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安人文

 A探索者 2019-07-25

   

      万安县位于罗霄山脉东麓,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端。万安古城,历史悠久,建县近一千年。在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地,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豫章郡,东汉时属庐陵郡。建安四年(199年)立遂兴县于遂江口,即今五丰云洲,为遂兴县的一部分。三国时属吴,吴大帝嘉禾四年(235年)改遂兴县为新兴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名遂兴县,隋开皇九年遂兴县废,并入泰和,唐因隋,南唐保大元年(943年)分地为镇,置万安镇,为龙泉县地。时因辟地得石符(符揭云:地界两州,神秀所蟠,更为都邑,万民以安),采其字义而命名。万安原名五云(唐大中间[847-859年]虔州剌史贾琮入觐,驻遂兴江口,见洲有五色祥云起,因名五云,今仍有“五云”之称谓),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漕使金君卿、宪使王宜温、常平使苏獬因地界吉、虔两州,当水陆之冲要,会舟车之便利,控扼赣石之咽喉,凡漕运重寄皆属于此,故割龙泉永兴、和蜀二乡十有一耆、泰和诚信乡六堡、赣县龙泉乡八疃,置万安县。首任县令许浹,县丞贾善祥。宋元丰初年间(约1078年间)知县朱俊民始筑城,元丰六年(1083年)知县胡天民复筑城浚池。元、明、清、民国均沿用万安县名,元,万安县属吉安路;明、清时期属吉安府,民国初年属江西庐陵道,民国十五年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属江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31年成立湘赣省革命政权,时,万安县赣江河西部分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所辖地区。1931年10月,万安、泰和县合并设万泰县,县境东北的枫林、枧头、窑头、百嘉、麻源和县境南的棉津、大、小蓼及五丰部分地方属万泰县;县境南的黄塘、均村、武术、宝山等地属杨殷县;良口、涧田、顺峰属赣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后上述各地仍属万安县。1934年至1949年属江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县治城厢镇。1949年8月7日万安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四十八军进驻万安,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刘彦。时属江西省人民政府吉安专区,1968年吉安专区改称井冈山地区,万安属之;1979年改称吉安地区,万安属之。2000年6月,吉安地区撤地设市,改称吉安市,万安属吉安市至今。今县治有9个镇(芙蓉镇、五丰镇、枧头镇、百加镇、窑头镇、高陂镇、潞田镇、沙坪镇、夏造镇),7个乡(韶口乡、罗塘乡、武术乡、宝山乡、涧田乡、顺峰乡、弹前乡),1个农场,即麻源垦殖场。    全县现有人口(截止至年):约32万人。多为汉民族,少数民族有畲、满、土家、京、回、壮、白、蒙古、彝、德昂、苗、布依、水、瑶等。著姓有:王、刘、朱、许、萧、何、周、胡、罗、陈、郭、张、赖、曾。次姓有:衷、鄢、燕、吴、方、匡、梁、康、杨、黄、欧阳、黎、邹、袁、温、严、李、戴、叶、谢、廖。较次姓有:石、邓、段、高、钟、汤、钱。    另有诸多希姓。在万安,大姓家族民间有“东陈西赖,南许北郭”之说。县境物产丰殷,民居安乐。这里山清水秀,群峰叠嶂,巍峨挺拔,山势蜿蜒犹如龙走蛇游,地理风水尤显灵气。天湖山是境内最高峰,海拔1152.9米,属武夷山余脉。明朝邑人朱维京有诗云:“万叠秋山紫翠重,长空匹练挂芙蓉;青莲去后风流尽,谁到匡庐第一峰”。滔滔赣水将县境一分为二,古时万安至赣有十八滩,黄公滩(又称惶恐滩)为最后一滩,也是最险要的滩。杨万里有诗:“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指的就是这里。如今的惶恐滩已被万安水力发电站横江截流,变成了一泓平湖,美丽的万安湖碧波荡漾,不见当年浪滔天,只听渔歌唱晚声。平地耕作沃野绿洲,有良田34万多亩,气侯四季分明,冷暖相宜,是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鱼米之乡。    万安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在古代,有确切记载的尚书就有12位,罗淼、陈霖、陈廷光、萧令璝、许贵、刘广衡、刘玉、刘孜、朱衡、张鸣冈、郭宗皋、刘士祯,他们大都官居一、二品,参理国政,整治朝纲。