的肖邦我认为并无真正的观点,他只是聪明地增添了一些边边角角的“修饰与润色”,让它们看起来更“美”,更“浪漫”。从这点引申开去,不但是肖邦,包括在其他人作品的演绎上,我想用“精雕细刻”或者“修饰”这几个字来作为鲁宾斯坦一生艺术的点睛之处是最恰当的。即是说他无论演绎谁的作品,肖邦各种作品也好,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也好,舒伯特或者舒曼也好,他对于曲子本质上的透析大都欠缺真正有新意的艺术观点,但他很会在一些表层上“精雕细刻”,修饰一下曲子的轮廓与线条,使之更精致,更令普通人入耳,他这种聪明的手法再加上其个人的亲和魅力,让他始终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会钢琴家之一。他就像一个正宗的名牌手提包,比一般山寨货色好得多精致得多,但问题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说,这个做工精湛,严谨精致手提包也只是一个流水线产品而已。你确实可以说他一生有广泛的艺术成就,从肖邦,贝多芬到勃拉姆斯,从舒曼,舒伯特到老柴,再到室内乐,他样样都能来点,而且水平确实均衡,每次都能考个80多分(100分来算)——不过必须说,他确实很少弹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演绎,至少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此。

鲁宾斯坦与霍洛维茨同为二十世纪琴坛很受欢迎的钢琴大家,但有趣的是两人又相互看不上眼,霍洛维茨不准外人在自己面前提起鲁宾斯坦的名字,而鲁宾斯坦就认为霍洛维茨只能用技术唬唬人,忽悠一下人民群众而已,那里算“艺术家”,最多只是个“技术匠人”。哈哈,虽然我认为鲁宾斯坦说得有其道理,但我肚子里不厚道地认为,鲁宾斯坦其实和他鄙视的霍洛维茨是“一丘之貉”,本质上并无区别。他们都很受听众欢迎是因为他们都很善于暗暗“讨好”听众,只是各有各的妙招而已。:)霍洛维茨是用他无敌的超技,他最喜欢告诉大家:各位快来看,我多么牛逼,我是这样弹八度的!我能弹得比TM兔子还快!我能在钢琴上钻木取火,让钢琴像被炸过一样冒烟!海上钢琴师里那牛人不就是说我吗!——鲁宾斯坦倒是没有老霍的技术,他是用上面所说的,修饰出一种外表“优雅浪漫”的琴风来暗示观众:哥们,你来听我弹琴证明你是最有品味的,你看我的肖邦夜曲弹得多么美,旧时的法国沙龙里就是这么弹的,这种高尚生活的气息可绝不是街上贩卖的克莱德曼小曲那种明着把脸拉下来讨好你的调调好比的。

很多人说鲁宾斯坦比起一些超技大师,他的技术不够出色,这点包括他自己也是承认的。我认为这个缺陷确实影响他不小,首先是他的速度,真是不够快,不用比一些超技快手,单单比起正常速度,也是明显慢。只能慢而快不起来,这个即影响处理节奏的生动。例如他自己喜欢的肖邦《英雄》波罗乃兹,我没听过比他更慢的,但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没有奔腾的速度,那气势就出不来的作品。他真的没办法弹出霍洛维茨,齐弗拉,索罗门,阿格里奇等人的速度与气势来。再举一例如肖邦摇弋生姿,既优美又考验手指速度的《船歌》,霍洛维茨8分钟刚出头就弹完了,里帕蒂8分半钟内,也是常人最多见的速度,但我所听的鲁宾斯坦弹的两个版本中,一个是9分钟刚出头,一个竟然弹了9分半钟,末段高潮该快速紧凑起来的地方速度完全起不来,老爷子真是让人苦笑。手底功夫的不够,其次是影响音色——可能有人会说鲁宾斯坦一向以音色著称的,难道他的音色也有什么问题?——鲁宾斯坦的音色郑延益老爷子评论得好,是“内刚外柔”,即是说刚是本质,柔是外表,我自己听了不少鲁宾斯坦的录音后对这个评论亦相当同意。仔细听多他的录音,鲁宾斯坦的音色质地显得“内刚”,显得刚硬,我觉得就是手艺做不到最细致的问题。鲁宾斯坦可以“轻”,但不能“柔”,不是简单无力的柔,而是“柔韧”的柔。就像一些顶尖的歌手,唱高音强音爆发力很强,但唱起弱声来又像口中吐出一条游丝一样,清晰而匀称,轻盈却柔韧,始终不断。鲁宾斯坦的触键不够柔韧不够弹性,出来的音色便失于硬朗,影响作品的色彩层次,尤其是那些浪漫派与印象派的作品。

回到我开头说的,鲁宾斯坦其艺术观点的创新性不够的问题。一我认为是修养,其次他技术上的不足,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他观点上的演绎,面对一些有技术挑战性的作品时,我感觉他弹起来因为手底不够游刃有余,所以像考试一样,先想着考“过关”再说,艺术上的想法实际已经无暇顾及。

选了鲁宾斯坦的五首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著名摇篮曲,是我认为鲁宾斯坦在肖邦作品上水平最高的演绎之一,充分地发挥了他的音色,感兴趣的可以把他的版本和索罗门的比一下。最后一首是李斯特很受欢迎的爱之梦,也是克莱德曼等人最喜欢拿来招揽顾客的大众曲目,我们可以看看正宗古典钢琴家的演绎。中间三首是舒曼作品,一些幻想曲等等,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鲁宾演绎。


(本版本暂不支持音乐播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