另有:张宗周、萧廪(追封尚书)、刘乔、刘愨、王从顺、周贤宣、朱维京、萧乾元、萧自开、张衡、罗良、周铎、王时柯、赖之承、张敏德、张雨、黄绍杰等都是名誉当时的国家栋梁之才。据载,历代科举中,有翰林院庶吉士2人,会元1人,进士135人,举人471人,恩贡508人。在近代,萧炳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曾天宇、张世熙等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先驱,是万安暴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举世闻名的“万安暴动”参加者四万余众,首先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开创了江西革命历史新纪元。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万安老区有革命烈士5000多名,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当代,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就是万安县罗塘乡土生土长的巾帼精英。二十世纪初叶,从这块红色革命土地上走出了钟汉华、匡裕民、王辉球、萧前、黄荣海、萧元礼、游胜华这7位共和国将军,有长征老干部57人。曾弘易、陈世材、刘振群等,都是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人物。建国后,万安县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到2007年,培养各类大学生上万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每年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就有100多名,如今万安人才遍布全国各地,这些时代精英们,有的在政府领导岗位上恪尽职守地工作,有的在各自行业中显露头角,有的在商海中奋勇拚搏,还有很多旅居在海外。    万安民风淳厚。一是热情好客。亲戚朋友造访时,乐于留餐留宿。在校时重校友,走出社会后,爱交朋友。在外地工作的老乡更是乐于帮忙,“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万安人的口头禅。二是尊师重教。蒙童入学常置酒宴请老师喝启蒙酒,科中大学宴请老师作席上宾,普通百姓都注重人才培养,重视教育投资。三是民俗纯朴。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农村习惯于盛饭敬香,表示不忘祖先。在外工作的,每逢清明、冬至总不忘回家祭祖扫墓,对家乡甚是眷恋。结婚时常讲究一些亲善的古制礼仪,很多地方至今流传着闹新房,增加不少喜庆热闹气氛。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比如赛龙船,舞龙狮象灯,红、白喜事乐官师傅吹喇叭等。朴实的民风民俗造成了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万安的本土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寓贤有张藉、杨万里、苏轼、周敦颐、辛弃疾、朱熹、文天祥、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篇,这些诗、词、赋均为客居万安时写下的,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很多经、藉、志被流传下来,这些都是万安的文化瑰宝。民间珍藏的《家谱》,记录了千百年来万安各姓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也是一种传统的家族文化。1922年张世熙、曾洪易等创办了《万安青年》,建国后的《卷巨澜》、《万安文艺》、《十八滩》、《万安文史资料》等刊物办得有声有色,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刊物,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并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在当代,朱凌编著的《罂粟花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何乘材编纂的《税收经济学》、《托福650分词汇超速记忆》等在学术界颇具影响。诸多杰作不胜枚举。    上千年的建县历史,万安淀积了内涵相当丰富的“十八滩文化”。而十八滩文化的本质特色,就是滩头文化、道教文化、理学文化、书院文化和苏区红色革命文化。    一、滩头文化    在古代,黄公滩(惶恐滩)以其滩石之险而使万安名闻天下。苏东坡的一首《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地名惶恐泣孤臣”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从此,关于惶恐滩的诗、词、赋大量出现,历朝历代均有遗篇。历史文化的积累,形成了独具万安特色的滩头文化。如杨万里的《过皂口》、《题横秀阁寄刘元袭》、《过百家渡四绝句》,朱熹的《野馆》,周敦颐的《香林寺唱和诗》,赵抃的《惶恐滩》,文天祥的《过万安县》、《过零丁洋》、《题凝祥观》,彭汝砺的《万安道中》,戴复古的《游五云阁》,郭师元的《云洲》,乐雷发的《金滩》,辛弃疾的《皂口词》,虞集的《过万安赠冯大尹》,解缙的《过十八滩》、《疏源诗》,万安县知县温厚的《神滩》、《蜜溪》,知县胡枢的《龙溪夜月》,本邑的尚书刘孜《与刘副宪辽东叙别三首》,本邑尚书刘玉的《五云楼邀二林通府》等,在当代,朱克淮的《咏蛤蟆渡》,王春霖的《惶恐滩诗四首》,许光锦的《十八滩咏》等等,这些美丽的历史篇章,使万安滩头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二、道教文化    道教在万安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全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是东汉张天师(张道陵)来万安东华山修道炼丹,创道教正一派,后迁贵溪龙虎山,开创了道教在江西的最初传承,并得到发展。随后东晋的葛洪(人称葛仙翁,抱朴子)携弟子也来到东华山,一是布道,二是炼丹,据载:东华山山后有炼丹灶、丹炉、洗丹池,并筑有雷坛,从此东华山又名仙坛岭,仙人岭。葛洪炼丹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制药的原始方法,对后来的中国制药、医学等有深远的影响。现寺中尚存石药槽一个,多处遗迹足见当时规模之大,晚年隐身广东罗浮山中,著《抱朴子》、《肘后救卒方》,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等。道家许真君(许逊)汉末避地於豫章南昌西山,曾在东华山修炼,为当地百姓治病,誉满江西。元末道士许月评重修东华寺,更名东华观。清同治《万安县志》载:“洪武中寇至,道士彭九万祷神御之,寇不敢毁。”    最为著者为万安县城内的精修观,在县治之北,唐开元间道士李善珪所创,宋宣和初元阳赵真人(赵原阳)尝息其中,研修遁甲步玄之术,道行显著,后刘渊然(江西赣县人,封“长春真人”统领天下道教)、彭九万、梁高明从之。    三、理学文化    宋明理学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理论基础,居明清两朝官学地位。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他提出“主”、“无欲”的道德修养论,认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044年,周敦颐任南安军(江西大余)司理参军,常息于万安龙溪书院、香林寺,在龙溪书院讲学,诠释太极之理,一时间四方学子云集,开一代理学之风。程颢、程颐兄弟亦拜周子为师,师徒三人常在龙溪书院研修理学彻夜无眠。因此,江西万安龙溪书院是理学思想的孕育、形成的摇蓝。后人为纪念周子,建濂溪祠,改龙溪书院为濂溪书院。宋、元、明、清,濂溪书院时兴废,程朱理学在万安古代植根深固,清朝本邑知县胡枢、黄图昌、刘俊德等均有记述。    四、书院文化    书院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始于唐而盛于宋,元、明、清历朝都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书院主要以讲传授儒家学说为主要作用,集收藏、讲学、授业于一体。万安的书院最早的有宋代建的九贤寺(昂溪书院)、龙溪书院,在明朝,在横塘建有横溪书院,清朝康熙间,县令王圻在龙溪书院旧址建濂溪书院。先是九贤寺有欧阳修、刘辰翁在此讲学,随后有濂溪先生和程伯淳、程正叔在万安宣讲太极理学,从此,万安的讲学之风盛行,位于古城北门外的云兴书院,朱熹曾来此讲学,并题“云兴书社”扁额于书院。再有就是百嘉庄头村的鳌溪书院 ,文天祥游学于此,题“鳌溪书院”扁。此外,还有南岳书院、经馆书院、文明书院、大蓼书院、新华书院、瑞非书院、武举书院、银圹书院等二十余所。书院不同于官学,为名儒讲习之所,并兼有授课门生功能。在清以前,书院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起巨大的作用。很多有识之士,藉以书院著书立说,评击时政,开辟一代学风。万安的讲学之风,特别以明朝为盛,因为万安在明朝出进士最多,刘广衡、刘孜、刘玉、张鸣冈、郭宗皋、刘士祯官居尚书,刘愨、王从顺、周贤宣、朱维京、萧乾元、罗良、张雨、黄绍杰等都是名誉当时的学者。    五、苏区红色革命文化    二十世纪初叶,我国发生了一场历史大变革,封建制度的腐朽,夺致了中国社会的贫困与落后。帝国列强瓜分中国,封建思想的愚昧统治,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盘剥,使国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帝王统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如火如荼历史时期。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万安地处井冈山脚下,是革命的前沿阵地,1927年冬,以曾天宇、张世熙为首的万安农军,发起了震惊全国的“万安暴动”,1928年1月,暴动胜利,成立了万安县苏维埃人民政府,开创了江西农民革命政权新纪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万安县孕育了苏区红色革命文化,万安暴动的历史经验是红色文化的基础。为了宣传革命真理,曾天宇、文章等在万安县城开办了“聚华书店”,传播进步刊物,宣扬革命道理。张世熙在1928年6月作为江西省三个党代表之一,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应共产党国际的邀请,转赴列宁格勒,向共产党国际执委会作了《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报告。报告中第一次将在万安暴动中采用的“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二十字决战略战术公诸于世。二十字诀,后来成为毛泽东指导中国游击战争 “十六字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931年中央苏区和红军的一部分后方机关设在涧田晓东一带,那里至今尚留有红军标语、布告等,当年流行的红军歌曲、宣传口号等在万安县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在万安县博物馆保留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在罗塘还有康克清旧居、曾天宇旧居,窑头张世熙旧居等,这些都是万安宝贵的红色文化及旅游资源。    优良的地方传统,影响着世世代代万安人。尊祖崇宗、和亲睦族、勤劳致富、节俭持家是万安人的家族传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怜寡恤孤是万安人的社会公德;纵观历史,万安人具有以下艳明人物个性与人格魅力:    一、忠贞报国,顾全大局,热爱家乡,深明大义    北宋末,金兵大举南侵,隆佑大后逃难至万安,弹前许贵、许富兄弟义赴国难,带领乡勇奋力抗击金兵,当虔州战事缺粮,兄弟倾尽家财,“赀米转输不绝”。许贵从宗泽勤王有功,升礼部尚书,“赐以敕命象赞紫金鱼袋”。许富“上嘉其义,敕官祭酒,赐绯鱼袋”。张伯瑲,梨岭人,以武功出仕。“时,金人入寇,防御民兵大饥,伯泛舟助饷,倾万石之家赀,仗剑平戎,救民命于水火,寻封万户候”。    明朝刑部尚书刘广衡,城西横街人,永乐进士。镇守峡西时,“邻境偏头乏粮,山西不能给,广衡督运绥德仓米数万石,由口外入饷之,军民感召”,解饥荒于眉燃,救百姓于危难中。其曾孙刘悫守嘉兴时,“方倭入寇,由海盐而平湖而嘉善,直逼郡城,又寇崇德且趋省会,千里骚驿,悫乃百计筹度,涕泣抚谕。而巡抚督兵在境,供亿已艰,会工部尚书赵某监军,恣横不可制啣,公赂赇不逮,心欲寘悫于危。悫曰:内治不修,何以胜敌,宁失上心,无携下志。先浚城中百井,下令属邑各创墉堡,时策马往还巡视其间,且洞开四门,以归郊关之避难者,悫乃拍马先呼,直指贼阵。先与家人裂楮为符曰:脱不利楮,合则阖门以殉,期以死破贼。于是市民荷戈,从者鼓噪而前,客兵乃始奋翼,自莺湖抵王江,巡战一日夜,斩贼二千余级”。自广衡始,祖孙四代均科甲登第为当朝进士,二代官至尚书,二代为侍郎,为中国官吏史上少有。    在近代,窑头陈世材为民国时期留美法学博士,虽在异国它乡,胸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多次回国讲学,并捐赠价值数万元的医疗器械给万安家乡医院。    二、为民请命,抗旨忤逆,忠臣直谏,不畏权贵    窑头剡溪匡思尧,明洪武时见剡溪、南洲一带虽沃野千顷,然逢旱地裂禾枯,逢雨水患为涝,上《通水利疏》,称“通水利以纾民难”,为民请愿,“帝嘉其善”,令天下修河浚陂。一时朝野名声大震,被称作“草莽臣”,升工部虞衡主司。    明刑部尚书刘玉,疾恶如仇,恨权阉误国,累次上奏“疏言刘瑾等佞侍小臣,巧戏弄投陛下一笑,顾谗邪而弃辅臣,此乱危所自起”,“后瑾榜(谤)玉奸党,复诬拘之,罚输粟塞下者三,最后逮击诏狱,削籍放归”。    韶口南乾赖良佐,万历癸丑进士。历尹三邑,擢兵科给事,寻以内迁拜命。“上章极论逆珰魏忠贤罪,忠贤遣官密以金赂良佐,良駡曰:良佐何如人,乃受寺人之献耶?责其人而遣之。时,张阉为忠贤左右,良佐一日言事及逆珰,张侵之,良佐举笏击其首曰:忠贤之恶,皆汝等济之,当碎首玉阶以戮汝等,汝鹰犬耳,乃欲附翼逆党,噬虎豹耶?由是群邪侧目”。    百加黄南黄绍杰,中书舍人时,两奉钦差浙粤二省,为兵部都给事。直言敢谏,不畏强御,疏劾冢臣(宰相)闵洪学,再劾大臣温体仁误国。屡劾遭谪,最后官至守城检校。真算得上是“一条道上走到黑”的硬汉。    三、英勇果敢,舍身取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宋朝武术大寥曾仔,元丰八年武进士,建炎元年,有军校叛乱,曾仔单骑赴敌阵,被俘后骂贼不止,英勇不屈而死。肖同善,元季任安庆路经历,弃官归养,奉郡辟摄本县事。“龙泉彭时中寇县治,同善与其尉荆世杰,集义士守御,后复来攻,城陷,同善督众力战被执,贼胁其跪,同善骂曰:我命官也,何为跪汝贼!乃裂其喉而死”。    曾天宇,罗塘村背人。1917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赵醒侬等一起改组江西国民党组织,1926年在朱德创办的第三军官教育团任政治教员,6月底回万安广泛发动群众,培养暴动骨干,筹集枪支弹药,准备武装暴动攻打万安县城。1927年11月领导万安暴动,4次武装攻打万安县城,1928年1月攻克县城,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不久敌人向暴动队伍反扑,他率领农军撤出县城,辗转于万安罗塘、遂川碧洲一带,最后因坏人出卖,在罗塘村背被围,弹尽自戕,从容就义。    四、清廉奉公,忠于守职,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明朝朱与言,罗塘西塘人,永乐九年辛卯进士,授湖广按察佥事,宣德中迁四川副使。正统元年召为南京右副都御史。与言“刚方廉慎,为政务大体,数建白多切时弊,家居门庭清肃,乡人有不善,惟恐与言知之”。    明正统壬戍进士周铎,广东左右布政使。“与韩都御史同征海寇,时使司库藏有銕匝木柱数十,破之皆黄白金,故籍不载,僚属欲均利之,铎曰:财属库帑,可得而私耶?悉闻之两院,时称方岳政绩第一。未老乞归,僚属知其廉,致金其家为贐,铎却之,家居密迩僧舍,当事念其隘,欲以寺基益之,铎辞焉。为人简朴诚实,历官数十年,以清、慎、勤著声”。    桂江邓林刑部尚书刘孜,“成化元年,应天(府)饥,方赈贷而江北饥民就食者众,孜请尽发诸县廪,全活无算。时民闲多积困,濒江官田久废没仍责输赋,苏、松、杭、嘉诸府佥补富户,南京廓房既倾圯,犹征钞,上元、江宁农民代河泊所网户,采鲥鱼应天都税,宣课诸司额外增税,江阴诸县民户偿纳荒租,六合、江浦官牛岁征犊,孜皆疏罢之”。    由此可见,忠(诚)、孝(道)、节(烈)、义(气)是万安人物个性的基本特质,仁(厚)、(博)爱、诚(实)、(守)信是万安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县境内古迹遗存和人文景观颇多。古塔有10多座,如棉津天龙山的舍俐塔,百加塘上的崇文塔,桂江白沂的飞来塔,宝山水南的文风塔,潞田银塘的小姐塔,县城南门的文明塔等。古祠堂有剡溪鹤堂尚书第昭穆堂,枧头湖斯坪的湖坪祠,古寺庙有良口潮洋庙、顺峰定明寺,顺峰高坪瑞峰寺,百加有贤居寺,县城电站大坝内有香林寺,棉津有天龙山寺,横塘有固山寺,宝山有智胜寺,武术有观音阁,蕉源有东华山庵等,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万安县志》载,全县较有影响的寺、庵、庙共95处,这是因为万安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古阁有涧田良口的万良阁,涧田墟镇上的敕书阁。古牌坊有窑头轸塘的张鸣冈尚书坊。古墓有在潞田园背的周贤宣墓、百加石坑的萧廪墓,有天子地、荷郎地、许贵墓、肖柯墓,还有张鸣冈尚书牌坊都是有名的古迹遗存,清代著名的万安八景,即:芙蓉叠巘、仙坛霁雪、金滩晴波、龙溪夜月、凤冈朝阳、黄岩遗迹、粤台远眺。这些人文景观为万安开发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万安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先烈先贤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争自由求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历史的弄潮儿,是后人的楷模。他们的历史业绩将永载史册,千古留芳!他们的遗风遗德将影响万安下一代,激励后来者发愤努力拚搏向前!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召唤,人类在前进。在万安这片热土地上将会孕育出更多的时代英豪,国家栋梁之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引自《万安人物》文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